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winningman 的提問。在人類有哪些能力,是 AI 無法做到的?這個問題下,

我認為 至少有5種能力,目前或者未來也很難被AI 人工智慧所取代。

1. 感情感知的能力(Empathy). 感情是最難被AI捕捉的,由於人類的感情 感官非常複雜,是數千年的進化得來的。很多人類享受的活動,本質是感情感官的,譬如 音樂,文學,藝術。2. 創造性(creativity).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 一定程度上 加速了 有邊界的創造,但是 人類的創造力是無邊界(邊界浮動)的。

由此,我認為 汽車領域 有一類工作 無法被AI取代,

是 汽車外形的設計師 和 繪圖師。

作為曾經業內的工程師,我在大學裡 並不欣賞 設計方向,

可能是因為國內的大部分 設計部門 都如同 總部之外的輔助團隊,

但是在德國的時間 接觸汽車越多,工業越多,

越覺得 工業產品,如汽車,設計感非常重要,並且需要人主觀的審美/共情能力。車型設計 除了工程學 動力學,更多的是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主要的汽車消費人群)關於審美,設計,用戶體驗 的期待。

舉幾個例子,

第一張小海報反映了1950年前後的老牌車設計,基本是兩種用戶體驗:田間兜風,和,城市穿梭的辦公室。

汽車的速度追求特性,其實在二戰之後才更多地出現在消費品,和消費者的視野中。

1970年(按電影會早到1950年)到現在,一直流行的義大利跑車設計,下圖是法拉利的一個經典雙座,最初出現的時候是針對義大利本土市場。

因為 傳統意義上 擁車階級 為 資本家,高管,律師,銀行家,貴族等。實際開車的是管家。

汽車駕駛 成為 買車人的用戶體驗,也與 汽車賽車在中上層休閑階級的流行 有關。

汽車設計 一直由於汽車產業的高成本結構 和 量產能力,推動工業設計,流體力學設計,計算機繪圖=》量產過程的系列工具 升級應用。以下 是一款2000年後產的概念車,是當時 車體製造 由計算機繪圖,到 出模,多面化的典範。

汽車在幾個黃金增長期,包括最早的1920 roaring 20s奔騰的(一九)二零年代,華爾街金融崛起的1980新貴時期, 都反映了 人類審美,而非實用的極致。

審美: aesthetics, inspirational, emotional, art and beauty

實用: use, functionality, practical, user

如何區分工業產品的 審美性 vs 實用性?我簡單的判斷是這樣,如果 從外觀上 你能明顯的知道用途,就是實用/大眾化的設計,而 汽車外觀設計 不變的兩大主題 都是審美,而非實用的。

一是 leisured romance, 鄉間小路,好萊塢大道,典型是老爺車,

二是 追求速度之類的目的下 奇特的 類似於飛機的設計,典型是跑車,

關於 跑車,上面兩張圖是 豎開門。這個產品的設計很有意思,希望改天可以在我的專欄里和大家分享。

汽車大衛王?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關於AI,我有兩個相關回答:

AI 技術要不要考慮價值觀,你最希望或最不希望 AI 被應用在哪些領域?

人類有哪些能力,是 AI 無法做到的?


那當然是標註了……


從事智能手機工作,手機產品包括設計、自主研發、產品組裝以及品質直接管控等一套完整的流程。其中涉及到的製作工藝和組裝流程,可能是受Al影響最深的實體領域。

設計和自主研發,結構設計包括主板結構設計、按鍵設計,USB結構設計等等,外觀ID確定,內部空間排列等人才,不會取代。

手機工廠大致分為3個步驟:原料採購→前段(FE)→後段(BE)

原料採購: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大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計算機終端會根據以往的採購數據,手機銷量和國際環境的等等情況,智能分析制定各個物料採購量和備件的使用周期,未來可能只需要一個人,那就是既了解採購,又需要倉管的全職人才。

前段和後段:打包檢驗的人會急劇減少,其中熟悉線上生產工藝,機器設備故障排除以及和供應商定期處理來料的專業人才,這些人中也會淘汰一部分,需要的是那種在某一方面專而精,又全知的人。

還有涉及到手機的輔助部門,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檢測實驗室,其中失效分析資深專家,不會取代,這種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失效案例積累。可靠性實驗如跌落測試,按鍵耐久性測試,高溫高濕測試,防塵防雨測試等,這些實驗已實現機器化,未來隨著Al的發展,只需要處理這些設備故障的人既可。

「3—5年內,實體製造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50%以上的人會失去工作」利用這幾年時間好好學習,讓Al無法取代。


作為一名訴訟律師,個人認為AI無法完全取代我們這個崗位。

一、 每一起法律糾紛、每一個法律服務項目,其表現出來的客觀事實都是十分細瑣且複雜的,我們必須面對的是,絕大多數客戶在法律諮詢階段不具備將客觀事實總結為法律事實的能力。

追本溯源,法律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糾紛,而人心是最複雜且多變的,客戶所表達出來的內容不一定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很多客戶甚至不能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的真實訴求,抑或於應時而變,只依賴於律師作出利益最大化的指導。

那麼作為法律服務工作者最應該具備的是,去繁化簡,將客觀事實精準的歸納為法律事實的能力,並在第一時間給出專業指導意見,個人認為起碼這部分工作,無論如何AI都無法勝任。

二、訴訟律師最艱難工作是與客戶的溝通,溝通的基礎是全面了解和信任,律師的行業經驗固然能在溝通中精準把握問題,但建立委託關係以後,律師在案件每個環節持續跟客戶溝通和調整方案,卻是很難做到的,AI又如何能做到呢?如果使用AI技術處理訴訟案件,會使溝通的橋樑坍塌,客戶與律所恐怕要陷入相看兩厭卻又進退兩難的境地,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三、有人說,不久的未來80%的律師將會被AI取代。個人認為,站在遙望AI越走越近的路口,我們終將狹路相逢。但AI不但無法完全取代律師,尤其是訴訟律師,AI恰恰是優化律師服務的良機。 從業者應當欣然接受能夠被取代的部分,甚至發掘更多可以被取代的部分,提高工作效率,然後將不能被取代的部分做到精準和極致。

唯有翻越山丘,擁抱變化,才能使我們走的更遠


AI 目前的技術發展階段可以取代一些流程性的, 重複性操作, 還可以取代一些不太複雜的工作環節中需要人力比較多,但是效率不高的工作。比如 採集數據, 記錄數據, 核對數據/還有流程上不需要複雜思考的事務性工作,比如銀行事務性工作比較容易取代, 企業的前台,HR方向招聘找簡歷的工作未來也會越來越高效,考勤,還有薪水計算等;包括未來在新聞寫作, 信息收集都可以通過AI機器抓取整理;但是需要複雜的信息決策的目前都不可能被機器渠道, 比如商務談判,比如企業管理,比如諮詢,比如需要有創意和靈感的領域,都不太可能被AI取代。

總的來講, 目前看到的AI 技術能力還是替代簡單繁瑣的人工,讓人可以更多的聚焦在創造和決策的領域。

大家可以關注自己工作領域AI的發展階段, 幫助判斷自己工作領域哪些工作是容易替代的,提早規劃, 加油哦。

Rockmind , 關注高科技領域招聘,歡迎關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