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過年的時候買的,那時候喜歡一個男生,偶然跟他提起這本書,過了幾天,他問我,為什麼十年後張駿在橋上看羅琦琦,羅琦琦轉過身時他要藏起來。 我沒有回答他,只是想,我偶然提起的書他竟然那麼快就買來看了。那時候感覺很甜,那時候他也是喜歡我的。

有些事你不明白,迫切的想知道為什麼,可是正如書裏所言「某年某月某日,某一瞬間,其義自現。」這句話在我心裡一直牢牢記著,我和他現在成為普通朋友了,心裡早就沒了當時的波瀾,書中很多話都是我們這個年紀的寫照。

「似水流年原來就是這個意思,新的流入,舊的流走,怎麼抓也抓不住。」

因為太過喜歡所以自卑,連留影的勇氣都沒有;因為太過喜歡,所以害怕某一天那個人會後悔遇到自己;因為太過喜歡,所以他身邊出現的優秀的人都讓自己窒息。人本就是複雜的生物,因為太過喜歡,卑微的從來不確定那個人是不是真的喜歡自己。

而有些事求而不得,有些事,遠觀最好

「有人羨星星之麗,伸手摘星,努力多時,卻不可得。

人嘲笑:不自量力。他答曰:伸手摘星,歲未得星,卻心納美景,手不忍污。」

年少的悸動,青春的言語,在這個年代,可以熾熱如火,可以溫潤如玉,而一旦有人介入,我們就拿出所有防備,再也不能真心相對,我們任性我們率真,我們也受傷卻不輕言放棄,可是我們的心動卻不能控制,所以我們朝著相反的方向,離彼此越來越遠。

這本書我看了三遍,高一,高二,高三 每年過年都看一遍,第一次,無比心痛,恨關荷,恨黃薇。第二次,恨羅琦琦,恨張駿,恨他們兩沒有堅持。第三次,恨自己,如果僅對故事無奈,那麼我的故事呢?我也要無奈嗎?

「Man heap together the mistakes of their lives and creat a monster they call destiny.」人們將生命中的錯誤聚集在一起,創造出一個惡魔,叫命運。

可我多想寫下自己美好的結局。在那裡,有如羅琦琦般的我,如張駿般的他。

「張駿!」

張駿躲在樹叢裏,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下意識得躲,他看著琦琦,他們之間不止隔了十年。 「琦琦……」他慢慢站起來。眼神溫柔,不再炙熱,他回想起琦琦給他的星星,他回想起琦琦寫下的每一句話,他知道她愛他,只是知道的太晚了。「張駿,你看河裡的石頭,再送我一盒吧。」 張駿眼裡忽然一道亮光閃過。他走下橋,走到琦琦身邊,「不要石頭了,我們去青島吧。」

……

此時恰逢清風起。

願所有有緣人不再分離

願所有分離者總有一天再重逢。

————————分割線————————

還是取匿,後來發現沒必要匿名,其實過去的早已過去,因為心裡沒有對他的衝動了,所以不再在意也就不再逃避。不能說我無情吧,所謂的有緣無分,畢竟現在是朋友,做朋友挺好的,再也不會有超出朋友範圍的任何交集。以後人生路上,還有人等著我。

————————分割線————————

剛剛又看了很多人對這本書結局的評價,現實中的琦琦最後和陳勁在一起了。原型和她的北大學長在一起了。 我希望她和張駿在一起,可是他們這樣的結局,卻恰恰讓我對青春有了一絲敬意。我不是不想要完滿的結局,可是我想,如果琦琦和張駿真的在一起了,我恐怕不會再看這本書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可能自己正在度過青春,自己在現實中也遇到了十分痛心的事,所以,慢慢地感受痛苦才讓自己覺得自己還活著,有時候風悄悄的,看著對方的眼神也偷偷的,即使事隔經年,那種無法抹去的記憶和能讓我們找到當時的感覺。只不過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

謝謝所有看了我回答的陌生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謝邀

真實又動人 看了不後悔


早晨起來就看到這個問題了,我用了一天的時間去思考怎麼回答,從哪個角度?從人物性格還是文章主旨,是行文風格還是敘事手法。

「那些時光」是我為數不多的刷了三遍的書,而且我還願意再看一遍,再看一遍!

