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影視職人說 | 青年導演養成記,更多「電影產業」討論歡迎關注。

相關問題:

如何評價中國的獨立電影人?

如何看待商業與藝術的關係?

對於一部電影,「藝術表現手法」和「故事」,哪個更重要?

電影最後的工作人員表好長,有的能播十幾分鐘。真的需要那麼多人嗎?能否科普下都是幹什麼的


舉個例子吧,這張照片里,哪些人能上字幕?

答案是全部都可以。

(我瞎標的。只是舉例啊!具體到這張照片里的真實情況我也不知道)

那這張照片呢?

答案也是全部都可以。

(只是舉例啊!特效公司里不讓拍照,所以找了張遊戲公司的照片來假冒)

這張呢?(在搭建場景)

一樣,全部都能上字幕。

這張呢?(在做道具)

一樣。

知道為什麼字幕那麼長了嗎?

電影就好比打仗,為了確保高效和萬無一失,需要把各項工作細分,由不同的人來負責,細分到連洗衣服、端茶遞水都有專人負責,所以隊伍就非常龐大。

另外,普通人覺得臨時工、協助工、兼職工(同時為幾個項目工作)不算工作人員,但電影行業是只要你參與了若干天(一天不行),都能上字幕(部門老大使壞的除外,比如劇本槍手上不了字幕,是署名編劇使壞)。


是的,拍電影的確需要那麼多人。

當然,首先要看你拍的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我們這裡先講大製作的商業電影,也就是大家最常見的電影類型。在拍這類電影時,我們可以參考項目管理三角形的一種:

這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代表:成本、質量、時間。

在這樣一個三角形中,不管如何選擇,都要做一個取捨,在三個要素中,我們只能三選二。例如,如果你想要低成本、短周期,那你的質量就註定會受到損失;如果你想要高質量、低成本,那就註定需要一個漫長的製作周期。

毫無疑問,一部作品首先要追求的就是質量,其次,時間也十分重要(因為在當下,我們必須要趕得上話題、演員的熱度,IP的上升期,以及好的定檔日期等),那麼只能用相對高的成本來確保得到前兩個要素了。

說到成本,當我們談論用高成本來拍電影時,這個成本究竟指的是什麼?

我們經常會把這個成本和設備、工作人員的級別聯繫在一起,似乎高科技需要更貴的設備來完成,好的畫面要有更高級的攝影機來拍攝,而參與制作的人員要更有經驗、更知名的......但其實所有電影製作中所使用的設備,以及大部分人員的配置都是一個相對恆定的配比,不會有什麼偏差(這裡說的是國外的製作)。所以我們這裡講的高成本,很簡單,其實就是參與制作的人員數量。


1、需要更多的人,才能在最短的周期里完成更好的呈現效果

一個劇組的團隊大小(人員數量)是按照它的題材和方向來計算成本的。電影題材越大就代表著越大的場面,更大量的特效,導演可以更精準的還原歷史或者更獨特的設計出他腦子裡想像的場景。更大更多的場景就需要更多的搭景和陳設時間,預算高的戲會更喜歡搭景,是因為這樣能控制拍攝時間和地點,還能滿足導演和攝影指導對鏡頭調度的需求。有些場景原本需要去不同城市拍攝,而現在可以在一個棚里全部解決。(路程更費時間和錢,設備和人還不好調度),還有很多實景不是十全十美,也需要特效去補充細節的東西。你是願意美術組去給你搭建一個不能保證很逼真的東西放在背景里,還是你更情願在棚里用綠布拍攝,然後在後期做精準的調整來完善這些場景呢(雖然這這需要大大增加製作的人員以及經費,但卻也大大縮減了拍攝的周期和調度的難度)?

