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樂壇和香港樂壇都可以說是人才輩出。

就天王和教父來說,台灣有鄧麗君、周杰倫、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齊秦……香港有許冠傑、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陳奕迅……究竟哪邊水準更高些?


台灣出歌手,香港出明星。台灣有音樂圈,香港有娛樂圈。台灣有音樂教父,香港有娛樂天王。台灣啟迪了一大批大陸歌手,香港培養了一大批大陸粉絲。台灣是創作樂園,香港是音樂工廠。


樂壇的範圍太廣了,樂器演奏、電影配樂、音樂劇等等眾多形式都可以包括在其中。台灣和香港都有厲害和不夠厲害的。但是在民族文化、作品內涵方面,綜合而論,各人還是覺得台灣音樂水平更高。

一、台灣的陳明章和許景淳憑《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電影節拿到了第一個華語電影國際最佳配樂獎。

二、香港也有音樂劇,但沒有達到台灣音樂劇《渭水春風》那種藝術高度。

三、香港湧現了如王福齡、顧嘉輝、黃霑、黎小田、戴樂民、盧國沾、鄭國江、林振強、奧金寶、鮑比達、鐘罩峰、趙增熹、林慕德、江志仁……等優秀的作詞、作曲、編曲人,台灣則有李泰祥、蕭泰然、肖唯忱、陳志遠、陳揚、陳雲山、梁弘志、蘇來、李子恆、張弘毅、冉天豪、娃娃、羅大佑、靳鐵章、李宗盛、林強……等優秀的作詞、作曲、編曲人。不過,香港音樂比較商業化,作品內涵深入不如台灣音樂。


真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我一直認為放在年代大跨度的情況下,香港、台灣樂壇難分伯仲。

當然,現在的香港樂壇已經完全不能和台灣樂壇對抗了。真的已經日薄西山。

我看到不少答主說香港只有翻唱,我覺得這樣的說法有失偏頗。翻唱金曲確實數量很大,但是在香港樂壇歌曲總數中其實占不到很大的比例。

有的答主把香港樂壇以一個「中島美雪」代指,我也覺得是非常不理性的行為。

這些答主,把香港那一大批優秀作曲、作詞人放在哪裡?

黃霑、顧嘉輝、陳蝶衣、林夕、向雪懷、雷頌德、鄭國江、林振強、黃偉文、小美、陳少琪、黎小田、盧國沾、盧冠廷……名字太多我不打了。

包括擁有較好創作能力的歌手,達明一派、beyond、譚詠麟、許冠傑、陳百強、張國榮、劉德華……(比較可惜是陳百強,其實他的創作占作品總量的比例非常高,而且水平很高,可惜作品總量少,不知道是不是宣傳的問題,也未能擁有那麼高的知名度,相比之下,另外幾位名氣就大多了)

當然,論唱作一體,恐怕還是得看台灣,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周杰倫、陶喆、林俊傑(不知道算不算)、王力宏、方文山、阿信、陳彼得……名字太多我不打了

普遍來看,唱作人這個方面台灣比香港上了一個level,這個我承認的。在唱作人這個領域,台灣是目前兩岸三地水準最高、最知名、最有代表性的。

我個人認為,香港和台灣在上個世紀一直處於並駕齊驅的狀態。

借著電視劇、電影行業蓬勃發展、向東南亞和日韓擴展的東風,各種主題曲火遍亞洲的不在少數,仔細一數,很多知名歌手的代表作里有不少是主題曲(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這種情況在70年中後期到90年代中期非常明顯。

而且有趣的是,在香港樂壇的視角下,可以研究華語樂壇發展的趨勢。像一些答主說香港翻唱多,但是這正是一個華語樂壇不斷進步的陣痛期,同時以有「初代歌神」稱號的許冠傑為首的一批音樂人,在歐美英語歌和日本樂壇日語歌瓜分歌壇的情況下反擊回去,奪回失地,讓華語歌曲重新成為主流,也是不可磨滅的功績。這種時候已經不能簡單以技術論了,有些東西應該放在時代的背景下看。

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回答

Cyeah:若分別討論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流行音樂史,各自最重要的五位音樂人或歌手是誰??

