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下自己:小學數學老師,教齡10年以上。自己的孩子現在小學五年級,成績尚可。

雖然做了這麼多年老師,見過各種各樣的學生,也有過一些想法。但是輪到我自己做家長,面對社會上對於教育的各種聲音時,還是有些迷茫的。所以在女兒上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大班後,就陸陸續續去過幾個機構試聽,可能自己是老師,有些職業病,去過的幾個都和我自己想要的有些不一樣,所以除了一個英語班(也是為了培養興趣,沒有任何作業)其他都放棄了。

但是!但是!但是!從我孩子正式成為小學生的第一天開始,我就開始了我的「陪讀生涯」。

我女兒上的是我家對口的公辦小學(不是我自己所在的學校),教學質量在公辦學校裏小有名氣,一二年級真的一點書面回家作業都沒有。那我「陪讀」什麼,學校佈置的「口頭作業」。舉個例子,語文作業,讀課文3遍,那我肯定是聽我家孩子認認真真讀3遍,而且我還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遍,能把課文讀下來,把課文裏的生字都學會;第二遍,讀通順;第三遍,先聽課文的範讀,再照樣子儘可能讀出情感。這還是常規的,如果作業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我就會和我家孩子一起讀,有一次我為了模仿一種動物,還鑽到椅子下面卡在裡面學動物叫。數學作業,聽算,這是孩子最不喜歡的作業,發現她不喜歡後,我就每次和她一起完成,她做多少,我就做多少。英語作業,讀課文,基本要求和語文一樣。另外,對於女兒學校所有需要家長參與的活動,我都全力以赴。例如,班級裏的小報製作,ppt展示,某學科的想像畫展示,班級公約親子展示(我主動報名,為了寫稿子和做PPT,我連著兩個晚上都是凌晨以後睡覺的)。我這麼做,就是想用行動告訴我女兒,學校佈置的所有任務都要盡自己所能去完成,學校給了你展示自己的機會,你就要自己把握。

一二年級的陪讀真的累,一方面是小孩子動作不快,比較花時間;另一方面是她不明白怎麼好像就她媽媽要求高,她會有抵觸情緒。

但是到了三年級開始,情況逐漸改變,我管的越來越少,因為女兒口頭作業越來越少了,不需要我再一起完成;另一方面之前兩年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培養還是有效的,她自己逐漸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基本上我不用提醒,就可以在我規定時間內完成。

我想,下面就放女兒四年來的班主任評語給大家看一下吧(一直是同一個班主任)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看到這裡,可能題主會以為我的看法就是不需要上幼小銜接。因為從我剛才的描述中,您會發現,我要講的就是我的女兒沒上幼小銜接,好像也不錯嘛。可能也有人認為,因為我自己是小學老師,我自己在家帶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家給孩子上一對一的幼小銜接,但我要說,我真沒有,我幾乎在孩子入學前沒有特地去教她任何東西。她差不多就是「零基礎」入學。

但是!但是!但是!「零基礎」不是「零準備」啊!

女兒幼兒園的時候起,我就會給孩子讀故事,基本上是晚上她睡覺前,有繪本,有故事書。最開始,她喜歡一個故事會讓我反覆講,那我就反覆講;有的故事比較長,我分幾天讀,她會突然不喜歡了,說不想聽了,我就不讀了,換一個讀。這個階段,我是培養她聽故事的習慣,所以會順著她些。等她稍微大些了,她還喜歡一個故事反覆讀,我重複了三五遍後,會告訴她這個故事你已經熟悉了,你可以在心裡反覆回想,但我們要讀新的故事了,不然的話,後面有新的你更喜歡的故事,你不是聽不到了嗎?而且,我還會舉一些例子,你本來最喜歡哪個故事,後來我讀了另外一個,你不是更喜歡那個了嘛。她會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去聽新的故事。而遇到她聽了一半就不想聽的故事,我不再任她隨意的放棄,我會問她為什麼不喜歡這個故事?如果她的理由非常合理我就換,但基本上我會引導她,這個故事你還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萬一後面是你喜歡的內容,你不是聽不到了嘛!她也會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繼續往下聽。有時候,還會在故事結束後,問她一個或幾個簡單的問題,檢驗她聽的認真嗎,但是次數不多的,絕不能引起她的反感。

