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2歲剛畢業,具體頹廢表現

1.邋遢,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臟衣服一堆,每次打掃衛生能收拾出兩袋子垃圾!

2.貪喫,暴飲暴食,嘴特別饞

3身體不好,沒事就往牀上一趟,久坐久躺起來會暈,嚴重時會暈倒,頸椎也不好

4沒有天賦,唱歌跑調,跳舞沒節奏,從小就報了很多補習班但都堅持不下來,現在想去重新學又因為一個人不敢

5學習不上進,從小學習就不好,在班裡中下,到大學也是混日子,大學裡報了心理諮詢師,四級,考研都沒有考上,每次都是早早開始準備,結果到報名之後才開始學習,結果一無所獲。

6工作方面,也在外面工作過,但是完全不適應,不停的在看臉色要和很多人打交道侃大山,每天渾渾噩噩的陪著會說話的和客人們,只為了每個月2500塊錢工資。

家裡人覺得送我去上了這麼多年學,工作拿的這麼低,工作也是底層,而且我的性格完全不適應這種工作,所以,決定讓我再考一年(當然我自己也想考,只是覺得這麼大花著家裡的錢再考,萬一考不上要怎麼辦)。現在,我每天在家學習,可是我總是不行,學習總是控制不了自己想別的,時間一下就過去一大半。我知道很頹廢,很不求上進。可是我真的很想改變我的生活,不要一直當一個不被需要的人。

就快考研了,我還有走出困境的機會麼?


謝喵請。我在寫作博士論文的後期也經歷過一陣懶散頹廢的生活,後來之所以能夠走出這樣的生活,關鍵在於靜下心來解析自己止步不前的原因。通過題主的描述,我認為題主所面臨的困難是:想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以致無從著手。我建議題主那一張紙,寫下自己所有認為需要做出改變(自己不滿意)的地方,然後做如下四件事:

  1. 把自己的問題分為重要/緊急,重要/非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非緊急四個類別。劃分重要性的依據就是,這個問題對於自己的生活是否有關鍵性的影響;緊急性的劃分依據是,這個問題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即刻的影響。舉一個例子:考研對於題主來說應該是一個重要且緊急的問題,而唱歌跳舞對於題主來說應該是一個不緊急的任務,至於重要不重要,那要看題主是否認為學習唱歌跳舞會是否能夠給題主帶來健康和快樂。
  2. 按照如上所列的順序排列自己的問題,這個順序將是解決問題的順序:重要且緊急的問題應該花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優先解決;不重要但緊急的問題也應當優先解決,但可以不必花費太多精力;重要但不緊急的問題可以當做後臺運行的程序一樣,每天做一點,水滴石穿(如考四級心理諮詢師);不重要但不緊急的問題可以等到有空閑,有餘力的時候再去做。
  3. 每一個大問題都是很多小問題的集合,解決大問題可以分解為解決若干個小問題。就拿考研這件事來說。如果題主在這周的日程表上寫,考研,二字,這個目標很可能沒有辦法很好的實現,因為題主沒有把它細分為若干個可操作,可衡量,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任務。
  4. 在把問題分類,排序, 拆解後,最後一步就是just do it.

Just do it 看似一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建議,這就像對一個抑鬱症患者說,「別抑鬱了振作起來」一樣。我現在認識倒並不完全是這樣。拖延症患者在很多時候為了逃避做一件自己本來應該做的事情,無論這件事是工作,學習還是其他,會做很多無關緊要的事情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填補時間空白,用一種虛假的成就感(例如,雖然我今天沒有看書,但看我把房間打掃得多乾淨!)聊以度日。拖延症患者的理由大多是,我要等到狀態好的時候再去學習;我要等到靈感來時再來工作,而這樣的靈感或者狀態總是遲遲不來,拖延症患者也就遲遲不行動。這種思維模式背後的邏輯是,積極的心態才能帶來積極的結果。但是殊不知,積極的行動也會帶來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的結果。

有無數次,當我為遲遲無法動筆寫博士論文而無比焦慮時,我告訴自己,我就動筆寫十五分鐘,十五分鐘後如果還是一無所獲我就休息一下。每次動筆前我都是很消極地想著最壞的結果,但是每次我的十五分鐘都不會止步於十五分鐘:當我完成了十五分鐘的寫作,不管我自己認為如何垃圾,這十五分鐘帶來的動能總是推動我再寫十五分鐘,再寫十五分鐘,然後十五分鐘變成一個半個小時,一個小時……

有無數次,當我為自己突出的小肚腩感到自卑的時候,我告訴自己,那就做一套力量訓練,十二分鐘,如果我實在做不下去了就停下來。每次鍛煉之前我心裡都有著千萬個不情願,但是每次我的十二分鐘都不會止步於十二分鐘:當我完成了十二分鐘的鍛煉,那種大汗淋漓渾身舒暢的感覺激勵著我再堅持一下,加練一套有氧,有氧過後,再加一套瑜伽。原本十二分鐘的練習變成了半個小時,而我燃燒的卡路里也從120變成了540。

有無數次,當我對著厚厚的西班牙語課本望而卻步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每天十五分鐘,一個星期我就能學一個單元……

有無數次,當我被6點30的鬧鐘吵醒,想按 snooze 多睡一會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就把衣服穿上,如果穿上衣服我還很困的話我就再睡一會……

