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帶來的不同影響中,最本質的不同是什麼?


一開始覺得郭敬明就是一坨屎!辣雞!覺得韓寒是神!是領袖!是公知!是青年代表!沉迷於韓寒的作品整整七年之後(也就是他玩微博後…)

現在覺得

郭敬明坦蕩地告訴所有人 他是坨屎 你們愛喫不喫韓寒呢?韓寒是你一開始以為他是一坨巧克力雖然喫的時候又苦又澀,但最後是甜的。現在呢?媽個雞!喫著喫著才發現韓寒也是坨屎!所以 我現在準備考慮一下 去洗胃 我懷疑我的胃病 就是因為喫韓寒這坨屎喫多了【微笑】
郭敬明更坦蕩一些

初中的時候,我喜歡看郭敬明的作品,尤其喜歡幻城,這部作品在當時的我看來,非常棒,完整有懸唸的故事,華麗煽情的詞藻句子。同時也覺得韓寒的書也不錯,但是是那種當做幽默書來看的,故事未必有多好,但是它就是引人發笑,讓人開心。

這在郭韓之後的作品裡面也是差不多的,一個故事總是在撕逼,一個故事老是在扯淡。

高中的時候,開始覺得郭敬明的作品有點不對勁,那個時候我還沒有三觀不正這個想法,而韓寒的作品依然可以當做笑料,緩解學習的壓力。

可是我覺得事情要是這麼就結束了,那麼就和大多數韓粉一致了。完全不是。

我們作為一個讀者,如果真的要讀懂一個人的作品,要結合時代背景。這個是我們初中高中語文課教的東西。我們今天就結合兩個人的時代背景來分析一下。

先說韓寒吧,這是一個寫的作品被主流三觀所接受,拍的電影一般口碑優於郭的人。他呢,是上海土著,家境還不錯。

上海人呢,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國內是屬於最開始富裕起來的一批人,他們很多人憑著拆遷款,只要不是智障兒童,都能夠成為一代中產階級。這樣成長起來的不在少數,也不全在上海,但是上海最特殊,是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吸引了一大批外來人口。這個時候呢,上海土著就產生了對外來人口的極大不滿,富裕安逸的日子沒過多久,資源全被外來人口佔了,於是產生了排外情緒。

這個時候呢,來了一個就讀於上海大學的少年,屬於中國最常見的小農階層,通過努力讀書來到了大城市,他見到了大城市的繁華,心智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也包括了他母親到上海時因為不懂城市文明,而被土著用上海話辱罵的情況。這個少年呢,就是郭敬明。

那麼簡而言之,郭敬明同學屬於奮鬥的第一代人,對金錢充滿了渴望,也希望擺脫別人的惡意,擺脫窮人的包袱。韓寒同學呢,都知道,高中的時候與郭同學一起獲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因為是土著的原因,在經濟壓力與地緣歧視上的見解遠不如郭敬明,但是作為中國的初代中產階級,他對國家教育的畸形,對一些權利階層的腐朽,社會現象的觀察又遠高於郭敬明。

講到這裡,我只是希望闡述一個事實,而不是改變你們對任何一個人的看法。在他們的時代背景下,在他們的人生經歷裏,他們只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並非說我喜歡哪個作家,我就同意他的政治觀點和消費觀點。

郭敬明代表了奮鬥的那一代(不過有些極端),而韓寒代表了叛逆的那一代。所以你看郭敬明自己寫作有了些成就,就會開公司,拍電影,不斷的賺錢。而韓寒寫作的同時,當一個賽車手,等沒什麼錢花了,再來寫書拍電影。

轉載什麼的,私戳我就行。估計也沒什麼人,畢竟知乎小透明。
開始以為不一樣,其實差不多。

3郭敬明與韓寒,似乎是宿命的糾纏。當年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都是萌芽出來的,一個是最成功作家,一個是青年意見領袖,一個對商業感興趣,一個對賽車更上心,一個有抄襲門,一個有代筆門,現在又都轉型電影,這輩子似乎都難逃比較了。

要說有什麼區別,我覺得,郭敬明更幸運吧~抄襲門出來的時候,他才二十歲。而韓寒,代筆門出來,他已經三十歲了,來不及了,什麼都來不及了。說謊已經成了慣性,那就不會再有什麼底線。

當年代筆門全程圍觀,感覺答案就差個法律蓋章了,沒想到韓寒團隊還能再次轉型電影,也好,雖然韓少傳出片場遲到,看著昨天拍的內容喊cut之類,掛名導演比起掛名作者,更加好當。

看完了配套的《告白與告別》,看完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比如韓寒突然小時候就有了四個夢想,一個當科學家,一個當作家,一個當賽車手,一個當導演。定位如此精準,令人驚嘆。當科學家是從前提過的,剩下三個是突然間冒出來的。這麼有夢想有執行力的少年,居然是個什麼都考不及格的差生,令人難以想像。

反覆提自己寫書的時候人物形象就在眼前,反覆提自己看什麼幾個大片萌生當導演夢想,還說之前為了說服某人投資電影猜對了所有電梯投靠的樓層,所以想說韓寒有特異功能?吹得太尷尬。

說自己根本沒有團隊沒有發什麼通稿就屬於侮辱智商了。

看了他前面說的「深思熟慮」,我恍然大悟。這個團隊一定精心準備了好幾年,確實請了國內頂尖的攝像剪輯,精心編寫了"韓寒風格『』的劇本,畢竟當年路和寒爸都代筆過,弄這一套不過是從一個戰場轉到另一個戰場而已。

頂尖攝像剪輯,演技派演員,機靈小段子,刻意的「韓寒風格」,於是不明所以的觀眾又上了第二次當。

第一部雖然有"韓寒風格",但被批評劇情不完整,第二部就機智的致敬,套用難兄難弟框架,不明所以的觀眾看著挺不錯,再加豆瓣水軍無限刷評,儼然"有了口碑"。弱智還能喫第二茬的。也不想想一個真正叛逆有思想清高的人會抄襲當致敬,豆瓣刷水軍?

