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內存分為兩級,第一級小容量高性能內存由DRAM製造,第二級大容量內存用SLC存儲單元製造,兼顧速度和容量。


分兩級可行,但是半導體廠商早就這麼做了

cpu內置三級緩存(也有伺服器cpu是四級緩存,也有低端cpu是二級緩存,十幾年前還有無內置緩存的cpu),然後外部有「內存」作為次級緩存,同時固態盤也會有一個緩存(模擬slc),你要在固態模擬slc緩存和ddr內存中間再加個slc緩存進去,首先和下級固態模擬slc緩存的性能是相同的,完全不明白會有什麼性能加成,其次slc緩存跟ddr緩存的讀寫性能差距太大,slc成本又下不來…

總結:畫蛇添足。

補充:部分ssd還上了ddr緩存,那麼情況就更有意思了,ddr??slc??ddr,有什麼意義呢?


不可行,一速度跟不上,二寫入次數跟不上,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東西。


朋友,你聽說過虛擬內存的技術嗎?早在win95時代,微軟就實現了這個技術啊!原理很簡單:使用磁碟分頁文件(硬碟上一個特殊的文件)擴展內存容量,當DRAM空間不夠時,操作系統可以自動的將其中暫時不用的數據寫到分頁文件中,空出足夠的DRAM空間供活躍進程使用。

這個技術此後所有的windows都支持,包括win10。你可以買個slc的ssd固態盤,然後把分頁文件設置在這個ssd上,就可以實現你所要求的功能了。


SLC是有讀寫壽命的,內存偏偏是讀寫最頻繁的場合,我甚至懷疑SLC顆粒在內存上能不能堅持一個星期。

而且即便最快的slc,在讀寫速度上和現在的內存條差距也是上百倍的。


快閃記憶體不行,但是基於Phase-change memory的3D Xpoint可以


有好幾種SSD緩存技術差不多就是你這種思路,用ssd來緩存機械硬碟的數據。但是你如果想讓程序直接跑在ssd上的話。ssd表示壓力可能也許大概有些好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