我女兒小時候流行某虎和某拉Dvd,等我女兒幼兒園了,我也會給她看。小班的時候是某虎,一天看一集20分鐘左右吧,因為一開始就是一天最多一集,她想多看幾集都被我們拒絕後,她自己也默認一天就是看一集的。後來稍微大一點,中班還是大班開始我忘了,加入了某拉,兩集不會一起看,中間會休息一個小時。到大班基本上都是某拉了。我個人覺得這兩個都不錯,尤其某拉是雙語的,英語國語相結合,下面都有字幕。這裡提一下,一開始我女兒看某虎和某拉,我是全程陪在旁邊,我們兩個都是規規矩矩坐在沙發上,不喫東西,不聊天,認認真真看完一集才說話的。到她大班的時候,我纔不陪在旁邊的。我選擇某虎和某拉,是因為孩子確實喜歡這些,我陪著看發現內容積極向上有意義還有趣。另外提一下,因為他們都是有字幕的,我女兒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認識的很多字,真的,我一點都不知道,還是孩子爺爺發現的,我想應該就是這些字幕的功勞了。還要提一點,我會和女兒一起表演某虎的兒歌和詩歌,是表演哦,不是背,就是那種開心的像玩遊戲一樣的情況下,還會一起表演某拉裡面我們覺得有趣的片段。

在女兒大班的時候,我下載了迪斯尼的所有原版動畫文件,介紹的時候說是中英文雙語字幕,但那些字幕還不是視頻裏原先就有的,是放在同一個文件夾裏,我得自己一個一個放上去,我硬是在網上找資料學習,才把字幕掛上去的。然後有空的時候就放給她看。我不是讓孩子認識什麼單詞,我就是想讓她感受一下純正的英語發音。包括開學前一個月,唯一參加的某孚的英語興趣班,純粹是為了培養她學習英語的興趣。那個班好像每次差不多兩小時的課,一個小時學兒歌,一個小時做手工,沒有作業,我看中的就是有外籍老師,發音比較好,做手工女兒感興趣,所以到小學開學她是連26個字母都不認識的。

我女兒其實是個比較內向的孩子,這個在她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了。因為,我家小區有一個小小的兒童樂園,那裡有滑滑梯之類的設施,我女兒很喜歡玩,但是每次只有那裡沒有別的小朋友的時候,她才會去玩。如果有人來了,她哪怕一個人玩得再開心,也會立刻和我說,她玩夠了,要回家。她這種內向,不願與人相處的性格,我其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的,但是我表面上不能顯露出來。然後在平常找合適的時機開導她。甚至有時候,我會故意因為一些事情說她,她一開始只會哭,後來實在忍不住了,會反駁我,然後我會立即抓住機會,讓她把她認為的事實告訴我,我再引導她,會說出實情很重要,表達自己真實想法更重要,如果真的是自己錯了,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最重要,而如果僅僅是哭的話,那是一點用都沒有的。說實話,女兒的轉變過程挺長的,而且有的時候真的都是一些小事,但你必須會抓住這些孩子身邊的小事做文章,才會慢慢的改變孩子的性格。

寫了這麼多,好像全偏題了,哎,誰讓我是數學老師呢!

其實啊,我想說的就是幼小銜接作用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家長自己。題主,如果您只是出錢不出力,完全指望這個班的教育,那麼即使入學初期,可能有些效果,但到了後期,孩子還是會學的比較喫力。因為,孩子在外面學的東西,最多喫老本可以喫到三年級。所以不管孩子上不上幼小銜接,作為家長都是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別人相處的方式,明辨是非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家長的事,是任何學習班都辦不到的。

第一次這麼長篇大論的回答問題,有些緊張,有什麼意見大家都可以提,謝謝。


沒想到評論這麼多,感謝各位家長關注!

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媽媽,教養好女兒是我不負十月懷胎的使命!

文中有一點,需要特彆強調:

兒童教育一定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每一個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特質都是不一樣的,1000個孩子,1000種方法~

我所採用的教育方法必然不會適合每一個孩子。

因為地域或教育差異,有些地區必須上幼小銜接,提前學才能跟得上。

也有的孩子,發現同樣的內容別人都會而自己不會,反而開始「破罐子破摔」。

……

所以,請大家一定結合自家孩子去辯證看待!孩子教育無小事~


女兒今年三年級,我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說:「真慶幸沒有讓她在幼兒園學習拼音和計算。」