斯科塞斯的《華爾街之狼》

視頻原作者:Brainstorm Digital

視頻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cfRVAH9yU

芬奇的《心靈獵人》

視頻原作者:Artemple

視頻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4Byf1EzRE

想要最終呈現這兩個視頻里的效果,靠全世界尋找合適的場景幾乎是不肯個完成的,靠幾十個工人臨時搭建又不能還原最想要的場景,唯有靠精良的後期特效才能做到,雖然這一定會牽扯到更多的工作人員和更高的經費。

2、需要更多的人,才能在最短的周期里完成跟多樣性的任務

時間的重要性除去最開始我們說的那些之外,一個劇組開始籌備的時候就意味著已經要開始花錢了,然而製片方需要縮短製作周期,但又希望不降低質量,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個可以被拆分的工種崗位上增加專業人員,因為一個製片人不能同時照顧三個拍攝地點的事兒,一個特效師無法同時處理五個鏡頭。更直白一點講,其實電影製作就是無數個外包公司分別把自己的業務做好,完成一個大項目。


當然,商業片之外,我們也見到過不少花很長時間,精雕細琢出來的相對低成本的文藝片、紀錄片等,他們的確不需要那麼多人的參與,但產量也相對較低。這就是各有各的追求,在此不做更多的討論。

更具體的人工分配 @Thin Knight 的回答已經很完善了。


投資越大,片尾字幕滾動越長。

慣常的文戲拍攝,其實劇組的建制差不多。無非主創牌大了多帶幾個助理,但也多不到哪兒去。

我們說說大投資顯人多的幾個部門:

一、美術組

搭個十幾個景,佔用幾個攝影棚,人數嗖嗖嗖就上去了。設計、施工、木工、漆工嘩嘩嘩一大堆,你家蓋個樓想想得多少人一起勞動。

道具也一樣,道具庫有的還可以租借,庫里沒有的就得哼哧哼哧製作。做那麼多各種武器想想要多少人。

來個大場面,演員來的多,那服化部門同樣人數就上去了。要管那麼多人穿衣化妝,一兩個人顯然不行。

二、動作組

演員一個人在天上飛,底下得有十好幾個人伺候著。搞動作的不是一般都叫這個班那個班嗎,你想想一個班得多少人。

三、攝影組

投資大了畫面效果就不敢含糊,好看的畫面都是靠時間和設備耗出來的。設備複雜了就不是幾個人伺候得了的,多幾台機器,多台伸縮臂,多幾盞燈,多個吊車,都要靠人去操作。

四、CG

這個是最顯人多的一塊。具體為什麼要這麼多人在這兒就不贅述了。一般好萊塢一部大製作就會把像維塔、工業光魔這樣的巨型公司人員全部佔用,這種公司都在千人以上。

在國內,特效通常會分包給少則三四家多則十幾家公司去做,有國內的公司,有泰國和韓國的公司,每個公司十到幾十人數量不等,加起來數量也很可觀了。

五、發行

一部電影要賣到全球或全國,在短時間內極速撈金,靠幾個人在那兒吆喝顯然不行。雖然營銷不靠人多取勝,但好口碑需要口口相傳。

六、其它

這麼多人吃住行花錢協調統籌大到轉場小到一張機票本身就不是一個小工程,大片幕後的幕後就趕上有的小製作幕後的所有人了。

以上是觀眾看不到的工作人員數量。至於幾卡車的群演、炸了幾個山頭打了幾場戰等等看得到的人員數量請自行核算,不在此列。

當然,人多不一定拍出的就是好片,劇組也不是人越多越好。多少人去做這件事才是科學的,本身就是一門大學問。

我是韓三平,望對你有幫助。


拍電影是一個工程,所需要的人員數量也根據影片的類型產生變化,少則三五個,多則幾千人。雖然電影創作是一個藝術創作行為,但是電影製作卻如圖經營公司,其間「員工」要各司其職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夠實現影片所預期的效果。

這裡以好萊塢常見的特效大片來舉例,《指環王》、《復仇者聯盟》等:

1.製片組:負責所有人員的吃喝拉撒與拍攝製作日程的後勤安排,協調拍攝的外聯對接、掌管所有的資金進出,並平衡時間效率與藝術效果,達到製片人、出品公司等投資人等的期望,確保影片完整完成。人員包括製片人、製片主任、執行製片人、現場製片、外聯製片、生活製片、製片統籌、財務會計、法務、安保組、車輛組、醫療保障組等。

2.導演組:負責影片整體的藝術效果,從劇本創作、演員選擇、場景道具服裝美術方案選擇、影片風格、場面調度、聲音配樂、剪輯後期製作等工作都要參與監督或者是方案制定。人員包括導演、執行導演、演員副導演、導演助理、場記、統籌、編劇、分鏡師、B組/C組導演組、特效鏡頭導演組等。

