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孩子不讓其看些情情愛愛的書籍,僅《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增廣賢文》《唐詩》《宋詞》《史記》等。


可以提供給孩子感受韻律美,但不要強迫孩子理解或者背誦。咱成人都不願意的事情,何苦為難孩子


非常好,幼兒的學習吸收跟成人不一樣,他可以不求甚解地全盤吸收,而成人只學習自己所理解的,而且只學到一星半點,從這點上來看,幼兒的學習能力比成人更強!

如果還想要更好的話,還可以給孩子聽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易經》,會更有價值。

孩子生命的底色有聖賢的經典打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只要父母引導的好,孩子的潛能無可限量。


開卷有益

前提是不會引起孩子反感

強扭的瓜不甜,耳濡目染才有用

做家長的自己能做到堅持天天看書 自己做到忠孝節義 仁義禮智信嗎

如果家長能把書中的內容落實到自己的一舉一動

何必看書 孩子都是在模仿家長


您問這個問題其實是講的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在孩子的哪個年齡段學習最合適?

講教育,我其中的一個觀點有8個字:中西結合,文武雙全。

在當前的這樣一個千年未遇的大變局中,作為中國承接未來的下一代,毫無疑問一定需要接受中國文化的洗禮。

其實不僅僅是論語,諸子百家中有代表性的都需要學習。

如果考慮學論語的意識都沒有,那讓孩子學什麼呢?那就是學正常的功課學才藝,當然這也是大多數家長的選擇,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社會人,將來他要參與到工作中,參與到社會中,甚至於參與到國際間的競爭,那麼每一個國家的人一定要發揮自己的深厚積澱。民族的獨特的才是世界的。

論語中講的「中」,講的「和」,這恰恰是當前世界格局中最需要的理念,這也是未來中國能夠重回漢唐盛世的核心所在,而不是西方的叢林法則。

有的讀者朋友會說你跑題了,哈哈,明白的就明白,不明白的多說無益。

教育本來就是講境界,格局,心性素質能力,做人做事,最後才是學具體的文化知識。

以上是從學論語的維度來講的。從具體的實用來講啊,也有很多非常值得學習的大智慧,比如我們現代教育講的,因材施教,其實孔夫子就做得非常好。

比如,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嗎?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立刻去做呢?

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叫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問,先生,我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嗎?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的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回答怎麼相反呢?

孔子笑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性格不夠果斷,所以我鼓勵他要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吸取別人的意見,三思而後行。

這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在我的20多年的企業管理生涯中,親自帶出不少不同行業高管,日常運營管理中,我在論語中也汲取了很多的智慧和力量。

讓孩子好好學論語吧,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寶庫之一!

同時作為家長的您,一定要有自己的分辨,哪些是現在合適教育自己孩子的的?哪些是需要放在以後的?要有自己的判斷和分辨?自己要很清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我會持續的回答並分享自己教育觀點(來自三家公司的創立者+不同行業高管經歷+七年的有結果青少年教育經驗)


我的孩子27個月,我每天給他聽古詩三字經,看繪本,學英語。我們現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默默背誦…小寶寶的吸收能力很強的!但是僅僅局限於國學啟蒙有點太狹隘了!除了國學我們也要學習關於這個世界美好的一切的東西呀~關於愛,關於友情,關於親情~


我覺得可以做,但是不能強迫,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材施教


最好不要這樣吧,不然以後你的孩子天天就知乎者也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