www.zhihu.com圖標

而台灣,國語的優勢讓台灣樂壇在內地佔據無法撼動的地位。同時,無論是「上古大神」鄧麗君,還是後來的「台灣四大天王」、周王陶林,也都擁有很高的國際化水平。也是國內國際兩不誤。其中鄧麗君堪稱華語歌壇影響力方面的一顆明珠。當然,現在的周董也不遑多讓。

台灣歌壇徹底超過香港歌壇我覺得是在90年代後期,這個其實也可以放在大的經濟政治環境下分析,但是就不多說了,總不過是金融危機、舊日埋的雷、回歸問題、外界入侵等等。

重要的是,在我看來,台灣歌壇的壓倒性優勢到來帶動了華語歌壇的多樣性發展和唱作人流行。


先說結論—看你以什麼指標來看,如果按我理解,單純看音樂作品,台灣

音樂作品質量,台灣。創作氣息濃厚

語言文化影響力。香港。香港把一個地方方言——粵語帶上國際舞台

台灣主流都是國語歌,閩南歌很少上國際舞台,但是香港粵語歌有一堆甚至是主流

香港電影、電視劇、音樂(全是粵語先行

另外,香港容易出明星,台灣容易出音樂人。

明星不單純包含歌唱事業,四大天王就是例子,是全方位的,當然這也是香港最鼎盛的一個年代。

通俗點說,在港台輝煌的年代,想快速成名賺大錢去香港,想專業做音樂主打靠音樂走紅去台灣。

香港本土化很厲害,因此那個年代不少台灣歌手都出過粵語歌來攻佔香港市場。

畢竟巔峰時期一整個娛樂需求餅在香港一個城市,鼎盛時期就是「東方好萊塢」。

即使如今不如往昔,也不否認小香港曾經的輝煌。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討論。


台灣:鄧麗君、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童安格。近二十年又有逆天級周杰倫

香港:中島美雪!


台灣無疑

看怎麼評判音樂水準了。

如果僅僅看歌曲質量的話,香港是強於台灣的。作曲、填詞、演唱都由最適合的人完成。

就拿《富士山下》來說,作曲澤日生,填詞林夕,演唱陳奕迅,每一環都是仔細斟酌,歌曲質量自然高。

如果看歌手做音樂能力的話,台灣可以說是完爆香港。

周杰倫、鄧麗君、周華健、李宗盛、羅大佑這幾個人算是華語樂壇歌手的天花板。


台灣吊打香港

傳唱度

創作能力 都是全方面吊打


在音樂領域,台灣比香港強太多了,香港歌手都得找台灣人寫歌


香港樂壇的音樂水準更高。

先說現狀吧,香港受限制於語言,而在內地這一塊最大的華語樂壇市場無法與台灣競爭。音樂是有國界的,畢竟在華語樂壇呼風喚雨的天王天后再怎麼厲害,跨出漢語區就查無此人(此處求打臉)。因此香港音樂在大中華區的流行廣度上比不上台灣音樂是事實,也是必然。

台吹只會拉周杰倫來擋箭牌,然而實際上只有羅大佑配與香港樂壇進行對比。與其說周杰倫是華語樂壇最後的天王,不如說他是台灣樂壇最後的遮羞布。

我們可以縱觀香港歌手能在內地擁有高人氣的歌手。在香港流行音樂史上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許冠傑算嗎?很明顯不算,除了廣東,其他地方十有八九不認識許冠傑,為什麼呢,因為他只唱粵語歌。再比如說林子祥,儘管地位高,但是知名度並不高,不認識他的人很多,很少聽歌的人基本不知道他。

而像劉德華這種具有知名度的歌手,卻是靠國語歌在內地傳唱,《忘情水》《恭喜發財》即便在現在也經常有人唱吧?張學友當年最火的也是《吻別》《祝福》《一路上有你》這些國語歌。再比如當年紅出天際的Twins,你聽過她們幾首歌?就一首《莫斯科沒有眼淚》?然而她們只發行了兩張國語專輯,剩下十幾張全是粵語專輯,其歌曲質量完全超越同時期的S.H.E.,如果她們全出國語專輯,還真就沒另一個組合什麼事了。

