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氧化鐵和碳混合在一起,但是氧化鐵被還原後的鐵單質因為高溫直接變成鐵水了,怎麼會把碳混進來呢?


目測題主是個一直讀書的學生,沒有接觸到工業生產,還沒有建立實驗室實驗和工業化生產的區別的概念。

生產鐵的基本原理很簡單,鐵的氧化物在高溫下被還原劑還原生成單質鐵,還原劑可以是炭粉、一氧化碳或者氫氣,這屬於初中化學就學過了的。初中化學中還專門有各種相關的實驗,考試中也經常拿相關實驗設備、操作步驟、實驗現象等知識點來折磨學生。這些實驗長這樣:

這樣:

這些實驗中老師們提前告知的實驗方案,各種形狀可愛的瓶瓶罐罐,以及伸手可得的高純試劑,讓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以為純鐵的生產不過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然而,實驗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是以克為單位的,哪怕要製作一口家裡做飯的大黑鐵鍋,如果用實驗室裏這點東西來弄,也得幹到地老天荒。

現實中用來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鐵的「試管」叫高爐,是這樣的:

這樣的:

高爐本體是這樣的:

高爐附帶的其他系統是這樣的:

實物是這樣的:

反應產物的排出操作是這樣的:

現在再考慮一下原問題吧。


高爐中的焦炭是過量的,在爐缸中心會有一個焦炭柱支撐著上部爐料的重量,焦炭會充分溶解在鐵水中,基本達到溶解飽和


因為煉鐵時裡面本來就有雜質 啊


丿煉鐵用了焦碳,石灰,白雲石粉,化渣劑,助熔劑等。這些物質都會殘留在鐵水中特別是碳、硅、氧元素。理論上的純鐵軟還特別容易氧化沒有用途,叫它生鐵是與鋼區分,主要指標是碳含量在1.5%以上是生鐵。


首先鐵和 鋼的區別是含碳量

高爐中碳作為 支撐 還原,兩大最重要作用,與鐵水密切接觸導致含碳高


我是做材料的,並不是做冶金的,只能給你一些淺顯的回答。

碳在鐵水中是有較高的溶解度的,為了將鐵礦石充分還原需要加入過量的碳,所以鐵水中會溶解很多的碳,直接澆鑄獲得的自然就是鑄鐵。

以現在經典的鋼鐵冶煉工藝為例,解釋下如何獲得鋼,首先在鐵水中吹入氧氣,生成二氧化碳逸出。這樣鐵水中的氧含量就會過高,需要再加入鋁進行脫氧,生成氧化鋁浮在鋼水錶面。


網上鐵碳相圖挺多的,感興趣可以搜一下。本科專業如果跟機械相關,一定會學習鐵碳相圖(如下圖)。化學、材料類的會學各種相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