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

喜歡攝影大概是想把一些美好的東西記錄下來

目前大概

雜七雜八,可能什麼都算不上希望能得到一些指導[感謝]


攝影,不是說怎麼把物體和人拍下來,那是「到此一遊」。當然了,初學階段,見啥拍啥、逮誰拍誰,也是入門的一個過程。

要想提高,就要下功夫、就要學一些攝影的基本理論。

建議你讀一下兩本書:《數碼照片賺錢八法》、《商業攝影入門完全手冊》,這裡面都有靜物(淘寶、商品)攝影得內容,百度一下,網上很多的。

或者在微信公眾號裡面搜索一下:i拍攝影課堂,裡面也有不少的靜物攝影得教學課程,有免費試聽的。


你想要表達什麼?這是攝影其中的一種語言。

你要學習構圖,學習如何使畫面更簡潔,學習如何表達你的想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多閱讀好的攝影師拍攝的作品還有試著去理解那個作品想表達什麼,這些都是手機攝影都能做到的,要做的不是被器材限制你的愛好,愛好攝影是愛好攝影,愛好單反是愛好單反,不一樣,好好利用好手上的工具


瀉藥

期末考之前忙裡偷閒來回答一下問題,先自我介紹一下,大概是初三那年拿到人生第一臺單反開始到現在斷斷續續有幾年了,單反大概用了兩年以後看到一些手攝作品以後主力設備開始變成iPhone,用過單反的大概都有體會出門外帶四個鏡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由於我自己也並非專業如有不妥之處望各位指正

下面進入正題:

作為初學者來說「看」最重要,通過「看」來培養自己的獨有的審美觀,比起構圖,用光,後期等等技巧來說更加重要的是知道什麼樣的照片是好照片,當然這和個人的審美相關,現在好的攝影社區非常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選擇,這裡就不做推薦。為什麼我強調要先看,就像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為什麼成功,除了精湛的技藝,完美的幾何分割之外更加重要的他對藝術品異於常人的直覺,在拿到一塊大理石的時候他便可以自信的拍著石頭說著石頭裡面住的是大衛,還沒下手怎樣根據紋路雕刻出最理想的雕塑早已瞭然於胸,這就是為什麼我強調培養自己審美的重要性。

在看之後呢,「模仿」是我們的第二步,模模擬的真的不可恥,誰學畫畫第一步不是從學習臨摹開始的呢,在「模仿」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學習別人的構圖和用光等等技巧,這是強化自己技能的重要一步,具體的構圖方法參照各大攝影教材,在這裡可以列舉一些常見的構圖手法例如三分構圖,水平構圖,之字形構圖等等。

當完成了前面兩步之後我想強調的一點是「主動思考」取代被動拍攝的能力,什麼意思呢?絕大多數的人在拿起相機之前並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不知道我為什麼要按下快門,我所說的主動思考的能力就是在拿起相機之前腦子裡已經清晰構建起了理想的畫面,儘管拍下來的和所想的可能相去甚遠但是「主動思考」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有一個叫「攝影玩家」的軟體,下載來學習一下吧!在該軟體搜索欄搜索「手機攝影」還能找到專門針對手機的攝影方法和技巧等。


謝邀。我也是個高中生 但我是從初一開始喜歡拍拍拍 個人覺得這個攝影真的和審美有關係 角度什麼的要掌握好 多看看關於這方便的教程和書什麼 會調色很重要 放兩張自己拍的(本人不是很喜歡過多修飾 比如框框貼紙什麼的


首先手要求穩固,畫面清晰,但是手機相數要高,光線很重要,


感覺美的記錄下來就不成問題


謝邀,多見多拍。


我也是業餘,大學以後遇見了很多攝影大佬,感覺人家的照片裏都是故事黑白灰也沉澱出高級感

說說我自己的感覺吧,起初就是簡單的有興趣,也有過和有經驗的同學交流的經驗,聽過幾次經驗分享會,但多數沒什麼實在作用,說來說去還都是固定的那些概念,我覺得自己多拍最重要了,攝影靈感都是來源於內心深處的不死少年,有時候不經意拍出來的也有意外的收貨

除了拍照的技巧,什麼構圖,光圈景深吧啦吧啦,我也不是很懂,個人認為修圖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塊,有過大神和我說不要放棄每一張你拍出來的費片,修完都有不可描述的亮點

濾鏡也是很奇妙的加成。

平時訂閱一些攝影愛好者的微博,看了很多片子也能學習到一些經驗和感覺吧,日常的積累都很重要,不知是在攝影一方面,對生活的熱愛會讓你的故事更加豐滿。我覺得不要以拍照為目的,記錄下來你熱愛的生活,和喜歡的感覺就好了。

祝好


我也是特別喜歡用手機攝影啦,感覺用手機的話很好操作,也不用像戴大型單反什麼的感覺有點麻煩。之前借用別人的單反和自家微單。試用感覺就是,單反的對焦和色彩是真的比手機強很多,用過好的之後才知道有多好。建議以後有機會的話一定試一試單反,原圖都很好看的!


還可以啦,拍照不是為誰而拍,而是記錄生活,記錄美好的瞬間,要是想拍得更美,不妨學習一下構圖,或者說用照片去講述一個故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