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大節日,到處有燒紙的,且不說組上能不能收到,大家都這麼寧多不少,考慮過通貨膨脹這一因素嗎


陋習

「一柱心香燒不盡,上聖高真降福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8994081/answer/137778285?utm_source=com.samsung.android.app.memoutm_medium=social

另外,如果非要講玄學非要考慮冥界會不會通脹,我只能說,確實以前紙錢不印面額的,所以估計會統一兌換使用(逃)。
圖個心裡安慰。雖然我一直都知道那種動輒百億的錢,就算能收到,冥界的通脹也不會比前幾年的辛巴威好到哪去……


謝邀謝邀!

這事兒得這麼看。習慣長了就成了習俗。沒太礙著別人就愛咋咋地吧。

比如央視春晚。差不多看這個就是純浪費電。但全國人民還不是邊罵邊看。真有一天沒了估計罵的更多。

習慣——就是這麼自信!


古時候,中國人在清明節前後,都要上墳為已故的親人「燒紙錢」。這個習俗在中國由
來已久,代表了人們對已故親人的懷念之情。即便是在現代,有一些地方還流傳著「燒紙 錢」的民俗。關於這個民俗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寒窗苦讀十多年的秀才,他叫尤文一。他參加了很多次科
舉考試,都沒能考到功名,一氣之下,棄筆從商,投入發明造紙術的發明家蔡倫門下,學 習造紙術。蔡倫很喜歡他,將全部技術都傳給了尤文一。過了幾年,蔡倫病故,尤文一繼
承了蔡倫的事業,把造紙術發揚光大。尤文一造出來的紙張品質非常好,而且產量也非常 大。可是,當時用紙的人很少,尤文一為此茶飯不思,沒多久就因為身體虛弱而一命嗚呼。
家裡人對尤文一的逝世,十分傷心,哭得死去活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後,就來幫
著料理後事。尤文一的妻子邊哭邊說,家裡條件不好,沒什麼陪葬的,就把倉庫的紙燒 給他,作為陪葬品。那些紙燒完以後,第三天,尤文一突然坐起來,叫嚷著說,「快燒 紙,快燒紙。」鄰居們看到以後,都以為詐屍了,嚇得魂飛魄散。尤文一解釋說:「不要
害怕,我真的活過來了。是你們給我燒的紙,到陰曹地府變成了錢。閻王...

查看全部&>&>


聽老人說,陰陽相隔的結界用火化來破,於是你一定見過除了燒紙錢,還有燒紙糊的各種房子、電器傢具、豬羊、車子……都是紙糊的。燒了紙錢,存到陰間的銀行,已故的親人可以隨取隨用。都是迷信了,現在不主張燒紙,污染環境。掃墓建議用獻花,比如白菊等。


沒文化吧,我們老家都是疊克子疊元寶,到底下是真金白銀,可不是粗製濫發的紙幣。
對於長輩來說,是某種寄託吧,其中深意我並不了解。不過,燒紙這種事我並不喜歡,所以我不會主動去做。


地府早就開始按照紙錢重量算價值了,你們不知道嗎?

古人燒紙錢可能覺得亡者會存在於地府,需要錢吧。

像我不覺得亡者需要錢,也就不覺得燒紙錢有意義。

當然也沒興趣阻止別人燒。


不鼓勵燒紙錢,空氣汙染,且極樂世界的通貨膨脹太嚴重了,沒人燒紙錢的人只得靠天國政府救濟維生。


拿到附近寺廟燒,不要在陽台燒


既然已存在千百年,終歸有其存在的道理,不是你一句話想得通、解釋懂的。科學才興起百十來年的東西,沒有可比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