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對電影非常熟悉(不能忽略一個鏡頭),並做好觀影筆記 ; 其次要產生自己的觀點,有感而發,不能只為寫而寫(不牽強批評和讚美); 再次要讓自己觀點表達的邏輯清晰(影評不是藝術品,它需要簡單直接,以讓人看懂為目的); 最後要注意口吻,不能給人說教或是咄咄逼人的感覺。因為電影永遠沒有絕對的客觀定論,我們在解讀評價電影的同時,也是在和別人交流自己的主觀感受(這大概也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平時有電影上映,我們去看之前都會上豆瓣之類的相關網站看下影評,作為判斷這部電影值不值得看的一個依據。在享受了這種便利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些影評是怎麼寫出來的嗎?為什麼有的影評在談論技術,有的則在談論情節?為什麼有的對導演的風格品頭論足,有的則從電影類型的角度進行剖析?這一切,在《如何寫影評》這本書中就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如何寫影評》這本書篇幅不長,但是內容全面,結構嚴謹。作者科里根以最簡潔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寫影評的準備工作,方法和提高的途徑。他以圖文並貌的方式,引述了大量電影案例,為讀者呈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雖然電影本身是很娛樂化的產業,但寫影評其實是嚴肅的寫作

《如何寫影評》的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英文系教授、電影學研究主任。他的研究重點是現代美國電影、當代國際電影和紀錄片,相關成果有《新德國電影:錯位的形象》《批評視角:經典和當代電影理論閱讀》等。相較而言,這本帶有普及讀物性質的《如何寫影評》算是他在電影教育上的一個嘗試。

作為一本入門級的影評寫作指導用書,作者科里根在寫作時更多追求的是表達的簡潔明瞭。是以,全書的結構也是一目瞭然,主要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一是寫影評前的準備。這個準備包括多個方面,如電影基本知識的儲備,觀影時的筆記以及目標讀者的定位。二是影評的方法探討。作者科里根主要分享了6種寫影評的方法,並且還「另闢蹊徑」想出了「自問自答」的寫作思路。三是對影評的修改和微調。正如看電影只看一遍不夠一樣,只寫一遍當然不會達到最佳版本,所以回過頭去修改十分有必要。


寫影評前的準備

就如同運動前需要熱身,考試前需要複習一樣,寫影評也需要做足功課。這功課分兩種,一是」臨陣磨槍「。很好理解,就是針對這部電影做的準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我們看電影的同時,就應該做好筆記收集好素材,須知,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在一兩個小時內信息密集地衝擊,不通過筆記事後很難有效收集。正因為如此,除了做筆記之外,也應該在儘可能短的時間間隔內開始影評的寫作,趁腦子裡還有熱乎勁。

另一種功課是長期的準備,即內修電影基礎理論。這一項,是將你,一個影評者,和普通愛好者區分開來的關鍵。電影從19世紀末興起後,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今天已形成一種產業,其自身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科學體系、操作流程,而我們就需要了解這些流程及其術語。比如,我們只有對特寫、中景、遠景有足夠的敏感度,才會想到對導演的鏡頭運用進行分析。如果我們不知道場地、佈景、服裝、燈光上的講究,我們也不會想到要對場面調度進行分析。諸如此類,熟悉並掌握電影基礎理論,我們便從知識儲備上真正意義上做好了寫影評的準備。

寫影評的方法

作者科里根首先給出了6種寫影評的思路,即影評人可以根據興趣和知識儲備,選取電影歷史研究、民族電影、類型、作者論、形式主義的種類、意識形態中的一種來展開。事實上,不同的思路就意味著完全不同的結構和主題,但都是在評述這部電影,無所謂優劣。比如,我們選取了類型的角度,就可以將該電影和這個類型進行比較,從而對和傳統模式相比是不是有所顛覆,進而類型出現了變異等問題作出回答。如果有,則進一步分析顛覆、變異在哪裡,出現變異的原因是什麼,隨著問題一個個解開,影評也就水到渠成完成了。

還有另一種作者推薦的方法是,在具體進行論述時,如果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就可以先問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循著這些問題找出答案,自然而然也就找到了可以論述的要點。比如,影片的片名和情節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電影以此種方式開場/結尾?攝影機移位是否有某種顯著的形式。多問幾個這種問題,對於尋找突破的點和電影的特殊之處,以及發散自己的思維,是有一些好處的。當然,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如第一部分所講,需要有電影方面的知識儲備,不然,怎麼能問得出問題呢?

對影評的修改和強化

我們知道,寫作其實是一個逐漸優化的過程,寫完初稿如果回過頭去看,會發現有許多前後銜接上的問題。那是因為我們在寫作中,無數種思緒衝擊我們的大腦,為之左右,使寫作的方向出現搖擺。

於是,作者科里根便在細節上提出了三個層次的嘗試。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意思表達的準確。這便要求我們檢查用詞是否足夠具體,是否有重複和陳詞濫調的嫌疑,畢竟辭彙,作為構成一篇文章的最小單元,對讀者來說是最直接的觀感。接著,我們就要檢查句子之間、段落之間銜接是否流暢、自然。這就要求我們在句式上做到簡練,並照顧到前後的邏輯關係。接著,應該重點關注首段和結尾段落的呈現效果。最關鍵的是,比如首段應清晰地點出你的主題,並說明如何發展它。末段則應該回顧前文的觀點,強調最終的觀點。畢竟,許多讀者會首先看首末兩段,於是保證這兩處的信息量就顯得尤其重要。

作為學院派電影研究的代表人物,科里根顯然不會滿足於以上或許也適用於其他文體的方法,於是又在書的第六章為我們奉上了乾貨滿滿的「電影研究利器」。他將研究電影所用的材料分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分別羅列了各自包含的內容以及獲取的途徑,很大一部分都是最新的線上資源和資料庫。科里根還十分注重利用網路進行電影研究,在書裏網羅了一般電影網址和專業性、學術性網站。對於出版了20年的著作來說,能夠不斷修訂跟上時代已屬十分難得。


從《如何寫影評》整本書的內容看,作者科里根完完全全是把影評當作嚴肅的寫作,無論是從寫影評前的準備,寫影評的方法以及後續的修改,都可體會一二。這或許與他學院的身份不無關係,但是,也正是在這樣嚴謹的要求下,影評以其專業的視角、精心推敲的遣詞造句、豐富的素材與觀影后感感性、凌碎的語言形成了對比,並且為廣大電影愛好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參考。


看你走什麼方向。

大眾型的去看看羅傑·伊伯特的《偉大的電影》和《在黑暗中醒來》。

迷影派的去看看楊遠嬰的《外國電影批評》或者巴贊的《什麼是電影》之類的。先看看典範的影評怎麼寫的,心裡有個數,再去操作,這樣也靠譜。
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來進行分析和判斷,最後總結一下。影評最重要的是開頭和結尾,中間的內容包括緒論的基礎。

謝邀

我覺得主要是客觀的思考吧,客觀地理解,並能客觀的描述,影評太主觀不好


個人觀點,影評是分用途的。

如果你是影評人,那你要寫的是審視和解讀。

如果你是電影工作者、電影學生,那你要寫的是學習和技術。

如果你只是自己興趣愛好,沒什麼具體緣由,那,就當成日記吧。想到什麼寫什麼。


該節目已停播。——第十放映室

這個看自己的語言習慣和記憶點吧。每個人關注的點會不一樣,有些人喜歡在影片服道化上斟酌,有人喜歡談演員演技,有人喜歡談故事情節,有人喜歡討論鏡頭感,有人喜歡臺詞對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