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設計師,坐標深圳,84平方老宅改造 四房,五衛,一廚,三庭院,三陽臺。

15年秋在深圳東部大鵬半島較場尾設計了幾個客棧,幾個月來經常開車在深圳市區與較場尾之間往返。回顧下到18年中旬差不多有五萬公里程是在這條東部沿海高速上走的,沿路經過深圳的著名景點大小梅沙,東部華僑城,玫瑰海岸,大鵬所城,較場尾小鎮。

10年左右部分遊客發現這麼個安靜的海邊村落,附近大鵬半島上有深圳最漂亮的沙灘東西沖,有楊梅坑等景點,租一棟民房一年就一萬左右,他們租下一年,閑暇時過來度假。到15年已發展成擁有民宿近300家民宿的海邊小鎮。出來幾百米就是大鵬所城,一個明朝建立的600多年防衛古城,也是深圳叫鵬城的來源。

(在庭院寫的古城介紹)

遇見

在大鵬古城遊走,見一房子,三面帶陽臺,屋頂往南可看龍岐灣海景,往東可觀排牙山及村莊農田,一見鍾情佔有之心迫切。

第二天就把房子拿下籤了八年合同,想著整理一下當著自己的工作室兼第二居所,平時接待一些趣味相投的朋友。九月簽的房子放了好幾個月到2015年底年初開始著手裝修。隔壁租戶是一位50歲左右的畫家經常過來竄場,說終於有伴了,那時古城還沒什麼商戶,白天遊客人潮如織,晚上古城寂靜如斯。

房子的位置

屋子在古城中心鳳凰廣場旁邊,算是鬧中取靜

(古城手繪地圖,五角星位置為房子所在位置)

(古城東門)

(古城南門)

(古城北門往南看)

裝修前房屋現狀

房屋共兩層,麻石壘成的,表面黃泥,比較狹長,右側有兩米寬可用院子,其他的屬於公共院子,後院一片雜草沒有門出,屋頂的兩個陽臺門上,房屋面積一層42平方,兩層可用面積84平方。

(房子外牆,牆面斑駁,典型的嶺南民居)

(房屋室內風分兩層,屋頂為木樑瓦房)

取名

屋頂陽臺可觀看古城外,山海間的廣闊視野,給屋子安個名:觀山海。

設計推敲

房子拿到手處於原始狀態,沒有水沒有電,古城管理處對裝修的要求是不能改變古城的風貌,改造工作都以不破壞原建築風貌為原則。

屋子在放空的過程中,不斷對功能增加要求。82平方到後來要做四間房,四個房間都帶衛生間,加一個公共洗手間,一個廚房,一個一樓廳。要充分利用好每個院子,三個院子,三個陽臺。

為了回答這個話題,花了一天時間把觀山海的圖紙重新整理一遍,方便更直觀的看明白。

(一樓原始結構圖)

(二樓原始結構圖)

原始結構圖,看到裝修之前空空的兩層

(一層改造後平面方案圖,帶周邊環境)

(一層改造後平面方案圖,放大)

一樓改造,把原來開在中間的大門做成落地窗,大門開在一側,保證室內空間更合理的利益。

右側牆體開一個側門可以出右側院子,右側往外出2米的雜草除去做成獨有院子;

靠後院牆體打開一個門洞,把後院充分利用上,又兼具廚房通風采光。

原有樓梯打掉封住樓板,把樓梯改到左側,充分利用樓梯下方做一個吧檯。

一樓安排下一間帶洗手間房間取名叫:陌野鄉舍

一個廚房,一個公衛,和一個廳。改造後通風采光大大提升。

(二樓改造後平面圖)

二樓改造,樓梯上來二樓,走道有窗戶,採光充足,兩側佈置房間,走道一部分為三樓閣樓房間的洗手間和樓梯,左側房間帶洗手間,兩個觀景陽臺,三面採光,房間取名叫:山海之間。

右側房間增加個小閣樓,可住三個人,帶洗手間,窗兩面窗戶景觀可看排牙山取名叫:過雲山居。

(搭建閣樓平面圖)

三樓改造,三樓閣樓是加建樓板做出來的,陽臺側打開一門洞,可出陽臺,二樓上三樓用木樓梯和掀蓋,洗手間佈置在二樓,閣樓出陽臺可觀看古城的核心位置鳳凰廣場全景,取名:鳳凰良棲。