……

這些最開始心不甘情不願的十五分鐘就像發動汽車引擎一樣,雖然艱難,但是它們帶來的動能能夠帶我們跑很遠。希望我的「勉強自己做十五分鐘」的方法能夠給題主一些啟迪。


我也懶,但是我有目標,就像打雞血一樣

在心理學中應該說是動機,動機真的很重要,我平時真的很頹廢,甚至玩手機,我都不知道幹什麼,翻來翻去,幾個小時過去了,呵呵,看了個直播,看了幾個商品,抖音看了都忘記他們說什麼了,說真的很沒有意思

我再想,我總要做一件事情呀,我的愛好太多了,對,半桶水狀態,堅持不了多久,因為只是愛好

我總得做一件事情呀,規劃唄,我用了很久的時間,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去把我那幾個愛好都看了(有人會說,時間久了吧,其實呀,渾渾噩噩的一個月日子也很隨便過,為什麼到規劃上要那麼苛刻了?)

我發現我可以更對某件事更加感興趣,也更加有把握,我接下來就讓自己去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件事做成功可以帶給我什麼,我又會遇到哪些困難?

這些問題一定要問自己,遇到困難(家裡人不支持等等都是困難)你會不會退出,你應該怎麼做?

接下來,你做的是規劃,你具體要怎麼做的規劃

希望你可以為一件事打雞血,加油


首先感謝邀請。我認為在人生歷程中,遇到迷茫和出現惰性都十分常見,也很正常,關鍵在於如何對待。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主動融入和適應社會。對於個人而言,想成功就必須要抓住當時的機遇,懂得順應社會發展。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要穿不同的衣服,有相應的養生方式,如果不按照這些規則來,那註定會喫虧,但如果對這些規律巧妙運用,不但能夠安然度過四季,還能強身健體。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在工作中遇到迷茫和困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關鍵是如何把握、調整自己的心態,要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從而以平穩的心態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拿自己該拿的部分,擔負起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才會有良好的結果,如果總是以自我為核心,或者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會不停遭受挫折,也很容易迷失自我。其次,要善於隨緣就勢,保持創新的理念,不要「濤聲依舊」。人成功的關鍵,是能夠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懂得因實而變、因勢而變,才真正具有力量和作為。無論是剛畢業的學生,還是剛剛提拔上來的管理人員,都懷著一股熱情,想把事情做好,希望出人頭地,證明自己。這種渴望與追求,才推動人去努力做事、取得成績。但是在取得成績之後,比如部門經理、總經理之後,有的人就會變質,認為自己當官了,就想「歇一歇」,工作方面產生懈怠,甚至打起官腔欺負部下,這些就是慾望膨脹的結果,在行為上很明顯的表現出來。但是,這種「變」是負面的,有這種思想的人,終究是失敗。無人企業還是個人,都要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差,甚至最後變質、失敗。「今天的成功不能代表明天的成功,今天的勝利不能代表明天的勝利。

我建議:改變惰性,首先要學會自律,從心出發。


有時候可能真的是能量不夠了,不一定是懶。。需要好好休息

鋼芯一下,說的太籠統了

1,可以鍛煉身體,鍛煉身體最直觀的好處就是加大自己儲備能量的強度和質量

想想,如果每天精力充沛,幹什麼事情不都很愉悅,而且效率也很高,效率高就大概率會做好很多事情

2,懶還有一種是當前的事情,並非你最需要最喜歡的,說個不好聽的話,當你快渴死的時候,你只想喝水,其他什麼的都會先放到一邊,所以所謂的懶只是這件事情,並非你最想做的

3,人要有遠見,有些事情是我們知道它正確我們很需要,但是做不進去,這時候就要細細分析了,要有一定忍耐力,所以不管何時何地,保持健康強健的體魄,順應自己的內心去做正確的有利的讓自己真正快樂的事,真正快樂事是這件事不僅讓我快樂,我還能大聲告訴別人,或者說可以見到陽光的,能讓別人知道的快樂。

以上純手打以及結合個人經歷原創,覺得寫的有點道理勞駕隨手點個贊,畢竟失戀中的我也需要大家的認可和自我價值的肯定,我知道,自己很缺愛,謝謝。


那就看你對自己夠不夠狠了。夠狠的話那就逼自己一把吧!

還是用自己舉例,不說之前多麼懶散,就是現在想努力一把,所以我就找能使我改變的方法,晨讀,夜跑是很不錯的選擇,多讀書,一是可以提升文學素養,二是可以增長自己的學問。人嘛,到什麼時候學到的纔是自己的。

至於為什麼選擇晨讀,一是因為清早起來人的頭腦更加的清醒,條理清晰。二是因為現在早上實在是太熱了,所以我不想在早上跑步 。至於夜跑的話,那就是讓自己的身體素質更好一些。這個社會,給人的壓力太大了,沒一個好的身體可還行了,而跑步是一種最便宜還最能讓人接受和堅持的運動方式。

講了這麼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從我開始有這個念頭到實施,我其實間斷過幾次,但是後面我就不停的提醒自己要堅持,所以還是能斷斷續續的繼續下去。堅持很重要!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點心得體會,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歸根究底,就是兩句話。對自己狠,咬牙堅持。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加油!


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哇,你這幾點我看下來,我覺得你無藥可救了。

完全沒看到你有任何愛好


謝邀

以前可能就會有人說:你想改變就去改變啊

現在我覺得改成這樣:你敢改變就改變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人做事情,無非趨利避害而已。

所以找到你自己的利害,當然就有了做事的動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