3.攝影組:負責影片的畫面與攝影效果,完成分鏡頭、攝影調度、拍攝、設備選擇、影調風格等工作內容。人員包括攝影指導、掌機攝影師、焦點員、攝影助理、攝影場記、特種設備掌機攝影師、燈光師、燈光助理、燈光組、機械工程組、B組/C組攝影組、特效鏡頭攝影組、DIT技術組等。

4.錄音組:負責影片前期的聲音錄製與音效採集,完成聲音設計與現場錄製、預處理等工作。人員包括錄音師、錄音助理、錄音組場記、挑桿操作員、對白錄音組、效果音錄音組、環境錄音組等。

5.美術組:負責影片的場景搭建與布置、道具設計製作與採購等工作完成影片所需的環境效果需求。人員包括美術指導、美術師、美術助理、置景美術場工組、概念設計組、道具設計師、道具師、道具管理員等。

6.服裝化妝組:負責演員、動物角色的造型設計與維護。人員包括造型藝術指導、化妝師、特效化妝師、化妝助理、服裝師、服裝設計師、服裝助理等。

7.現場後期製作組:負責影片包含特效的鏡頭效果指導、藍綠幕搭建、環境數據採集等工作。人員包括視覺效果指導、視效總監、視效協調、視效數據採集組、視效預覽師、視效組場記、視效統籌等。

8.特效動作組:負責影片的特技替身、特技表演、武打動作設計、爆破、生物模擬、撞擊等現場實體特效製作。人員包括武師、動作替身、特技替身、槍械組、爆破組、特技車輛組、實體特效生物角色組等

9.演員組:負責呈現表演工作。人員包括領銜主演、特邀演員、群演、特型演員、演員統籌、演員經紀人、演員助理、動物演員、動物馴養師、動物飼養員、獸醫等

10.後期製作群:負責影片的剪輯、調色、膠片轉制、特效製作、配音配樂、擬音混音等工作。製作群一般包含了很多家公司,所以人員和職務也各不相同。

基本來說一部質量滿足標準的院線電影或是大型紀錄片,大概前期拍攝時的攝製人員在120至250人左右,網大一般在20至80人左右,而中小型紀錄片和短片之類的一般在30人以內。而相對於前期工作,特效影片的後期製作人員往往能達到數百人到幾千人,所以往往電影后面的字幕也並不是包含了所有工作人員,對於各家製作公司能上字幕的人員數量是有限制的,否則會使影片結尾的字幕過長影響放映。

想了解更多關於電影的知識可以搜索 SC在線電影學院,《SCFI電影導演課》擁有最全面最系統的電影導演在線課程,並且在影視工業網與新片場學院都有免費視聽課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


是的。

電影就是一個工業,為什麼有人稱它為「電影夢工廠」呢?就是這個道理

舉個例子吧,我在看張藝謀《影》的紀錄片的時候,你能想像那個廚師跟了張藝謀18年了,拍《英雄》的時候就跟隨張藝謀了。為劇組做了18年飯,接受鏡頭時,他自豪的說,導演就喜歡吃我做的面。(陝西人愛吃面),這個廚師下面也有一個團隊啊,他是負責劇組吃飯的頭兒,還有司機什麼的,具體到生活的每處。這還別提劇組的工作人員和群眾演員了。

一般來說,電影投資與劇組人員的人數成正比。

ps再更,2019.2.21.0:37.am.今天晚上看了張藝謀《十面埋伏》的紀錄片《如花》,越來越感覺電影真的是一個工業。

這是金城武在烏克蘭拍「花海」打戲的時候,劇組鋪設軌道便於攝影器材的拍攝

這是劇組鋪設的軌道

可以看到劇組用鼓風機製造「雪花」,並利用反光板採集太陽光線。

這場戲在烏克蘭拍的,據當地烏克蘭人講,拍攝地曾是二戰戰場,劇組諸多不順,金城武從馬上摔下來;章子怡拍打戲頭部不小心受傷;張藝謀紅眼;攝影師也不小心摔了……,總之一句話,磨難重重。

這是金城武在拍完烏克蘭的戲份後,回國養傷,後面還有北京的大量文戲在等著他。

這是回北京後拍文戲小憩,可以明顯看到,金城武的腿還沒有完全好,拄著拐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