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一下,將軍的衛兵或者總統的保安,如果給領導來一槍,那不是比泄密的後果嚴重多了。歷史上也不是沒發生過類似的事,韓國總統不就是被手下槍斃的么?

這種不確定性問題就只能通過保密制度來解決。

如果電報員本身管編碼解碼,比如潛艇電報員,他的安全等級就應該高到可以接觸這些秘密。二戰時連電報員都不一定是專職的,而是聲納員兼任的。所以很多時候基層人員的保密等級很高。

很多行動內容都是用代號的,只有司令部和指揮官知道具體含義。比如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華盛頓給在海外開會的杜魯門和陸軍部長史汀生髮電報通告「兒子順利出生」,把譯電員嚇了一跳。

大家千萬要不要神化人類社會的保密能力,實際的失誤比你們想像的多得多。

二戰時美國陸軍航空兵有個將軍(阿瑟 W 瓦納曼),保密級別是最高檔,知道恩尼格碼破譯和曼哈頓計劃,他軟磨硬泡要到了一次轟炸柏林的機會,結果在柏林上空飛機被擊中,丫跳傘了,最奇葩的是飛機其實沒事,別人飛回來了。然而將軍就是將軍,落地後他向德軍聲稱自己是代表盟軍來和戈林元帥談判的。德國人當然相信,否則怎麼可能讓將軍一個人跳傘到敵國領土呢?沒人敢審問元帥的客人,於是將軍一直休假到歐洲解放。

諾曼底登陸前2天,德軍西線司令部收到一條來自美聯社的通電:盟軍已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德國人氣瘋了,你們美國人是有多沒教養,天天發這種假消息玩大家?然而這條電報是真的,美聯社有個電報員誤把幾天後的消息給發出來了。

最歡樂的是日本的中途島戰役,戰役之前,有一個參加作戰的部隊用平電發通告:「6月N日之後本部隊駐地轉到中途島,信件請轉到該地。」


我家老爺子在部隊當兵的時候,就是電報譯電員。複員回來半輩子了,從來不講在部隊當兵那會到底是幹啥的。中國軍隊的任何一員,都緊繃保密這根弦。贊一個

退休以後,閑聊天,陸陸續續的給講講當年在部隊的那些事,各部隊發電報,用電台,就是電影里看到的,滴滴答答的,不過一般是倆人,一個發報員,一個譯電員,發報,譯電員負責把電文,用密碼加密,把電報譯成電碼,然後有發報員發出,滴滴答答。對方的發報員把電碼記下來,譯電員再用相同的密碼,譯出來。沒錯,什麼都知道的是這個譯電員,發報員什麼都不知道。不過我說了,我老爺子複員半輩子了,從來不提在部隊當兵的時候,是幹什麼的,你就能想像的到。雖然譯電員什麼都知道,但什麼都不會說的。

有一天閑來無事,還給我講了倆故事,這是做譯電員培訓的時候,給他們講的真實案例,第一個是戰爭年代的事,發報,命令部隊,到那那那集合,準備戰鬥,結果譯電員譯錯了還是發報員收電報的時候出差了,譯成了白菜地。部隊趕到指定位置,就是找不到白菜地,貽誤了戰機。

第二個故事,部隊之間的電報通訊需要密碼,這密碼是需要經常更換的,新密碼,不可能用發報的形式傳給對方,也不可能是郵寄給對方。派專人,送過去。新密碼用專用的檔案袋一類的封好,然後放到包里,派專人給送過去。其中一個兵,背著放密碼的包,開了個玩笑,這個密碼,要是賣到香港去,能賣2萬塊錢吧?那會一個月的津貼,好像才幾塊。完了,禍從口出,抓起來了。要把我們的密碼賣到香港去,這是什麼性質?先關起來。這個新密碼作廢,不再啟用,換別的密碼,都換了以後,讓這個病複員,滾蛋。滾蛋是滾蛋了,包里的新密碼是封著的,這個兵並沒有打開看過,直接作廢掉了。

有這些真實的案例,還有人人都緊繃的保密這根弦,這些收發電報的人,知道電報的內容,也沒有關係。不會泄露機密的。

順便扯點別的,當年看《渡江偵察記》,有一個情節,小分隊偵查到重要情報,急於報告給部隊,國民黨的部隊又圍堵他們,情況緊急,要用電台採取直接通話的方式報告,我老爺子說,現實中這不可能實現,部隊上沒有那部電台,可以滴答滴答發報,又可以直接說話的。沒有這樣的機器。直接說話的電台,對話時自己的部隊可以聽到,敵人也可以聽到,保密性太差。滴答滴答發報,敵人摸對頻率了,也能收到,但敵人沒有密碼。不知道內容,可以破譯,但破譯需要時間。也許敵人把密碼破譯出來,這個密碼早就換了不用了,這封電報內容也早就失去價值了。