女兒上的是公立幼兒園,相關部門規定不可以提前給孩子教授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

在小班和中班的時候,一些家長還算鎮定,到了大班,家長們開始紛紛給學校提意見,希望老師能夠給孩子們教一些拼音什麼的,還好,學校並沒有採納。

此時,大部分的家長,便開始在校外給孩子報輔導班,主要有拼音班,幼小銜接班等,有些家長,甚至在幼兒園大班的第二個學期,直接給孩子請長假,然後全天去學習這些課程。

我當時的心裡也有一些不安,雖然看過不少關於超前教育的弊端,但卻沒有實踐過。

女兒,就這樣以文化課零基礎的程度,開始了一年級的學習。

當時班級裏,加上女兒,一共只有三個孩子是零基礎。

因為不認識字,每次做題,都要等著老師念題目,稍微不用心,就可能錯過了老師的講解,所以,在課堂上,無論別人怎樣開小差,她都得用心聽講。

而那些掌握了100以內加減法,認識了成百上千個漢字的孩子,對這些課程,早已失去了興趣,甚至覺得學習過於簡單和無聊。

拼音是一年級上學期的重點,我提前告知老師,說女兒不會拼音,老師的回答是,沒有關係。

教拼音的時間大約為一個月左右,很多家長都會擔心時間太短,孩子掌握不了。

有這些擔心的家長,大都是在幼兒園的時候讓孩子學習過拼音,體驗過學習的難度。

說實話,學習拼音,對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有點兒喫力,但到了六七歲,就相對容易了,另外,小學生每一天的語文作業都會接觸到拼音,在一定的氛圍裏學習,往往更有效。

女兒學校的老師說,拼音是滲透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不必急於在一個月之內熟練掌握,平日的學習中,每天寫生字的時候標註一遍拼音,或者看拼音寫幾個詞語,自然而然的就掌握了。

如今,女兒三年級,她並沒有學習拼音的痛苦記憶,而拼音,早已運用的熟練自如了。

一二年級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學習內容是看圖寫話,這是女兒最喜歡的,每次都嫌老師留的地方太小,不夠她寫,想來,這和她之前不認識字是有關係的。

在幼兒園時,她看書多以繪本為主,常常是我一邊念,她一邊聽。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認識字的我們,在看書時,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而不認識字的小孩,會認真的從圖畫裏找故事情節。

記得有一個朋友,她的小孩在幼兒班大班時,基本上已經可以無障礙閱讀書籍了,有次他們來我家玩兒,我發現朋友的小孩看一冊繪本只需要幾分鐘,因為大部分的繪本故事,每頁都只有一兩行字,他的注意力,完全是放在文字上,看得非常快。

而女兒,看一本繪本,通常需要十幾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因為她是在看圖,在圖畫裏尋找故事情節。

這樣,在學習中遇到看圖寫話時,她總是有很多的話要說。

現在的繪本,很多都是優秀大師繪製的,畫面非常精美,有趣,不同的繪本有不同的繪畫風格,給孩子們很大的想像空間。

女兒畫畫的時候,風格非常多變,在她的印象裏,同一種事物,可以有很多種的表現方法,無論是誇張的,還是寫實的,都是被允許的。

現在,二年級的她在寫作文的時候,文字常常充滿了畫面感,我想,這和她小時候,從畫面感強烈的繪本里提煉故事情節是分不開的。

女兒的繪畫作品

關於數學,從最初的20以內加減法計算開始,到後來背九九乘法表,每天的學習,都給女兒帶來了新鮮感,覺得自己在進步。而早早地學過這些知識的孩子,卻覺得學習是件既輕鬆又無聊的事情,時間久了,自然也就不願意認真地聽講了。

如此,到了三年級,一些家長和孩子開始抱怨學習內容突然變難了。其實,並不是內容變難了,而是以前儲備的知識用完了,上課不專心,便不會做題。到這時候,再去培養孩子的聽講習慣,便不如一年級顯得輕鬆有效。

那些零基礎入學的孩子,此時卻覺得學習變輕鬆了,因為在一年級時,他們必須努力聽講,纔可以跟上老師和同學的步調,現在,打好第一層穩固基礎的他們已經養成了學習的習慣。

學習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放下焦慮,讓孩子在什麼樣的年齡,學什麼樣的東西,纔是對他們最有效的幫助。

分割線———————————————————————————————————————

題外話,女兒的同班同學說,「她好想上大學,因為媽媽說,考上大學後就輕鬆了,可以不用寫作業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家長會告訴孩子,大學是個放鬆的地方,好似進入大學後,便不用再努力了。縱觀現在的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也確實將大學視作了談戀愛,放鬆的休閑的場所,如此寶貴的時光,如此隨意的被虛度。

其實,比起幼兒園和小學,也許最該輕鬆的是小時候,而非大學吧。


寫在最後:

我是央美畢業的職場媽媽,需要以下資料的家長,請自行取閱!

