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印度都可以搞電影,中國為什麼沒有?


中國——當前中國——其實是一個經濟大國,文化小國。

不要說電影,當下的所有文化領域,就是文學,音樂,繪畫等等,都沒有——我是說是這個東西可以能夠影響世界,從而打造中國的影響力,而不是它憑藉是中國來的受到了一定關注這樣。

比如日本的音樂家很多可以影響世界音樂領域,彈吉他可能會學一點中川砂仁,說到電影,世界上很多大導演可能受到黑澤明的影響。

倫敦的每個人,從普通開雜貨店的,到退役前特工,好像都在寫小說。英國現在已經算不上非常強的經濟大國,但她是個文化大國。於是有好萊塢買了英國的原著,找英國導演,英國演員,拍一些爆款好萊塢電影,賺了錢還都是美國公司的,這樣的事情。

中國現在頂多能做到美國這種事。有錢,沒文化。

文化是活的,被人拿來玩,拿來用的纔是文化,壓箱底沒人看的東西,只能叫做文化底蘊。

像剛剛平昌奧運會又奪冠的羽生結弦,他的自由滑《晴明》,歷史來源很多人都知道。陰陽師這個職業從中國戰國陰陽五行學說演變而來。安倍晴明其人的事蹟有平安時期史書記載。然後被各種拿出來用。夢枕貘寫了《陰陽師》原著,暢銷,他後來寫了一輩子,到現在都沒停。之後《陰陽師》被改編成電影,成為2001年的日本票房冠軍《陰陽師》。再後來又羽生又根據電影——真的主要是電影,很多動作是野村萬齋的原創直接搬過來——改編成花滑節目,打破花滑世界紀錄,藝術表現成績高得不行。《陰陽師》這系列小說之前還被改編成漫畫。後來還被改編成電視劇。關於陰陽師還有做動漫的。當然還有去年網易手遊陰陽師,受到引發熱度——突然發現這就像美國土豪開始買文化了有木有……其實日本這點兒東西是中國來的,但是可能因來之不易而更加珍惜。一點兒文化到了日本,就不會被壓箱底兒,而是一直在不斷傳承發展,文化本來是越玩兒越多的。夢枕貘寫完一個系列的書之後,它就成為一個比史書更大更通俗的文化點了。

中國有的文化不少,但廢置比例太大了。其實歷史上也有這個意思,不在乎,不珍惜,斷了就斷了,還剩下一大堆呢。博物保護都是宋徽宗之後開始的。

不過好在中國比美國好的一點是,中國有太多文化底蘊,隨便撿起來一個,拍拍就可以使用。就好像當年美國有西部大市場沒開拓不用著急對外殖民一樣。嗯。。

而且它更會符合中國市場。現在有古風的東西——只要別太過粗製濫造——很容易受到熱捧。中國人太缺文化了,簡直如饑似渴。

當今這個時代我覺得還是文化產業的一個上升黃金期。這類似改革開放的初期,只要下海,賣桌椅板凳都能賺錢。太缺乏了,這時候需求幾乎是無限的,你做點兒什麼都會有人買——垃圾影視劇都那樣了,還賺錢呢……

不過拍多了的確讓生產線更成熟了,方便以後拍真的有質量的東西。

這套回答只能代表一部分社會階層。中國人口文化結構差別太大,像快手視頻之類的受眾其實一樣巨大。對他們而言,那又有另一套原因了。
先說明啊,好萊塢跟寶萊塢還是盡量別放在一起討論了,畢竟從性質到成果都差的太多了。然後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的電影市場其實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分級制度,因為這個就會使得所有的電影在接受審查的時候所要面對的是全部的觀眾,年齡段跨服非常大,因此就會有很多題材和拍攝手法上的限制,而電影技術和題材的先鋒性是需要很多自由的空間來探索的。

好萊塢之所以如此成功,其一是美國成熟的電影市場分級制度,其二是好萊塢在長期的電影製作過程裏已經有了很常規的操作方式,其三是好萊塢與其說是美國電影的代表更應該說是世界電影的集中地,各種流派和電影人的匯聚使得好萊塢取得成功。

寶萊塢我對印度電影瞭解不多,就不多說了。總之,中國的電影產業是很有特點的,我也相信是有更大可能性的。以上,希望能有幫助,

1.中國有香港啊,親!

2.中國內地80年代和改革開放的時候,電影還沒有這麼多限制的時候,影響力是超級大的。現在不行了,一片歌舞昇平。參考韓國電影的發展,你就知道了,問題不是出在電影人身上,而是在政府上。


這個問題米叔的老婆基蘭提到過。

有一次Karan採訪米叔兩口子,請他們用一個詞形容當今印度的電影審查制度。基蘭說:「出人意料的寬鬆。」

對比國內…

你懂的。
國內百花齊放~沒有統一制度,題材內容不是很容易被讀懂……等等
建議題主去掉「寶萊塢」三個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