在部隊,平時訓練譯電,手裡有好幾套密碼,這密碼是訓練用的,跟部隊通訊用的密碼一點關係都沒有,即便這樣,這訓練用密碼,也不可以泄露。平時鎖在保險柜里,訓練時拿出來,訓練完了又鎖進去了,為啥部隊的譯電員,發報員,發報收報,速度又快又准?這跟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我家老爺子給我講部隊這些故事的時候,距離他退伍已經過去40多年了。就算把當年在部隊知道的全講給我們。也不會造成任何後果了,這消息都有個時效性。也沒有全告訴我們,還是有所保留的,科技發展到現在,也許現在部隊通訊,這種發電報的方式可能已經不是主流了,一旦國家有難,戰爭爆發,這種滴滴答答發電報的通訊方法,可立刻投入使用。這也是到現在都沒有宣傳,或者講過,密碼電報,這些事。雖然很多人,對它的原理很感興趣。

還有一件事,電視電影里,電台滴滴答答發報過來,邊聽邊寫,收報結束,電報就直接寫紙上了,這是拍電影哩,現實過程中是不可能的,電報只是一串串數字。需要用密碼譯電。邊聽邊寫,人腦可沒有發達到這個程度。可以背過全部編碼


感謝@徐崢告訴我有通話,電報兩用的電台。我老爺子服役的部隊應該是沒有那樣的電台,他就覺得沒有。部隊不一樣,應用環境也不同。過去這麼多年。現在應該有長足的進步了。


不會,報務員只是收到一堆用摩爾斯電碼發送的數字,破譯用的密碼本是由他的上線掌握。所以報務員根本不知道電文的內容。密碼本也沒那麼容易暴露,這個密碼本就是一本普通的書,可能是小說,可能是字典,也可能是散文集,潛伏里余則成用來解譯密碼的那本書叫《夢蝴蝶》,所謂的數字密碼,無非就是分別代表這本書的頁數、行數、列數,舉個簡單例子,3142可能就代表這本書的第31頁第4行第2列的一個字,而這些字有特定的密碼本來標註其代表的含義,情報人員將這些字分別代表的含義連接起來一看就明白了。余則成的第一任上線秋掌柜是一個藥店老闆,書是公開的,收音機里的節目也是公開的,只是接收到的那些數字的含義只有情報人員自己心裡清楚,所以,即使敵人知道是哪本書、也在收音機上得到信息,但由於不掌握密碼本,也很難破解,這也是很多諜戰劇中敵人為什麼要千方百計得到密碼本的原因。情報網裡都是單線聯繫,每個人都只知道自己的上線,單項聯繫,別的人的身份以及工作內容都不知道,秋掌柜因為需要跟延安上報情況,所以他有電台,他的報務員湯四毛只是負責把自己的收到的數字交給自己上線就行了,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內容是啥,更不知道從秋掌柜手裡接受指令的是誰。這是防止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最好辦法,只抓住一個人,只斷一條線而已,不至於整個情報網都被打掉。所以湯四毛被捕後,只能供出他的直接上線秋掌柜,而不知道余則成。當秋掌柜咬掉了舌頭,死都不肯供出余則成時,於是這條線索就斷了,那麼湯四毛就失去了利用價值,被李涯給滅口了。秋掌柜也實在審不出什麼了,也只能用來向延安交換佛龕了。

余則成接受命令用的的收音機,是個人有收音機都能收到這個頻道聽到這串數字,但是只有餘則成使用一本指定的書,才知道其中的含義。別人拿到這本書也沒用。只有知道破譯規律的人才能知道這是啥意思。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元朝時的八思巴文,八思巴文屬於拼音文字,有音無義,類似音標,元代用來拼寫蒙古語,回鶻語,漢語。國家培養專門人才學習該文字。使得八思巴文成為貴族文字。皇帝派遣只懂得八思巴文而不懂蒙古語的漢族官吏,到軍營傳達情報。這就類似密碼,漢族官吏不懂得蒙古語,但是能讀八思巴文,不了解自己念的東西含義為何,而懂蒙古語的蒙古族將帥卻能安全準確地收到情報。反過來,只懂蒙古語,缺不認識八思巴文的也看不懂這寫的是啥。只有同時既懂八思巴文又懂蒙古語的人才能了解這到底寫了些啥。


電報員,就是那個帶著耳機,要麼在聽,要麼在按一個小東西,滴滴答答的那個,安東西的時候是在發,邊聽邊記錄的時候是收。

電報員根據聽到滴滴答答,也就是聲音長短等 ,轉化為摩爾斯電碼,也就是短的是 點 長的是 橫線

這就是摩爾斯電碼

當然電報員一般都熟記摩爾斯電碼,所以最後就是一串文字。當然電報員是需要不斷監聽的,所以有專門的人負責遞送這些文件去專門的部門解密。當然也可能監聽和解密都是一個部門的不同人負責。

其次由於無線電是可以隨意監聽,那麼意味著自己發的情報別人也能收到,於是,就需要加密。加密的結果就是,電報員收到的是一堆無意義的字元串,需要專門的人送到專門的地方由專人進行解密,解密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對原有的文字進行重新排序,替換,等等,最後就獲得了真正的內容。