裝修實施

方案確定個大概就去實施了,基本思路是自己全程參與,自己能做的工作盡量自己來,其他直接找工人。工期預計一個月左右,預算20萬內全部搞定包括傢具電器。做完差不多20萬在預期內,但期間還是有不少挑戰,運輸和老房子的施工方式,人工成本都是翻倍的。

裝修開始了,每天在市區和大鵬間折返,疲勞的時候,去住民宿,把車開到海邊在車裡睡(又熱又有蚊子真不舒服),拿帳篷去海邊露宿(這個也不舒服)。

拆除

後院和右院堆滿石頭和雜草這個剷除的活,就自己動手吧

(勞動人民的手)

院子的清理一個人差不多用了兩天,看著東西不多,清理起來是真的多。

從外面看大門拆除,右邊門洞拆除,拆出來的木門板後期經過處理後用作吧檯檯面,鐵門用作屏風。

從裡面看大門門洞超出,石頭都是麻石的,一個石頭兩三百斤是有的。

靠右側院子的門洞拆除

拆掉後可以看見房子是用幾百斤一個的麻石一個一個壘起來的,表面用黃泥塗抹,時間久了有的牆面鼓起來,就乾脆把外牆所有不牢固地方的黃泥抹灰剷除。

用拆出來的黃泥打碎成粉末參白水泥重新抹上去,把石頭清洗出來,在石頭之間的縫隙抹上黃泥參水泥的混合物,再在表面刷上透明清漆保證牆面乾淨,既起到固定左右,保留出了古樸的美感。

靠後院的牆體打開一個門洞,挨著設計的廚房,可進出後院。

拆除原有樓梯

在設計樓梯處,打開樓板,保證新設計的樓梯可以從這上來。

屋子裡面有些地方牆面屋主做了水泥砂漿,有些地方是原始的黃泥巴表面。黃泥巴表面的地方都剷除掉。

露出小磚的地方用水泥砂漿找平,露出麻石的地方,把黃泥收集起來,打碎成粉末,參合白水泥,清洗出牆面的石頭,用黃泥水泥混合物填石頭間的縫隙,後期再清洗,清洗很乾凈後刷上透明清漆,保證牆面乾淨。

拆除原有窗戶

前院的小圍牆拆掉一部分,設計成透光的的洞洞

拆出來的舊物

馬燈

泥水工

拆除後露出小磚的牆體,都用水泥砂漿找平

露出麻石的地方,用鏟下來的黃泥參白水泥,勾縫,後期乾燥後清洗,在刷清漆確保牆面乾淨。

砌牆

吧檯位置用兩塊石頭立起來做遮擋,石頭一塊差不多八百九,插入地下深半米左右用用水泥砂漿固定好

吧檯體用麻石,整木方和瓦片組合體塊穿插

貼磚

這款磚是我的一個心願,設計之初就看上了,期間一直在找總是找不到,一直留著地面沒處理,希望最後能找到。最後一個機緣巧合如願。這種磚是南方古磚,黃泥土燒制,厚度五六公分左右,不會像現代磚那樣返潮,吸水特別好,色彩又暖和。

在古城轉悠時,碰上後人修繕祖輩的明清將軍府第。按理不會拆除這些地磚,一打聽說是要拆除丟掉,貼新的瓷磚(不應該啊)。我趕緊應下來,找人過來拉,將軍

第後人聽了倒是很願意,還省了運垃圾的費用。

不過這古磚貼完後的成本可不比買的瓷磚便宜。主要是在搬運,距離只有兩三百米,古城的路都是青石板路一段平的一段臺階。只能拿鬥車拉,一人拉一個小鬥車需要兩個人在後面抬。

除了房間和洗手間全貼上了它

前院入口

貼完後,後期用水洗乾淨,做好表面處理。

洗手間用現代的瓷磚,露出麻石的地方補貼。

水電

電原本裝鍍鋅金屬管明裝,考慮到造價,換一個方式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買一桶銀色漆,把白色的PVC管刷成金屬色。等乾燥了後再裝電線