關注小梵老師個人微信17392862976,備註「知乎」,回復以下即可。

回復【繪本】,送51本寶寶愛看的精美電子繪本(適合2-6歲)

回復【繪畫資料】,送20冊實用到爆的兒童彩鉛夢幻森林繪畫教程(適合4-12歲)

回復【繪畫課】,送小梵老師課研團隊60分鐘在線少兒美術創意直播課(適合4-12歲)


關於幼小銜接是否有必要,不如先了解一下幼小銜的難點——掌握「學業語言」,希望下面的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一直在強調,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脫離這一目的談語言能力的提升都是空談。那讀寫究竟是什麼呢?讀寫就是超越時間和空間侷限的交流,通過閱讀和書寫,我們可以和幾千年前的智者對談,可以和幾千公里外完全不認識的人交流思想,這就是讀寫賦予我們的意義,它擴展了語言交流的範圍。


但是,與口頭語言不同的是,讀寫能力不能自然獲取,必須通過系統的學習纔行。這就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時候開始學最好呢?


前一段,在一個因為買買買聚集起來的媽媽羣裏,一個媽媽發過來一張截圖問:「這個書要不要買?」都不用點開圖片,就能看到上面兩句極具煽動性的廣告語,「三歲學千字,五歲能閱讀」,而發這張圖片的媽媽家的孩子,其實才兩歲。這樣總是想讓孩子超前學習的媽媽,肯定不在少數。


再講一個故事,我有朋友準備在三線城市開一家幼兒園,場地、設計、裝修、師資陸續就位,當地教委來檢查,要求教室裏不能出現文字,說是為了貫徹教育部關於「幼兒園去小學化」的指導。「幼兒園去小學化」的措施,就是為了防止現在過度提倡讓孩子提前學這學那的風氣,但是,這位教委人員對學前識字的防範無限上綱上線,也是讓她哭笑不得。


一邊是政府規定幼兒園不能提前教小學課程,另一邊是焦慮的家長覺得應該提前學,因為坊間總是傳聞,現在的小學老師都默認孩子們已經在家裡提前認過很多漢字,所以一年級一開學,課堂上對基礎知識會跳過不講,於是學前班和幼小銜接班遍地開花。為什麼關於孩子何時識字會產生這麼多分歧?學前識字的關鍵到底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講一講。

識字與學業之間的關係

首先,對於識字的必要性,想必大家都沒有異議,文字可以說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否則一代一代的人都只能從刀耕火種開始進化,人類發展的速度一定會極其緩慢。


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小說《山村教師》中,借外星高等文明生物之口,這樣感慨道:這個星球(地球)上的人沒有記憶傳承,關於文明的記憶只能通過教師和書本得以傳遞,沒想到這種效率低得驚人的傳承方式,還能夠創造出這樣發達的文明。

是的,在記憶傳承得以實現之前,我們人還是得通過非常原始的方法來學習,也就是在頭腦中建立具體的事物表徵,然後用符號(比如語言)進行抽象,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再給抽象的符號賦予形式上的意義,也就是產生字形,實現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交流。所以毋庸置疑,要在現代文明社會中順利生活,必須掌握這種符號系統。


那麼,為什麼必須要掌握的識字技能,有人覺得要早點學,有人卻覺得要晚點學呢?提倡早點兒學的一方,可能覺得反正早晚都要學,孩子也不抵觸,那就慢慢學吧,就當為以後的學習做準備。提倡晚點兒學的一方,可能覺得孩子還小,智力的發展還不成熟,在具備基本理解能力之後再開始識字,以後學習起來能夠事半功倍。


你看,不管是早識字還是晚識字,大家的目的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希望能夠為孩子未來的學習做好準備。那識字能不能有助於將來的學業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跟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高度相關的學業語言。


其實,幼小銜接的問題並不是中國獨有的,世界各國兒童在從幼兒園的非正式學習過渡到小學的正式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一個概念,叫作「學業語言」,指的是兒童在學習語境中所使用的語言,它比日常用語更抽象、更精確、更客觀,也更複雜,與孩子在家中和幼兒園中使用的語言有著很大的不同。正是因為對這套語言不熟悉,很多孩子在入學之後會遭遇大大小小的挑戰。


這些挑戰都包括什麼呢?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 抓住 0—7 歲關鍵期培養一生的優勢

郝景芳 等

中信出版社

¥35.40 會員免費


打開知乎一看到這個問題,瞬間提起了興趣,我目前正在參與一項關於大班幼兒「幼小銜接」的省級課題項目,合作者大部分是我所在幼兒園的直屬學校中學前專業的大咖老師(這裡不便具體說明),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孩子確確實實需要幼小銜接,但是上幼小銜接課並非必需。

一、何謂「幼小銜接」?