最後解密後的文件再根據情報的級別給對應的人。

為了防止情報從解密部門流逝,解密部門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確保文件不丟失。甚至會有更加複雜的措施,例如機密電報會多次加密(多次加密並非用統一套密碼系統加密多次,而是不同部門使用不同級別的加密系統多次加密),然後機要部門解碼後還是加密文件,那麼就會把文件送到更高一級的部門進行解密,而最高級別的部門往往人員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最重要的就是,一旦情報泄露查出來會死的,同時解密人員需要對著密碼本不斷翻譯,翻譯完就得給負責人,除非記憶特別好的特工,可能自己都來不及記住內容。而一些絕密情報也會使用代號,也就是一般人看到也不一定能知道說的是什麼。

這就好比很多公司的部門員工其實也能接觸到核心機密,但是要麼沒用,要麼流出去對自己也麻煩。

在《潛伏》里,連余則成這種專門負責機要的,也不能直接看到文件,甚至還是通過種種手段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情報。

如果不是余則成進去了,一般人也沒機會獲得這些情報,甚至余則成本人也不能輕易獲取。

在後來人們在解碼上又下了功夫,例如解碼所需要的密碼本是隨時更新的,加密解密需要用到專門的設備,等等。

當然特工人員,會身兼數職,例如余則成就負責監聽,解碼,解密。當然因為他工作特殊行,採用單向聯繫。

因為那時候已經可以追蹤發報信息,所以採用了收音機廣播的模式,這樣子沒有發,收也不可察覺。而密碼本一般都是匿藏或者記在腦子裡。而對發報人員的定位這簡單的多,一般是通過器材定位和區域停電。

鑒於有些人還是不相信用多套密碼加密的事情。

看過諜戰劇的都知道,國共時期,情報滲透不亞於正面戰場,經常出現機要室很多都都是潛伏者。不管是國還是共,必然會考慮情報保密工作,怎麼可能全部使用一套密碼?如果只只用一套密碼,那麼只要獲取到這份密碼,那麼機密何在呢?

1931年顧順章叛變,這傢伙是中共情報機構的負責人,如果不是錢壯飛破譯了密電,我黨基本要被一網打盡了。新中國也成白日夢了要。

當然有人要說了,錢壯飛不是破譯了情報了么?

錢壯飛其實很像潛伏里的余則成,能接觸到各種絕密電報,但是對於機密還是需要依靠密碼本,如果不是他偷到密碼本,那麼他也沒轍,只能說天佑中華。


不是電報員,我軍統稱報務員,話說我當年還奇怪,就一個報東西的為什麼要挑全新兵連學歷高記性最好每次考試都前列的兵幹嘛。然後就開始了我滴滴答的報務員生涯。

你說的這東西分兩種情況,普通情況下,報務員收到的只是數字,四位一組,這幾十幾百組數字到底什麼意思,需要給有密碼本的某單位人員,他們轉譯以後直接上報到師長團長政委那裡,如果要回信,那師長團長說的話,又會被轉譯成數字,我們報務員只負責數字的傳遞,並不知道內容是什麼。

戰時的時候,報務員作為通信員直接和團長師長坐在同一台車裡,那時候可能會把密碼本直接交給報務員,軍情緊急就不管那麼多程序了,收到電報立馬報給領導。

還有特殊情況,如永不消逝的電波里的李白同志,這是我黨第二期的報務員,李白同志身為特工身處敵後,密碼本本來就是他編出來的,隨時知道密碼也無妨。

報務員是我軍訓練時間較長的一個崗位,以前都是一兩年,我們訓練的時候是半年,八十年代以前,報務員只要收發電報五萬組或者十萬組無差錯,那就是一個三等功,所以報務員那時候也是最好提乾的一個崗位,我們的教員也同樣是報務員出身,幹了四年就直接提干。

電報機這個老古董,本來是要被淘汰了,但是電報機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不需要任何中轉站,電離層就是天然的中轉,所以兩台電台之間只要功率夠,直接可以從延安聯絡到上海,當然,那時候電磁環境沒現在惡劣。美軍當年都裁掉了報務這個崗位了,後來打阿富汗的時候發現在惡劣環境下,電報機永遠是最靠譜的。然後又恢復了報務崗位。

最後補充下,你們可能覺得報務太複雜,太啰嗦,但是報務可以提前約定特殊代碼的,比如我們可以約定23333代碼為哥斯拉攻擊東京,所以當我們聽到CQ CQ CQ 23333 23333 23333的時候,會立馬拉響防空警報全軍進入戰備狀態。當然這個代碼也可以改成美國,也可以改成東南邊某個島。

CQ是通播,理解成村長喊廣播的時候那句,大家注意啦現在播個通知。報務員聽到電台里傳出 嗒嘀嗒嘀 嗒嗒嘀嗒 的聲音後,不管幹啥必須幾秒內坐在電台前拿好鉛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