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教科書上看到這個概念,它的定義是:在公共場合表現活躍但內心是害羞的,他們喜歡參加社會活動,也有社交技巧來有效完成這些活動。但是,他們仍然擔心別人是否會真正喜歡和尊重自己。


謝謝邀請。

第一次聽說這個辭彙。

現實中,確實有一些學生,尤其是男生,在公共場合里,大大咧咧。在自己在乎的人面前,會害羞。

但,應該不是題主所指的吧?
外向性害羞,第一次聽說這個概念,但卻覺得很貼切自己的情況,除了擔心別人是否真的喜歡自己這一點我不太贊同,因為我只在乎我喜歡的人的看法其他人本宮不在乎。體驗?雙重人格的感覺吧,感覺很難做真正的自己。同事都覺得我很開朗外向,只有親近的人才懂得我其實最愛是宅在家裡看小說做手工,超愛睡覺哈哈哈。可是因為從小爸爸就教我女孩子凡事要靠自己要自強,結果把自己逼成了「女強人」天天在外奔波,從醫院跳槽到外企現在做個小經理,職位不高事兒卻不少,國內國外的出差是家常便飯,對機場比對家還熟。工作少不了應酬,在各種局上我還算是能夠處理得當,只是真的很疲憊,心很累很累,但表面卻還表現的波瀾不驚,感覺自己已經練出面具來了(悲痛,真的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自處?放空自己,接受愛自己,在看心理學的書,自己幫自己平衡


題主,為什麼你不把題目起做「外向性內向」??

這個本身不算是一個問題,而是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常態。社會角色決定的,是自我的表現。而內心害羞,或者內向等其實是本我的特徵,也就是最原始的那個自己。人每天有多種角色轉換的,每種角色有各自的要求與表現形式。


說白了就是有能力沒自信唄。感覺有點像瑪麗蘇小說裡面的縱然我天資神武,吊打所有人,但是裝逼的時候還是好緊張。個人建議,多看書,培養一下精神世界,也就是俗話說的精神強大,找到自己的信仰――什麼愛情哪,耶穌啊,老子啊。
缺少自信

有多少人喜歡你就有多少人不喜歡你~

只有經歷才能讓內心強大,擺脫他人的看法Be youself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先承認,我有。從小到大經常會為別人不注意的一句話自責很久。危害嗎,就是比較少能處到新朋友。總是和相處很久的,自己內心有把握的朋友在一起。總體覺得還好,不會對人生產生太大的障礙。


"外向性害羞" 這個自己應該也有吧。不過我想大概在中國這種教育和社會環境下,應該很大。中國人性格害羞,內斂,不善於表達和言辭。特別是之前的這幾代,現在的90後就很好,但也骨子裡有這個問題。

某種程度上,中國人愛面子,為他人活著,很難有自我。沒有自我就總在意別人眼光。

要自處得找到自己內心得自信,來平衡掉為他人眼光而活。進化自己,多思考。


我覺得我就是這樣的性格。

我是這樣,我很喜歡和陌生人聊天,享受認識不同人的樂趣,卻不好意思在經常見面但不太熟的人面前表現自己

我從小就特別害羞,大人都說我性格內向,但是我卻覺得我很外向。

小時候我喜歡在舞台上表現自己,喜歡報很多興趣班,喜歡和不同的孩子玩,喜歡照顧別人。長大以後我喜歡社交,喜歡參加聚會活動,喜歡和陌生人聊天,喜歡做班委做組長。

但是我有時候並不是那麼自信的,我總是很害羞,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開口,害怕在長輩面前說錯話,有時候會扭扭捏捏的。有時候我說話說著說著就會臉紅。

而且我這個人容易馬虎,比較容易出錯,有時候出了錯就容易出醜。

於是後來出了幾次丑以後就更容易害羞不自信,總是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我既想要在大家面前光彩奪目,又很害怕我的形象受到減分。時間長了我一害羞就容易出現語序問題,就更容易出醜。

而且我小時候成績差,被很多人欺負過…

到現在我總是話到嘴邊,卻因為怕出醜,放不開,說不出來,看上去一副猶猶豫豫的樣子。想了很多個辦法想把臉皮薄容易臉紅這個毛病改了,但是emmmmm只有一點兒起色

至於如何自處,車到山前必有路,怎麼舒服怎麼來就行了。我喜歡社交,喜歡多變的事物和改變自己,所以對我個人來說如何自處,就是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能更加自信,讓自己能不再害怕出醜,能夠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行。

說簡單點就是我臉皮還不夠厚,得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