這種工作,自己做就好了

木工

什麼工種,都可以試著自己上

原來的屋子裡的一張桌子,施工的時候一直當踩腳的,後來拿來洗乾淨,再木工那借來電刨子,刨掉表面一層,然後再表面刷上一層清漆就當作洗手檯來使用了。

屋子原來的大門門板刨乾淨,刷清漆,固定在前院的矮牆上當吧檯

原有大門門洞裝上玻璃窗戶,側邊開門洞後做兩扇木門夾玻璃。

靠東院側門,木門上套個可打開的小窗戶

過雲山居閣樓用實木製作

油漆

屋頂的瓦片和木樑刷白色

木門刷仿古色,大廳牆面刷水泥色,一樓陌野鄉舍刷仿古綠,二樓過雲山居刷高明度飽和度的綠色,山海之間刷水泥色和白色,鳳凰良棲刷白色。

安裝

燈具安裝

觀山海—畢業照

一個月下來,從一膚白的小夥變成糙漢。

延後三年來記錄,回頭來看照片都很生活化,照片

時間都是錯亂的,總算給了觀山海一個交代。

前院

木頭的顏色被太陽曬成復古的質感

前面的幾個石頭,隨意凹著造型,顯露出年代感,都是從古城收集的,有的花點錢買的,有的在廢棄堆里拉回來的。

院子總是在不停的挪動著物件,白色和紅色的櫃子都是向附近的村民花點錢換的。

傍晚的光景

深圳的冬天

植物都是附近的山上農田裡移植過來的

夏天喫甜瓜

夏天和可樂威士忌

在觀山海一週做的飯的次數,趕上了在市區的一年。

體驗一下從野外採集回來各種野花野草,用來插花

親自上場示範

成果展示(撿來的椰子殼打個洞,當花器)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隨便把了一段牽牛花放在瓶子裏,一個月後把枯枝都纏滿了,還開了一朵花。

印象中某一年的中秋小院夜景。

一樓客廳

木雕板做簡易門把手

喜歡的古磚

喝茶一角,茶几用原來預留的木架子,在三個洞裏裝上三塊古磚

這個茶几,是剛搬進來的時候,用剩餘的木料搭的簡易茶几。

早上從東邊照進來的陽光

原來門檻的位置,保留了凹位,倒一些白色細石進去。

喫了一半的蓮蓬

這把木椅子,是用當初拆除的一些廢鐵跟附近居民換的。坐墊是無印良品的差不多兩百塊錢。

小女孩

牆上的油畫,是隔壁畫家贈送的

吧檯,喝酒少,工作多。

改造後自然採光是真的超棒。

紅色的鐵門是原來大門的防盜門,這裡拿過來做屏風。

狗子,走樓梯倒是順溜

樓梯的銹鐵,都用透明清漆塗刷過,保持乾淨

編製地毯

靠東院的門上,設計了個可開啟的小窗。

這些也是附近採的野花

這種小黃花叫不上名字

屋子小,朋友來的多的時候,倒顯得氣氛很好

早餐

朝東院的門

東院

牆上的疤痕是隨意的,都是之前快要掉落的地方,乾脆剷除掉,用黃泥巴參白水泥,勾縫。

這把小吉他出境有點多。主要是實在是手機能找到的照片有限。

友人來訪

劇組來訪

光影

著院子還是個晾曬被子的好地方,對,被子都是自己洗的。

後院

後院做的獨屬靜僻

陌野鄉舍(一樓房間)

房間有點小,單功能不缺,都帶洗手間

被子有點皺,照片庫存不足啊

過雲山居(二樓房間)

深秋傍晚朝排牙山

山海之間

早上躺在牀上,陽光照進來

陽臺

通往屋頂陽臺,用掀蓋鋼化玻璃。用活動梯子上下。

爬上屋頂陽颱風光

簡易的座椅

屋頂陽臺看西邊的古城鳳凰廣場

鳳凰良棲(三樓閣樓)

二樓走到拐角出可上閣樓,樓下是洗手間,樓上是閣樓帶陽臺

獨立洗手間

很小很小但是很實用

貼上彩色玻璃紙

洗手間窗外

通過掀蓋上到閣樓

窗簾遮住的木門可出陽臺

陽颱風光

看向鳳凰廣場

鳳凰廣場的鳳凰古樹

坐在閣樓陽臺

周圍風光

古城一角

凳排牙山

在周圍採野花草

附近發現的山泉水,經常打水回去泡茶

較場尾海景

傍晚走

冬天傍晚

退潮季

淡季幾個遊客

古城北面的美麗鄉村

附近鹿嘴山莊。

應該是17年,較場尾海灘,出現過一次熒光自然景象。好像是某種藻類生物。

生活在覌山海

重新找回畫畫的趣味

出發東西沖穿越

閑看

春夏之交,塗鴉誰家新燕啄春泥

抄寫一段文字

在覌山海做方案

記錄古城的美好


剛看見藍天組這個屋頂改造的時候震驚了


必須是空中花園,有山有水,種菜,養花啊!


這個樣子吧,花花草草不想要太多,太難打理了,有個地方可以朋友聚餐聊天多好。


花園、花架、魚池、陽光房、涼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