每個人的觀念形成都是教育的結果,叛逆期是自我意識和被灌輸觀唸的鬥爭,成熟期是自我意識和外界觀點的碎片化融合。

我願意接受的觀點我就支持,我討厭的觀點我就無視甚至攻擊,當我感覺曾經的觀念被今天的我所厭倦,我就暫時把這些觀念扔到一邊,然後繼續從世界中收集我認可的觀點,再組建一個新的觀念。

到了今天我認為觀念只是給人一個堅持的理由,但是個人的感受會改變一個人的信仰。

感受這個東西雖然不堅定,但是永遠比信仰和觀念陪伴我們的時間更長,因為我們可以用一輩子來感受世界,反饋的信息會影響我們選擇繼續相信或者懷疑我們曾經的信仰,被灌輸的觀念。


這是一個喫飽了沒事幹的問題


僅僅是因為民智未啟。

那些哄騙煽動傻子的言論【對某些人】不管用了而已。

那些把孩子當成畜生方便管理的方法對不管用了而已。

那些不嚴謹不科學為了方便活著而產生的方法論不管用了而已。

那些封建統治者推行的愚民思想殘餘不管用了而已。

……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擁有了思想。

思想的深淺無法量化。

但是仍然有優劣之分。

大部分人只是從一個枷鎖,跳到了更【精巧】的另外一個枷鎖。

就以為自己打破了枷鎖。

實際上只是變成了較高級的愚民。

這不是因為感受,而是因為【眼界】。

老鄉進城。 三線城市的進省會。省會的進京。 北京的進紐約。 紐約的去外星人城市。

30歲的人看20的自己傻逼。20的看15的自己傻逼。 15的看12的傻逼。

但是可能40的不覺得30的自己傻逼,那是因為思想老了,鹹魚了。

因為他們:

不再樂於接受新鮮事物

不再不怕麻煩。

不再樂於傾聽、接受新觀點。

不再勇於重構自己的觀念。

不再承認自己是個傻逼,是個智障,而是言之鑿鑿地談論自己的牛逼。

這是真正的老去。


我個人認為是-感受引起的反應,先後問題,你想又怎樣的體驗;比如 ,一種思想和宗教,其實一開始是給你灌輸的思想,觀念,然後你感覺很有道理,很舒服,很適合自己的心境和需求等,那你就會慢慢接受他,喜歡他,然後以他為標準和準則,思想觀念得到了升華,你會有新的認識和領悟,也會有更好地體驗和感受,發自內心的欣喜,甚至是若狂,為他可以捨棄一切,他就是全部,你的希望所在,你的一切所在;但缺少了一些思考,是需要佐證的思考。


感受是信息的直觀輸入。而對於事物的觀點則是理性分析之後的選擇。所有的輸入都是有選擇的,所有的輸出都是加工過了的。感受需要上升到理性為人所用。這是本然的內在邏輯。


你所認識的世界就是你全部的個人感受,無論多麼理智,這個「世界」永遠伴隨著你對事物的感受。就算是數學,裡面也有猜想,也有對簡潔與優雅的追求。

其實人終其一生是要完成一個廣義上的「美」,沒有它人生終究悲劇收場。


感覺很年輕......想法很感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