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山海經》,現在留存的《詩經》、《論語》等典籍的註解就真的準確嗎?甚至《史記》的解讀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蟹妖,我個人感覺,主要還是因為山海經的行文讓人很難理解。

而且所說的事情有許多也過於離奇。


謝謝邀請,《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首先《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我們現在看到的《山海經》是經過整理修訂的,歷史長河中,版本從未有過統一,會出現修改或者重新編排,這又跟每段歷史朝代,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聯,這是其一;

其次讀懂《山海經》是非常困難的,即便是一些破譯了無數古歷史文化的人,在讀了之後都感到此書晦澀難懂、謎團重重,。《山海經》時空跳躍性太強,往往一段話和另一段話之間的不在一個歷史時期。而且一會兒在中國,一會兒就跳躍到西部甚至古埃及了。說中國南方的事最後跳躍到匈奴。更嚴重的是同一事物他用了不同名詞表述。三身國、三毛國、三頭國實際都是指一個群體,而且表述這個群體還不止這些名詞。所以普通人想看懂,那是困難重重的。

最後我們可以將《山海經》可以看作為古人「在想像中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地理書」。明代人稱其是「古之怪語之祖」;清代人認為這是神話小說,魯迅則說這是「古之巫書」。;歷史學者從中可能找到古人生活的線索,地理學家從中可以研究古代河流山川的位置,小說家從中得到了神怪靈感,現在的我們則可以從中了解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總之,這是一本挺有趣的書,但想看懂《山海經》,還需要沉澱自己,靜下心來,或許你能看到不同的地方。

你品、你細品...


因為接觸的太少吧,而且大家都覺得那些都是神話故事裡的,都是編造的,所以慢慢的人們都淡忘了吧。


對後人來說,山海經記載的內容並沒有那麼難懂,無非是哪兒有什麼山,山上有什麼花草魚蟲,哪兒有什麼國,有什麼奇奇怪怪的人種……

但是由於先民的記載手法比較單一,太偏離後人的習慣,所以無論寫它的人們是多麼努力的把眼前的一切寫實下來,但對後人來說,它已經當不了地圖,當不了動植物百科,當不了歷史。

我們對無法相信的東西通常理解為「這啥玩意兒?」

所以山海經最後不得不淪為小說類讀物——但是小說至少又需要連貫的故事——那不如看《鏡花緣》的前半部分。

山海經最合適的讀者是兒童(插圖版——參考魯迅先生的經歷w)和研究者,其次是藝術工作者。

……最後好像跑題了(笑


研究禹貢地理是研究山海經的基礎。專家們都把禹貢當成偽書,所以沒有人搞清楚山海經地理是怎麼回事,居然還有人吹山海經反映的是全球地理,可能嗎?

山海經中的河水、洛水、伊水、黑水、渭水、江水、漢水等河流,與禹貢中的是一致的,所以說研究禹貢地理,搞清楚古九州的位置及對應的山川河流,才能揭開山海經、昆崙山及上古歷史之謎。

BMAC文明與堯舜禹夏年代基本一致,周邊地理與禹貢、山海經對應,堯舜禹伐三苗與庫提王朝對應,波斯神話傳說中可以找到對應的炎黃、蚩尤等人物,蘇美爾人是太昊族後裔 ,巴米楊谷地南面的興都庫什山西段就是正宗的昆崙山(主峰5000米左右)……

只是真相揭開後恐怕很多人不敢面對。


上古時期,文字表達還不成熟。許多語法,辭彙還沒出現。再加上那時候沒有紙張。書面表達更是惜字如金。加上後來湯武革命秦皇漢武這些觀念革命,現代人看不懂很正常。能看懂反而不正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