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之王」----孔雀與鄧德的緣分

鄧德從小就喜歡與動物打交道。小學時還天真地將雞蛋放在腋窩下嘗試孵化小雞。考上大學,他也選擇了與動物相關的專業--畜牧獸醫學專業。

但是畢業後,如同大部分人一樣,鄧德並沒能如願地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他成為了一名高中英語老師。

與動物的情結已經有十多年了,鄧德怎麼會甘心。當鄧德看到鄰裏村裡的人一家又一家養豬、養雞變成萬元戶時,他也利用業餘時間嘗試著孵養小雞。孵出來的小雞就拿去換農民的雞蛋,又把雞蛋孵出的小雞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農民。

就這樣他在三四個月的時間裡賺了3000多塊錢。這在80年代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一開始父母還反對鄧德創業的想法,現在鄧德用實力來證明自己,父母也就沒有了反對的理由。

鄧德抓住了機遇,開始了他的創業征程。開始養一些土雞、山雞,積攢資金。

一次偶然的機會鄧德看到有人養殖火雞,售價高,體積也很大,還是進口品種。看到市場,他就開始養火雞。幾年下來,鄧德成為了百萬富翁。

鄧德的養殖場成為國內最大的火雞養殖場。他成功了,但成功過程中的苦澀和艱辛,只有鄧德自己能體會。

當人們都以為鄧德會繼續養殖火雞、獨霸火雞養殖市場時。他做出讓人出乎意料的決定。他要養殖藍孔雀,而且將會投入將近300萬,這可幾乎是他的所有資產。

這個決定得到了家人和合夥人的一致反對。風險太大了,有誰會去養孔雀喫孔雀呢?孔雀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國家保護動物,交易、食用孔雀是違法的。事實是,綠孔雀是國家保護動物,只有雲南西雙版納纔有;藍孔雀不是,藍孔雀可以交易、食用,與普通家禽無異。

鄧德看到了藍孔雀的巨大市場,正是因為沒有人養,纔有市場。藍孔雀肉質好、口感好、湯汁鮮美,最重要的是營養價值極高。就這樣,鄧德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才說服家人與合夥人。

得到同意後,鄧德就到藍孔雀的原產地--印度去引進孔雀種蛋。印度的政策、運輸,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接踵而至,但都絲毫沒有削減鄧德的決心。

他一路過關斬將,花了大量的資金將孔雀蛋運回來。然而,真正的打擊才剛剛到來。他用傳統方法孵化孔雀蛋,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蛋種都孵化失敗了。將近兩百萬的錢就這樣沒了。

難道自己真的走錯路了嗎?自己的輝煌會就這樣收場嗎?鄧德內心的痛沒有人能夠體會,他日不能食,夜不能寐。

鄧德說:「我沒有找出失敗的原因,我就不會放棄。」他梳理好了一切後,又回到了養殖場上。

他與專業的技術人員日日夜夜地觀察孔雀種蛋的孵化情況,每次孵化都做了詳細的分析與記錄,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原因。印度的氣候與國內氣候不同,不能用國內的溫度孵化。

找到原因後,鄧德吸取了教訓--做任何事都要以科學為基礎。「沒能使我倒下的,終究會使我強大」,這句話在鄧德身上得到了體現。他一步一步地走著,腳踏實地,成為瞭如今的「孔雀大王」。

到今天,鄧德的孔雀養殖基地已經有幾十萬隻孔雀,全國有幾十個養殖基地,幾千家養殖戶,全國百分之八十的孔雀都屬於鄧德孔雀基地。如今的鄧德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孔雀養殖戶。

鄧德成為了「孔雀大王」,南昌成為了「新孔雀之鄉」,與他從小到大對動物的喜愛與執著不開,與他每一次失敗後站起來的堅毅分不開。成功絕非偶然,或許,與「白鳥之王」的緣分也不是偶然。與其說「百鳥之王」成就了「孔雀大王」,不如說他們相互成就且相互成全。

搜索關注公眾號「孔雀大王」,瞭解中國孔雀養殖第一人鄧德的故事。


已經養了三年了

這是今年剛孵出來的兩隻小孔雀,大概四天的樣子

這是家裡養的大孔雀,快三年了。今年第一次生蛋,生了五個

本來是想養著玩的,但是養著養著覺得還可以當個事業來經營,於是就摸索著打算入坑了,今年進了25個苗

其實養孔雀並不難,家裡有空地就可以養,難的是銷路,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


沒養過孔雀,倒是早年家父曾在家裡養過鶴,缺點是特別費錢費人工費空間,優點是這個動物挺養人的,一起生活令人莫名的身心舒泰。

不論是鶴還是孔雀,如果你想養的話要做好思想準備,禽類養起來挺麻煩的,家裡需要增加一個人照顧,如果讓保姆兼顧照顧孔雀,她的工作可能會有點緊巴巴的,所以如果你不想生活品質下降的話,需要再多請一個保姆,上崗前還要給她培訓怎樣照顧禽類,她學會了往往要求加工錢,不然就辭職不做了,特彆氣人!你要麼對她妥協,滿足她的各種要求,要麼賭一口氣辭掉她,接受沉沒成本,重新招人,再來一輪~~~~


瀉藥

邀請我莫非是想我說:

我沒養過,大概說下就是XX的感覺

雲養雀還行


那得看是什麼孔雀啊,現在養殖較多的是藍孔雀,但需要馴養證,還有一種很珍稀的綠孔雀,是斷然不能人工飼養的。


問高曦月去,別找我啊。。。


不知道你想表達啥


從一個魚缸變成N個魚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