現在,炒得火熱的「小學化」傾向讓大部分家長對超前教育嗤之以鼻,甚至恨之入骨。但是,我想要在這裡為「幼小銜接」正名一下。以前在我沒有深入瞭解這個概念的時候,我也是單純認為,所謂「幼小銜接」不就是在讀大班的時候提前學一些小學的知識,省得到時候上了小學不適應。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怕」字,家長們怕自己的孩子在剛站上小學的跑道上就被落下一大截。正是因為家長的「焦慮心」作祟,才讓各種教育機構認準了這個有利可圖的廣闊市場,讓許多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而開設的課程大行其道。最終,「幼小銜接」的含義徹底被扭曲,以至於類似「小學化」的概念已然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雖然這樣的心理和理解方式是很正常的,也符合大多數人對「幼小銜接」的看法,但是我想說這個鍋真的不應該由它來背。因為,「幼小銜接」根本就不能和「小學化」劃等號!

「小學化」無疑是一種揠苗助長的錯誤教育傾向,它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它藉助機械的記憶將枯燥無味且用處不大的「知識」強行灌入孩子的腦中,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學得好,反而會大大挫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曾經在一次會議上示範了一次「餵雞喫米」的事例,他把一些米粒散在地上,然後讓一隻母雞自由活動,不一會母雞就沖向了米粒,並悠然的喫了起來。可是,當他把母雞抱起來,抓起一把米往雞嘴裡塞時卻遭遇到了母雞的強烈反抗,以至於母雞被放下後還是對那堆米不聞不問。這個簡單的故事充分說明瞭抵制「小學化」的重要性。

那麼,幼小銜接到底是什麼呢?根據一些學者的說法,幼小銜接指的是根據孩子們身心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規律,以兒童為中心,考慮兒童未來發展進而做好銜接工作

由此可見,「幼小銜接」實質上強調的是一種過渡,而絕非「過度」。所以,「幼小銜接」的尺度如果把控不好,就容易演變成「小學化」的形式,最終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更重要的是害了孩子。能夠堅持看到這裡,相信你也差不多認可了「幼小銜接」的價值。它不僅重要,而且意義非凡。不過「幼小銜接」最難搞懂的兩個問題是「銜接什麼」和「怎麼銜接」。用一句通俗易懂地話來解釋的話,就是:縱使「幼小銜接」千般好,怎樣科學實施才最重要。當然,這兩個問題我稍後都會一一說明。

二、那麼上幼小銜接是一種科學的選擇麼?

這個問題其實真的很難回答,實質上大部分的幼兒園其實都能發揮出「幼小銜接」應有的作用,基本上孩子們可以在大班的時光裏發展出能夠良好過渡到大學階段的各項能力。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最愛和我們班孩子講的一句話可能就是:這件事你需要自己完成,因為等你上了小學你就會發現同伴們都可以獨立做到這件事,所以我希望你能儘快學會它。因此,我相信每個幼兒園老師都會把即將步入小學的大班幼兒看成「準小學生」,對他們的要求也會在無形中有所提升。因此,我認為上幼小銜接課最多可能算是有所裨益。換言之,幼兒園之外的幼小銜接課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一種輔助。請注意,我說了這是一種可能,另外一種比較糟糕的情況就是沒有選對幼小銜接課程,釀成我之前提到過的「小學化」悲劇,那樣可就真是散了財還苦了孩。

其實,「幼小」想要科學順利的「銜接」一定先要搞明白要銜接的內容,一般來說,以國情為基礎和大背景的話,根據學界的觀點和公眾的重視度,大班幼兒最應該銜接的內容無外乎以下幾項:

(一)孩子的心理建設

(二)孩子的學業準備

(三)孩子的自理能力

(四)孩子的社會性能力

(五)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相信大家從字面上就能看懂個大概,也就是說離開幼兒園的孩子們,最應該具備和掌握的是以上這些用於自然地過渡到小學階段的能力。市面上魚龍混雜的幼小銜接班數不勝數,其中大部分的機構都是側重於搞好所謂孩子的「學業準備」。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最容易出成效呀。你想啊,我說我培養了這個孩子善良堅毅的品格、樂觀向上的心態,你要我證明給你看,作為老師我只能說你想短期看到成效實屬強人所難。但是如果我能在一個月內讓你的孩子會背50首唐詩,會唱10首英文歌,你肯定會覺得我是教導有方,甚至是掌握了什麼祕訣才發現了你家孩子天才的一面。但是,就像減肥和健身一樣,太快出成效的往往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不是麼?

