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圈不久,不是很瞭解,個人認為還是BTC靠譜,不知道今年會不會出現超越比特幣的黑馬,隨著各平臺銷毀平臺幣,平臺幣會有機會嗎?


我最看好BTC和ETH。

首先說說BTC,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誕生於2008年,已有12年的歷史,目前市值達到70%以上,可以說是數字貨幣的中流砥柱了。還有幾天比特幣就要迎來第三次的減產,最近比特幣打破記錄連續上漲八週,出現八連陽,此前十餘年間最高紀錄是六連陽。今年三月比特幣從一萬美元暴跌至3800美元,又迅速在兩個月內急漲回一萬美元。所以我還是非常看好BTC的。

其次是以太坊,2016年以太坊硬分叉形成了兩條鏈,一條為原鏈(以太坊經典,ETC),一條為新的分叉鏈(ETH)。起因是受到黑客攻擊,被盜走了360萬的以太坊。支持ETC的投資者認為,以太坊的分叉擯棄了區塊鏈的「不能篡改」原則。支持ETH的投資者認為,此次硬分叉只是無奈之舉,利用硬分叉可以把所有的資金都退回去。最後以太坊的創始人V神選擇了ETH。ETH作為區塊鏈2.0,應用相比於BTC會更廣。以太坊智能合約不僅可以更便捷的處理交易,還可以讓投資者更靈活的開發區塊鏈應用(Dapp)。所以ETH的潛力還是巨大的。

最後來說說BCH和BSV,比特幣在2017年8月硬分叉出了BCH,比特幣現金在2018年11月硬分叉出了BSV。目前BCH和BSV都屬於主流幣,相比之下BSV的漲幅更加可觀。很多BSV的支持者認為BSV是最早的比特幣,所以BSV也極具爭議性。

平臺幣當然是有機會的,可以參考我下面的回答。個人認為無論數字貨幣漲跌,只要市場存在,交易所永遠是賺錢的,除了主流幣以外,我覺得三大主流交易所的平臺幣是最有投資價值的。

除了比特幣,還有哪些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值得投資?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238001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在加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歷史上,稱得上巨大的分叉的事件有三次。

簡單來說,分叉就是系統升級。分叉又分為硬分叉和軟分叉。

什麼是硬分叉?

硬分叉則不然,發生硬分叉後,升級前的節點無法兼容升級後的節點,原來的區塊鏈將分成幾條獨立的鏈,也就有可能產生新的數字貨幣。

什麼是軟分叉?

軟分叉僅僅是網路的升級更新,升級前的節點能很好地兼容升級後的節點,並不會產生一個新的數字貨幣。

以太坊在2016年7月分叉出ETC;(硬分叉)

比特幣在2017年8月分叉出BCH;(硬分叉)

比特幣現金在2018年11月分叉出BSV。(硬分叉)

目前BTC、ETH、BSV、BCH都是主流幣。

我心裡的排名這樣的:BTC>ETH>BSV>BCH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四個幣種目前的市值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BTC和ETH從發行至今的漲幅是巨大的。

①為什麼最看好BTC呢?

BTC可以說是大部分幣圈人士的信仰了,是基於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目前市值達到70%以上,可以說是數字貨幣市場的中流砥柱了,可以想像,如果BTC都崩盤了,那整個數字貨幣市場應該也就不復存在了。一直以來,主流幣行情都會根據BTC的漲跌幅而波動。所以不論其它如何,我最看好的當然還是BTC了。

②ETH

要說BTC更具有投資價值,其實作為區塊鏈2.0的ETH的應用是更廣的。ETH一直以來都有在維護和開發,且在2020年,ETH2.0也從理論變為實踐,所以ETH的發展潛力還是十分巨大的。

③BSV

從BSV的現階段漲幅來說還是很可觀的,它為什麼能在主流貨幣行情以外出現獨立行情,因為在澳洲它的團隊有自稱為「中本聰」本尊認為BSV纔是真正的「BTC」,當然了,這也只是自稱,信不信由大家。

④BCH

同是18年11月分裂出BCH可以說是我最不看好的那一支了,具體的原因不多做闡述,參考上面的漲幅你就能明白。

最後關於平臺幣,我認為還是很有投資價值的。

平臺幣是什麼?是交易所平臺所發行的幣。而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就是數字貨幣交易所了。BNB、OKB發展到現在的漲幅也是很可觀的,且發聲要發展成公鏈,擁有自己的生態。且有主流交易所的撐腰,未來很有可能會成長成為主流幣。


