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不就是能了解物品背後的故事,誘導出價么?

然後,一次,兩次,成交之類的么


拍賣師事先要不要先了解這個拍品的行情?了解可能的買家?把握好節奏,給可能的買家時間思考,但是又有一定的急迫感?等等,這些都是學問呢。


誘導出價這個詞簡直太片面了拍賣師的工作啊~ 每場拍賣按照階梯是有不同價位的拍品的,如何調控好節奏,讓買家不會疲憊,始終留在場上;如何緊湊時間,讓買家一直集中注意力;如何控制價高標的使其順利成交;怎樣發現場上的惡意串通;怎樣了解場上潛在買家的心理:猶豫、鬥狠;怎樣讓成交合理合法,必須執行……這都是一個拍賣師在一場拍賣中所做工作的一部分。

至於了解拍品,除非所拍領域是拍賣師專攻領域,否則只了解重點拍品即可。

拍賣師更像一個主持人,試問央視新聞主持人,何炅老師,還有家門口大賣場開張主持人之間有什麼區別?前兩者牛逼在哪兒?應該就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問了。

附一張國際頂級拍賣行拍賣現場,領略一下拍賣師的風姿。


1.能對拍品感興趣的人覺得拍到就撿到寶了。

2.能對拍品不感興趣的人覺得這是可以投資的項目。

3.讓觀望的人覺得這是會是一場好戲 。


美國很多電視台都有類似拍賣的節目,娛樂節目也好紀實節目也好,自己去看一遍。等看完了之後,就知道好的拍賣師牛逼在哪了。


誘導這個詞不準確,拍高價或者說超出理性的高價的拍賣師並非好拍賣師,委託人,拍賣行和競買人之間是很微妙的關係,既要拍出標的應有的高價,又不能超出買家的心理底線,否則一旦後悔,那就是最後一筆買賣,因為很多買受人本身也就是潛在的競買人。所以拍賣師應該具備強大的控場能力,把握價格張弛有度,好聽的聲音和主持技巧!
不用了解背後的故事,那麼多拍品不可能的,就是調動氣氛把握節奏,聲音洪亮好聽,讓你有衝動的時間沒有後悔的時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