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人們常說的一些大道理,表面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深受其害的那種。比如自律,這裡我引用一篇知乎一位大哥的回答

一個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www.zhihu.com圖標

自律是個假象…自律是反人性的…


題主列舉的自律是反人性的,這真是太扯淡了。我有點看不下去。

很明顯,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其實這個回答只是揭示了自律的幾種內部動因,但是卻把整個自律說成是假象而否認自律的重要性,並且還獲得了那麼多的贊同,讓我深深感到知乎藥丸。

但凡社會性的東西,都是對人性加以約束,先從外部施加壓力,經過長時間的訓導,內化為人的社會屬性,這本身就是自律。人越自律,其社會屬性就越強。但是卻被這個回答說成是假象,那什麼是真象?照這麼說,真象豈不是人人自由散漫,天天快樂無邊,就不反人性了?

我覺得成年人更應該重視自律,要改掉認為自律是反人性的錯誤思維。


其實應該用「限制性思維」比較合適些,限制性思維就是阻礙我們人生獲得成功快樂的想法和念頭,是限制我們潛能發揮的觀念和想法。

從小到大我們的觀念思維認知很多都是從父母長輩那邊獲得的,難免會有一些限制性思維觀點,而且多種多樣,而大部分都可以總結為這三個方面:」沒有能力…」、「不可能…」、「沒有資格…」。

比如,我學不會英語、我不可能考上大學、我沒有資格擁有幸福生活、賺錢很難、我不可能找到合適的伴侶等等。


a,要一直做老老實實的角色。

老實人在社會一點喫不開,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

b,愛情要專一。

專一到失去一段感情後一蹶不振最後沒

不適應成人的愛情觀而一直單身。

c,相信愛情不相信麵包。

d,真相只有一個。

e,老子這麼厲害,不要我是你們的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f,懟天懟地懟空氣。


一元化思維。

「凡事都有一個正確的結果。」

事實是,真正遇到問題時候,我們發現有很多可能的解決方案,而且很難抉擇哪個纔是最好的。

真正適合這個世界的,是多元化思維,平衡和捨棄。


看到題主舉的例子,我想問那您是想隨心所欲唄?也就是想怎樣就怎樣?那你想不勞而獲嗎?我腦海中出現了孔子說過的一段名言中的最後一句:70隨心所欲不逾矩。知道為什麼只有到了70歲以後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嗎?沒有之前的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耳順,哪有70的隨心所欲不逾矩呢?那位告訴你「自律」是反人性的大哥是想你過個失敗的人生吧?


年輕時候相信的大部分社會定律都是錯誤的。

比如

誠實守信往往會引來垃圾和騙子。

忍讓謙遜會讓傻逼得寸進尺。

好人好報的真相是隻會窮困潦倒。

努力勤奮如果方向錯了只會遠離初衷。

毫無保留的善良只會引來對自身的傷害,善良很珍貴,別對垃圾浪費善良。

人脈的價值是建立你自身的價值之上。

利益纔是真正維繫關係圈的基石。

一個經常開場白說為你好的人,之後內容卻不斷指責或者試圖引導你的行為的人,往往滿肚子男盜女娼。

一個經常說你壞的人,其實罵的內容都是在說他自己內心深處最陰暗最渴望的一面。真正善良的人看到的都會偏向好的一面。因為,身處地獄的人往往看到的都是地獄之火,心處天堂的人滿眼和睦與陽光。

脾氣是人的保護色,正常人都有脾氣。沒有脾氣的人都城府極深,咬人的時候都無聲無息。不值深交。

正能量太多的人不是正常人,可能是個偽君子。人需要負面情緒,可以幫助人走出低谷,不懂得利用負面情緒宣洩遲早心態崩潰,累垮。

無條件相信雞湯的人不是傻子,就是從來不獨立思考的人。

活著真正的意義不是為了任何其它人或者事,僅僅是為了活著,如果還有更高的需求,就是念頭通達。

所有的慾望如不能正視清楚,都會變成別人利用你,控制你的手段。你的榮譽,你的理想,你的使命感,你的驕傲,你的善良,你的誠實守信,以及所有負面的情緒。

退一步不會海闊天空,因為心中還有執著。學會放下,才會真正海闊天空。

不要去試圖改變一個成年人。

更不要相信一個對你壞過的成年人。這種人放個屁都會帶著毒。

戒掉輕信纔是走向成年人的第一步,不然到一百歲還是未成年。

不會獨立思考的高學歷者,不如一個勤于思考的文盲。

身體健康纔是成功的基礎與關鍵。

智力與性格的恰當匹配才能開啟命運之門。

凡事適度,太過,則緣分早斷。


別人幫助你,你像讓他繼續幫你,就一定要回報。

說過的話要負責,這是信任問題,除非你想遠離某個人。


努力就有回報/努力就能成功


婦人之仁。


在家可以是小寶貝,出門也就是普通人,不要把你的脾氣當做個性到處發揚,脾氣人人都有,只是不想發而已,髒話不是代表你厲害而是代表你沒素質,沒人喜歡和喫飯吧唧嘴的坐對面,重點,不要讓你的脾氣大過你的本事。


怨天尤人吧。或者說錯誤的歸因模式。


單純是個褒義詞


賺錢思維吧,沒意識到賺錢的重要性,成年之後會來不及


有,題主提的問題就是


打飛??


1.不要認為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

2.不要別人說什麼都覺得是對的

其實並沒有什麼正確錯誤思維之分,只是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只要不損人利己,尊重他人,不違反基本的道德法律規範,認真地活下去,如果同時對他人社會甚至世界做出貢獻就更好了、我是這麼想的。


不再追求完美


感覺自己不行就不去做。

例:比如感覺英語不會,就一直不去動他,不去學。

過於追求完美才能勝過別人而至於感覺太困難,放棄。


好人有好報。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

退一步海闊天空。

多個朋友多條路。(識人很難的,不要招惹了狐朋狗友和小人把自己帶壞了或者害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