再比如近年來大紅大紫的鄧紫棋,她的公司目光長遠,從她發行的第一張專輯開始,每一張專輯都有超過一半的國語歌,這絕對是她在內地崛起的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你再看看同時期的其他女歌手,王菀之、林欣彤、謝安琪,她們以粵語歌為主,就已經註定無法在內地歌壇擁有一席之地。

所以,如果題主多了解一下香港樂壇,多聽幾首粵語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音樂水準不清楚。

論歌手的話,2000年以前,台灣更高,尤其是女歌手。

2000年以後都很爛。


各有千秋。都有好多經典。我是偏愛粵語歌。所以我會投港樂一票。那些說香港只有翻唱的一看就知道沒聽多少粵語歌的人。聽多了才知道。港樂的作曲不輸日本。不解釋了。


台灣不是暴打香港?

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哪個創作能力不是爆香港的翻唱歌手們?

日本人翻唱中國歌,基本都是翻唱台灣的,沒聽說過翻唱香港的。香港原創曲子都沒幾個。

女歌手方面一個鄧麗君壓得香港所有女歌手死死的


講「音樂水準」的話,當然要看整體音樂作品的質量和數量,這方面香港略強。

如果比較「唱作人」,當然台灣更強。

台灣和香港的模式有很大不同。台灣頂尖的樂壇人物大都是唱作人,比如:羅大佑、李宗盛、張雨生、周杰倫、童安格等等。而香港更講究分專業分工:作詞有黃霑、林夕等,作曲有顧嘉輝、黎小田等,演唱有梅艷芳、張學友等。香港也有不錯的創作型歌手,比如陳百強、林子祥、謝霆鋒、beyond等,但是比較少。單獨比較作詞、作曲、演唱任何一項,香港都不輸台灣。但是比全才的唱作人,就差台灣很多了。

為什麼兩地樂壇有如此大的分別呢?我個人認為是因為經濟利益驅動的。香港在70-90年代這二十年間經濟高速發展,同時由於粵語的語言優勢,在東南亞、北美等整個華語圈的文化影響力達到巔峰。因此,樂壇背後的資本集團急於把文化產品變現。而專業分工的流水線模式,就是效率最高、質量最穩定的。當然,香港做到了,港樂這二十年間風靡華語圈。但是這種急功近利的造星模式也為人詬病,典型的比如四大天王、翻唱日本歌曲等等。但總體來看,瑕不掩瑜,優秀作品數量、質量都非常之高。

而台灣同期的文化影響力遠遜於香港,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香港電影最大的市場就是台灣,香港歌星最主要的市場之一也是台灣。而此時大陸尚未開放,因此台灣音樂影響力基本局限於本島。如此小的市場,經濟回報就遜色很多。因此,台灣音樂背後的資本集團並不像香港那樣急功近利。在這種環境下,一大批有才華的唱作人有比較寬鬆的環境和時間成長。

兩地的作品也因此而呈現不同的風格。香港基本以情歌為主,有市場,賣得好啊!而台灣則在情歌之外湧現出很多關注政治、現實、人文等題材的音樂人和作品,以及更加豐富多彩的曲風。比如政治色彩濃郁的羅大佑、家國情懷的陳升、勵志的鄭智化、中國風的周杰倫、rb的陶喆等等。

自從大陸完全開放以後,國語歌的市場就呈現壓倒性的優勢了。再加上香港經濟地位的降低,文化優勢也就不可挽回的崩塌了,港樂港片跌入低谷。但我這個80後,還是很懷念那個代表青春的時代。


就一個羅大佑就把香港的全部壓死了


論歌手,除了鄧麗君這個bug外很顯然香港強,論填詞人,香港顯然要比台灣強很多

台灣高,內地高。

香港樂壇?日本樂壇香港分壇吧,尷尬噢,不知道到底哪邊是日本殖民地了


香港樂壇 比台灣樂壇 作品成熟度要高很多

台灣音樂更偏向於鄉土樂 早期的劉文正的歌曲更偏向於小清新的校園民歌 那唱功你現在聽一下 真的沒法聽

鄧麗君的唱功還可以 但是整體的作品風格非常的單一 整個就是酒吧風 像一個陪酒舞女無助的傾訴 就像是舊社會時不能決定自己命運的女性在傾訴自己凄慘的人生

台灣樂壇的進入到七八十年代 都是校園歌曲打頭 什麼3月里的小雨呀 一條路啊 台灣幾乎所有的歌手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進入到90年代 台灣歌手開始唱流行歌曲了 幾乎全都是一種風格 大多唱著低俗的日本流行歌曲 把自己的風格完全拋棄了( 當然之前的風格也是上海舊時代曲的延續)

