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德國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經這樣說: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人們適應傳統的世界觀,不是著眼於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人的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無法預測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


有,肯定有,就像上述很多回答者說的,儘管我們國家工業化教育有很多缺點,但是優秀的老師一直在彌補體系缺陷,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部分也在發揮作用。

但是以學校為整體情況,確實很少,社會認知確實有些問題!

目前的情況:只有少說貴族學校,在追求這個理念吧,但是由於教育理論的局限,和一些體系自滿情緒。可以說方法論方面乏善可陳。

當然也有一些貴族學校不斷做出探索,但是社會零星探索沒有形成合力。

而國家主流教育理念,淪落成公平的奴隸,成為選拔的工具(當然與國情有關,我只是陳述),於是,一部分貴族學校有自己理念迴避主流教育,迴避高考,另外一部分則是放棄高考,精確的說,應該是被體系淘汰。現行主流體系只不過是一種方法,並不是祖宗之法,也不是盡善盡美,甚至有些問題根植於體系,可以說不改變體系,就根本無法解決,例如優秀教師資源。而且這個不是錢的問題,前期投入足夠金錢,效果顯著,然後呢?不符合自然規律東西,可能會後退。

當然,也像有些回答者說的,這種方法優點很多(因為好像不存在一種沒有缺點的教育)。有些教育模式可能費人(他不是培養人,發現人的才能,而只是選拔適合他的,成功率低,稱之為費人),有些模式費錢。但是還有些可以既不費人,也不費錢,可能費思維,費科技。因此不了解新技術,不動腦子的,不能把新技術合理的以合理的方法應用於教育的,只能望洋興嘆,說當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了,或者直接說,你提出一個更好的來。

因為人類天生不同,基因突變沒有方向,只要有利於生存,便可以存活下來,如果我們人為制訂一些僵硬規律,來淘汰很大一部分人類,短時間內,可能沒問題,還會促進社會進步,放到一個長時間緯度,肯定是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災難。

「教育」一詞聽來不帶一點攻擊性,但其實是一個重要而尖銳的政治議題,因為教育政策對內涉及哪些人能獲取重要的知識、技能,進而成為社會上層分子,進入權力機構;對外則涉及整體國力,是一個國家長遠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王某不才,一直致力於新型教育探索,計劃與2020年試著實踐自己的一個想法。希望和各位大咖一起交流,更期待有緣人加入。把我個人的思路簡介貼在下面,拋磚引玉:

基於翻轉式學習的新型學校

教育簡史:翻轉式學校與普魯士學校對比

接下來會有教育改革嗎?


真正的教育指什麼?具體到某個時刻,某個行為的時候。應該是有的


有。

建議去一些私立學校國際版看看。



感覺和地域有關係。層主坐標廣州,高中在所謂的「四大名校」之一,非常地自由且充滿活力,有很多渠道去學習新的東西。

我覺得北京、上海那些高考壓力比較小、教育資源又比較集中的地方,總是有那麼幾所特別優秀的學校的。

廣州雖然總體成績在全國來說是不怎麼樣的,但是由於這邊重商文化佔了比較重要的地位,家長沒有內陸的家長那樣普遍地特別重視教育,我覺得這是學生可以自由發展的一個北京前提吧。


教育應於時代,國情相關聯去看。我相信當今國家系統的教育,是最適合中國自己的現代教育制度,為國家和世界培養很多科研人才,很多技能人才,但系統教育改革還需要引起國家更多的重視。國家系統教育外的機構教育,是對大眾系統教育的補充,應該具有選擇性和針對性。系統教育要義務化與差異化,接受系統教育是每個人的義務,但不同的人群學習的內容和深度要差異化;機構教育要市場化,靈活的補充公民個體學習的需求。符合國情與時代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不要脫離時代,國情去談教育,乃至於很多事情。但任何時代與國情,創新改革都必須要足夠的重視!


即使在當前應試教育下,有很多老師依舊在努力做全面發展的教育。體制下,有很多學生很多老師都在努力


本人是一個大學生,學校不方便透露,在高中之前,成天就是為了考試漫無目的的複習,整天和數字打交道。恩格斯說過一門成熟的科學可以用數據來表徵,但現在的應試考試好像太注重分數,沒有答案就沒有分數,沒有分數就沒有好大學好專業,沒有好大學就找不到一份比較舒服的工作。

說得是現在的努力是為了自己的將來,但這樣的教育似乎也讓我們對一件事物的想像力越來越缺乏,循規蹈矩得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一切,無可奈何的鼓勵自己積極的做下去。當你衣食無憂的時候,你就獲得了擁有屬於自己理想的資格,不過那時我們還年輕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