很可惜的是,很多家長們就喫這一套。畢竟過程他們無法參與,所以只能驗收最終結果。因此真正能做到寓教於樂,讓孩子每天在「玩中學」的機構寥寥無幾。幼小銜接班和興趣班不同,興趣班主要是為了培養和發掘孩子們的特長和優勢,它的專業性或許教師和家長無可替代,但是幼小銜接中包含了諸多非專業塑造的因素,這些隱性的東西往往藏在孩子每天的生活中。

當然,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好的幼小銜接班一定存在,也確實能夠發揮好科學銜接的作用。但是退一萬步講,即便幼小銜接班能夠囊括以上大部分的銜接內容,也是不夠的。因為,真正科學的「幼小銜接」的一定要融於每日生活中的點滴。幼小銜接班可能容易讓你的孩子做到良好的學業準備,但是社會性能力中的人際交往水平呢?心理健康建設呢?這些幼小銜接班不是毫無影響,但是確實難以保證效果。

想必你一定好奇了,那到底怎麼進行「幼小銜接」呀?還是那句話,既然銜接是潛移默化的,那麼誰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光最長呢?沒錯,就是教師和家長。很多人也許會覺得,教師負責「幼小銜接」我能理解,但是家長也有份?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家長們首先要意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價值,不能以犧牲孩子們的幸福與快樂為代價。只有你願意蹲下來陪孩子一起看世界,他才能更好地展現出他的世界、他的成長。其次,家長也一定要珍視孩子們的興趣,鼓勵他們進一步探索好奇的領域。最後,家長不能忘記呵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至於教師該如何銜接,這個估計可以寫出十幾篇論文來專門探討了。不過請放心,新時代的幼兒教師在《指南》與《綱要的》引導下,基本都能履行好幫助孩子科學「幼小銜接」的職責,無論是教學還是日常關懷,教師們都在積極地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在日常點滴中影響著孩子的品質與能力。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句我喜歡了很久的話,也是我作為幼兒教師以來一直秉承的信仰,那就是: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我認為幼兒教師的努力與培育是足以讓孩子們健康完善地成長的,加上家長們的用心與呵護,上幼小銜接班絕非必需。因此,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配合幼兒教師的工作,家長們也要和教師協同起來,這樣才能發揮出「幼小銜接」最大的價值。

最後,我希望在孩子「幼小銜接」的道路上,我們更多的不是看孩子是否學得多、學得快、學得難,而是要看他們是否學得多元、學得快樂、學得難忘。

本文由一起考教師特約作者「謙言」所寫,一起考教師致力於為參加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試而奮鬥的同學提供全面而高效的解決方案。


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很多父母就開始焦慮孩子的教育問題了。尤其到幼小銜接階段,父母的焦慮就更加升級。聽說和自己孩子一同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已經能背誦多少首唐詩了;鄰居家孩子比自己孩子還小兩個月,就會100以內加減法了;朋友圈時不時有人炫耀自己孩子還沒上學就有大幾百的識字量,家長就徹底慌了……

那孩子到底孩子要不要去上幼小銜接班?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你要讓孩子去上哪一個小學。為此,我特地錄製了一期視頻,跟大家講講幼小銜接應該注意的那些事兒~

幼小銜接這麼做,通俗易懂好上手!

每個孩子天生不同,育兒除了要學習實際的操作(「術」),更要學習更深層次的理念(「道」),才能更好地針對每個孩子的情況調整方法。教育是對孩子心性的開發和引導,是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的潛能,從而領悟人生、完成孩子的使命,而不是理性知識的堆積。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家長們的焦慮和困惑,更為了避免家長們把「學區房」、「打雞血」當作是為孩子助攻的「正道」,我特地邀請了一線數學/語文特級教師:陳鳳偉老師和李懷源老師聯合出版了《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和《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語文》,立足於家長關心的問題,從0-5歲家庭語文、數學啟蒙,到5-6歲幼小銜接,再到6-12歲小學階段的學習,承前啟後地梳理了孩子語文、數學學習的方式方法、重點難點。兩位老師也特地對幼小銜接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做了講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網上購買~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語文+數學(套裝共2冊)京東去購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