只是我相信,「導演韓寒」,以後也就這樣了。成熟的編劇攝影剪輯等等,擱一個新人身上,當然是令人驚喜,不過沒有內涵的沒有靈魂的刻意文藝與段子,終究無法再上一層。

韓寒風格已經基本形成,隨便搞個優秀框架或者不錯的劇本,加點韓仁均書裏寫過的段子,男女主角搞成豆瓣小清新喜歡那種,加上無限水軍,自然有了口碑,不明覺厲的觀眾還是會去電影院看的。一個天才導演又誕生了,裝逼套路一如當年。團隊rio牛逼。

郭敬明好歹十幾歲就王家衛的愛好者,後來的大片發燒友,又學的導演專業,再加上勤奮自學,片場從來都是飯都顧不上喫那種,拍爵跡搞後期一年就住在南京,連自家狗都不認識了,就這拍出來的小時代爵跡被罵得狗血淋頭。韓少片場晃晃悠悠遲到的主,一個月剪輯加拍片出來的片子乘風破浪豆瓣能6.9分,魔幻不魔幻?韓寒繼「文學天才」被發掘之後,突然又成為導演方面的「天才」?

怪不得陳可辛意味深長說「我們這些老老實實拍電影的人」。他顯然不願得罪韓寒及其身後的團隊。

這是一個看不見真相的年代。

不過我認為,韓寒的導演之路,應該會和他的文字一樣,高開低走,一直維持在一個「差不多」的水平,有文藝的殼子而無內在的靈魂,因為就是一個專業素養不錯的團隊打造的。倒是郭敬明,後面還值得期待一下。

至於《告白與告別》,應該是韓少本人寫的稍加改編。我都看著尷尬,倒是後面剪輯肖洋,寫的比韓寒順暢多了。

其中透露的細節,讓我感嘆,比如韓少完全坐不住,有多動症似的走來走去,聽到去採風場地就跑去,比寫劇本都熱衷。

應該是有學習障礙,畢竟連關係身家性命的三重門手稿,都懶得認真抄,弄出些「四兩撥乾片」侮辱大家智商。

聽到只覺得一聲嘆息。韓寒其實運動細胞不錯,當個帥氣的賽車手,開開心心過一生,不好麼?

從少年起,成為他爹和名利的傀儡,不斷說謊,這娃估計也是受不了纔去開車,多少證明自己還是有點價值的。但,依舊無法逃開。韓寒這個ip,後面有多少靠著他喫飯的人,何況電影市場更加龐大。

宿命的囚籠,就這樣紮緊了。

我很感興趣,很想知道這樣扭曲人生的最後結局。

所以突然發現郭敬明是幸運的,他應該感激告他的那個作者,應該感激這麼多年來罵他的人。正是這些一直雙眼盯著他黑他的人,讓他不敢再走邪路,努力,拚命去證明自己,到今天,至少他可以說自己的東西都是努力掙來的,所犯的錯誤,被罵了這麼多年,至少良心不再有愧。夢裡花落被罵,逼得他寫出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這些青春文學裡還算精緻的作品,現在最厭惡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他是有點才華的。小時代被罵,逼的他爵跡開始真的上點心,不再片場一天換一套衣服,開始真的捨得掏點錢搞點技術突破。小時代4看出來開始花點心思了,爵跡居然像電影了,據說爵跡2很多投資商都撤了,不得不到處拉投資。倒真有些破釜沉舟般熱血的意味。

相反,此時韓寒的亭東影業開始了又一輪融資,估值達到20億。

命運的巨輪開始轉動,而看上去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儘管看上去每一步,觀眾似乎都對韓寒更加寬容,讚譽更高。但,這何嘗不是一種縱容,他的靈魂,向著完全的墮落沉淪下去。不會再有救贖。

郭敬明說,他好像走的每一步,都比別人更艱難,要付出更多代價。估計丫也挺鬱悶,圈裡沒下限的多了去了,就他被罵。但是,他可能想像不到,這些都是他的幸運之處吧。以他那小人得志的尿性,不被這麼罵能沉下心真的擠點才華出來回饋大眾嗎?以他的投機,抄襲有用一定會繼續抄下去,直到有一天再也寫不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拍爛片不被罵一定會繼續拍下去,直到已經習慣性粗製濫造名聲敗壞沒有任何人再買賬。而現在,我倒有點相信他這種小人將來沒準還真能有個不錯的結局。苛刻大眾的360度無死角吐槽,逼得他必須有點真材實料。逼得他從奢侈品的沉迷,高票房導演的陶醉中跳起來,繼續努力精進證明自己,真的從內在挖掘點才華出來。

曾經覺得,韓寒什麼都不用做,身邊人幫他搞定一切,還享受齊人之福,命太好了。但轉念一想,給我這樣的人生,寧願不要。

曾經覺得,郭敬明其實有點冤,國內二次創作蔚然成風,就他被告了還傻乎乎真打官司,還敗訴,搞得一輩子污點無法辯駁,轉念一想,剛開始犯錯就被抓住,其實挽救了他的人生。

人生,想想還真是非常有趣。他們兩個的人生,簡直就是兩場極端的真人秀,光際遇本身,已經是最精彩的一部小說了。


郭老師會透支你的信用卡,韓老師會透支你的人生觀
1:身高
2:我們這樣稱呼:韓大哥,郭老闆
受眾不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