那個時代的 台灣男女歌手幾乎同樣千篇一律的唱著軟綿綿的情歌

八九十年代同期的香港流行歌曲要多元的多

在這裡我不想討論民歌 這屬於另外一個概念

香港的流行歌曲是真正給你感覺到有各種時尚元素的 當年的年輕人一看香港拍攝的歌曲mv 還有歌曲的前奏 你在看到台灣的那些歌曲 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會選擇去聽香港歌曲

這個年代當年電視上播放的幾乎都是香港明星 台灣明星顯得還是很low的 不信的人自己可以看一下同期 台灣拍的那些mv 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音樂元素上來說 音樂種類上來說

香港比台灣 豐富太多了

台灣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個大歌歌手 全是唱那種膩死人不償命的軟情歌

香港當年就已經有了林子祥 關振傑 葉振棠 葉麗儀 羅文 甄妮 梅艷芳等等唱大歌的歌手 台灣基本上一個都找不到

80年代的時候 大陸城市聽著 陳百強張國榮譚詠麟的時候 大陸農村播放著台灣粉紅色的回憶 台灣的農村電音歌曲 這個差距非常的明顯 陳百強 張國榮等明星站在台上 真的是一股國際范 非常的時尚潮流 歌曲的編曲也比台灣的那些鄉土歌曲要時尚很多

90年代 香港四大天王橫掃大江南北 台灣 同時期的張雨生 趙傳 童安格等等顯得還是比較土。

有人說什麼香港樂壇 就是中島美雪 這個話放在台灣樂壇身上一樣成立

請你把中島美雪的那些歌曲拿來看一下 有一半以上是台灣人翻唱

所謂才子劉若英他那些能聽的歌曲不全是日本翻唱歌曲嗎

小虎隊從歌曲到造型到舞台動作幾乎全是翻版日本少年隊

She能聽的歌曲 好聽的歌曲 基本上全是翻唱日韓歌曲

任賢齊的心太軟 傷心太平洋 他能聽的歌曲也全都是日本歌曲

台灣歌壇翻唱日韓歌曲的現象 哪一點比香港好了?

台灣有很多創作歌手 香港一樣有很多

黃霑 顧家輝 達明一派 陳百強 林子祥 許冠傑beyond 太極樂隊 老一點的溫拿樂隊 多的是不翻唱的歌手和樂團

而且社會應該是分工合作的 台灣那種一個人創作又當編曲又當歌手的現象 沒什麼好吹噓的 絕大多數的創作人比不過分工合作的團隊,台灣這種處於原始狀態的創作模式 沒什麼值得誇耀的 還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來分高下

最後我想跟吹噓台灣羅大佑和李宗盛的人說一聲

當年羅李的歌曲 在兩岸三地還真的不紅 而且最多只是歌紅人不紅 跟四大天王譚詠麟 張國榮這些沒法比 論歌曲的深度 內涵和傳唱度 也不見得比得上黃霑和顧家輝 黎小田。黃和顧 黎創作的萬里長城永不倒 上海灘 鐵血丹心 男兒當自強 滄海一聲笑 論經典程度論傳唱程度 內涵哪一點比羅李差了?

感覺這一串回答里很多都是完全不聽粵語歌曲的人在強行回答 根本沒有比較的基礎

建議還是兩邊樂壇都聽過的 了解的人再來回答 就像很多閱歷不多的小年輕只聽過周杰倫的歌曲 就覺得周杰倫天下第一 這樣的比較顯得非常可笑了


台灣阿


只比歌手的話,台灣勝吧。

而歌曲的話,台灣的曲子比香港的評論質量要高,有才的作曲人也多,填詞方面的人才香港多。音樂水準?現在就台灣吧。以前,半斤八兩。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慮,都會是香港更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