私以為,如果喜歡一本書,一個人,任何一個你喜歡的東西,都是因為這個東西引起了你的共情,或者,激發了感性的人的同情心等。

這本書是我唯一喜歡的青春校園小說,因為他刻畫的太像一個學校了,太想一個學生了,也太像一個青春了!她寫的很虐,讓你心塞塞的,不像舊時光的虐拿著一個刀片輕刮一下。桐華的就像拿著一塊小小的沙粒放在你的動脈上,隨著大血管流動,在某個細小的分支上,堵住了去路,供不上血的四肢百骸有說不出的難受,而你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始難受的。

開篇寫琦琦小的時候備受外公寵愛,甚至溺愛,與回到父母家的概況做了強烈的對比,她從一個小公主變成了看著另一個人取代了自己的位置,卻無能訴說,那時候的委屈沒人知道。我想抱抱那時候的羅琦琦,我知道你很好,現在會很好,將來也會很好,但是現在請接收我給你的擁抱。至少我陪你走完這段路,可是沒有,我沒有辦法,我只有在N年後的書裏瞭解到這些,那時候的你已經度過了這段時光,我覺得虧欠良多。所以我唯一的祈盼是那年的月光照在羅琦琦的身上,至少有人陪著她。

琦琦喜歡上了讀書,認識了小波,因為閱歷豐富,又吸引了陳勁的注意,看來我們琦琦命裏不缺貴人啊!一直到高中之前,她的生活可謂無憂無慮,雖然笑話百出,有些也傷害了她,這就是成長,我們琦琦要經歷這些纔可以呢!唯一的芥蒂就是關荷了吧,那麼優秀閃亮的人,陪了她小學初中甚至高中!即使沒認識到自己也很優秀呢。

其實我們琦琦是特別硬氣的人,任你傷我千瘡百孔,我自不漏聲色。那個青春未艾的年齡裏,桐華將她的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入骨三分啊,所有的一切都沒將她打倒,即使我心再傷,也不會讓別人看出,誰都不行!多倔的姑娘。瑪德給老子過來,我抱抱你。

關於琦琦的愛情如果張駿不是那麼帥,如果他沒有那麼多緋聞,如果關荷不是那麼優秀,如果關荷能坦誠相待,如果琦琦沒那麼早熟,多一些小女兒形態,如果琦琦沒那麼敏感,如果。。。這其中的如果少一個他們都不會在一起,何況一個也少不了。

我是個悲觀主義者,一直耿耿於懷最後的開放性結局,我想讓張駿出現在小波之前。可是出現了又怎麼樣,他們中間隔了十年,這期間即使誰都沒有愛過別人也有其他的在改變,我一直遺憾的不是張駿不愛我了,而是再也沒有一個人像張駿那樣愛我了,我也一樣。

現在想其間好多內容都記不太清了,唯有一副畫面,我看著羅琦琦甩著高高的馬尾,那麼驕傲,我們都以為下次會在一起,下次還有機會,可是命運早就寫好了結局。還有,內誰,你還欠我一串羊肉串,你快回來吧,我們琦琦很想你!

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什麼,反正這個是我看的,我想寫的好多話,都交給你了,從此以後我絕口不提,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了這個回答,你什麼也別問,就是你想的那樣。
謝邀。《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我高三那年快畢業的時候看的,怎麼說呢,有點勵志,但是也容易著魔,就是對那種結局不明瞭的小說異常著魔,好像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停止跟同學的每天討論。一下不是客觀看待,我只是想到什麼說什麼╭(°A°`)╮聽《走馬》的「過了很久終於我願抬頭看,你就在對岸走得好慢」的時候會想到琦琦跟張駿的河邊場景做火車的時候會想到他們去北京、青島夏令營的場景看晚會的時候也能想到……其實這部小說只是單純的青春勵志小說,文筆我覺得很一般,故事情節也有漏洞,比如說:他們升初中的時候童雲珠是初三的,但是升高中的時候童雲珠跟琦琦同班。但是不懂為什麼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我才知道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琦琦跟張駿後來的結局,誰說男主跟女主一定要在一起的。畢竟情深與合適是兩個回事,縱使他們兩個還有情,但是十年的隔離與本身性格的相衝讓我覺得,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小。
我的最愛,只能用這四個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