自然是比特幣BSV。先上幾張圖。

BTC無法擴容;引入隔離認證,破壞了數字簽名;沒有應用價值。所有的「共識」將成為沙灘上的城堡。BTC雖然竊用了比特幣的名稱,但不遵循比特幣白皮書,已不是比特幣。要是他們確實有路線自信的話,會發出比特幣白皮書的修訂版。

BCH內部又開始分裂。Bitcoin ABC團隊推出礦工稅,從原定的12.5%降為5%,Bitcoin Unlimited團隊反對礦工稅,估計5月要再來一次分叉。另外此項目也已偏離比特幣白皮書,與BTC有類似的問題。

另外,BTC和BCH都號稱比特幣,又都不符合比特幣白皮書,目前只有BSV符合比特幣白皮書。由於之前比特幣源代碼是MIT許可證,複製源代碼是合法的。但是區塊鏈數據是資料庫,在歐盟有專門的關於資料庫的法律,界定它是屬於中本聰的,BTC和BCH都非法複製了資料庫(比特幣區塊鏈數據)。中國美國也應該有類似法律。如果中本聰現身(假定你認為他還沒現身)的話,BTC和BCH都將面臨指控。這是一個致命風險。你也可以代位思考一下,他/她/他們會喜歡BTC、BCH、BSV中的哪一個。

ETH無法擴容,無法作為全球公鏈。


我最看好BTC。

首先,拿BTC與BCH、BSV比較。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中本聰並沒有限制區塊的大小,隨著比特幣的用戶羣體進一步擴大,社區矛盾逐漸無法調和,同時硬分叉的聲音也愈演愈烈。比特幣社區圍繞擴容問題爭論了三年之久,終於在2017年8月1日,比特幣現金BCH執行硬分叉。

BCH作為比特幣的首個分叉幣,被稱為是比特幣的皇太子,在比特幣眾多分叉幣中,BCH猶如鶴立雞羣。

隨著BCH社區目前出現分裂的情況來看,他的發展不容樂觀,彷彿之前比特幣分叉的悲劇又要重演。論在市場中的地位,BCH明顯不能與BTC相比較。

2018年11月15日,由於比特幣現金硬分叉,BSV誕生了。硬分叉主要由Craig S Wright領導,他因聲稱自己是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而聞名,但沒有足夠的證據。

BSV的支持者認為,BSV是最早的比特幣。他們聲稱,這將恢復中本聰對比特幣作為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願景。

但是,它由加密界最不受歡迎的人之一Craig Wright領導的,由於BSV極具爭議性,也沒有得到廣泛支持,該項目在一個已經擁擠不堪的市場中舉步維艱。例如,在2019年初,BSV遭受了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大規模退市。與共識度極高的BTC相比,BSV明顯是處於下風的。

其次,再拿BTC與ETH比較。

BTC總量恆定,考慮到保管不慎、操作失誤造成的永久性遺失,實際可用的BTC數量是逐年遞減的。ETH並沒明確限定總量。長期的通貨緊縮會導致嚴重的經濟衰退,而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

比特幣與以太坊都是基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但是在深層次的技術領域還是存在不少區別。其中對於去中心化的具體表現,比特幣主要分為完整節點去中心化、算力去中心化以及開發去中心化三個方面。而相比之下,以太坊的開發過程是完全中心化的,雖然這樣能夠大幅度提高效率,但是也致使其無法保證其規則的安全性,容易遭受攻擊。而比特幣則顯得更加穩定,這也為其穩步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決定了投資的安全度。

比特幣誕生到目前已經有十一年的歷史,佔據加密貨幣市場70%的市值,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無以倫比的巨大共識,甚至很多主流幣的行情會跟著比特幣漲跌,所以說,比特幣目前是絕對王者。

最後,平臺幣是有機會的。

作為市場食物鏈頂端的交易所,無論數字貨幣漲跌,只要市場存在,交易所永遠是賺錢的。

三大平臺幣是除了主流幣,相較於其他山寨幣來說,最有投資價值的。


個人認為還是比特幣靠譜,其他幾個幣誕生時間都很短

ETH 早一點,誕生於 2013~2015 年

BTC 誕生於 2017 年 8 月

BCH 誕生於 2018 年 11 月

只有比特幣 BSV 歷史最長,已經有 11 年。

經歷過兩次分叉除權的比特幣,現在價格很低,幾乎回到了 2013 年的價位,值得看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