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的一年,送給自己的禮物,現在搭配機子的鏡頭是1850定焦,等這個疫情結束後,想出去看看這個世界。想隨便拍拍風景,以前有考慮過佳能18 200鏡頭,奈何不懂。想問問行業裏的大佬該買什麼樣的鏡頭?


瀉藥

超廣變焦:

原廠 EF-S 10-18 IS

騰龍 10-24 VC B023

最好不要買全幅超廣變焦

遠攝變焦:

沒錢的話就EF-S 55-250 IS STM。有這一款,基本上把其他殘幅長焦都打死了。

預算充足可以考慮全幅長焦,比如70-300L、100-400L、騰龍100-400等,不過跟800D這種機身有點不搭。


佳能原廠有殘幅頭10-18,75-300,風光主要是廣角和長焦,用定焦拍風光的都是有錢人而且身體好的,因為一堆鏡頭實在太沉了,18-200也是個殘幅旅遊頭

有錢直接16-35加70-200吧


原廠10-22

新的3500左右

舊的2000左右

我用這個頭出了不少片兒

值得推薦


10-18/18-55/55-250這些鏡頭都拍景比較好用的鏡頭,建議先補焦10-18再賣55-250,負責廣角和遠景鏡頭效果都不同用法。


題主手頭上應該是1855變焦吧,18可算廣,55不算長。先用好手頭上的東西,發現自己的興趣趨向(如廣角、長焦、大光圈),再去選擇吧,租器材仍然是購買前最為推薦探索方法。

非行業大佬,僅從自己曾持有和選擇時調查資料來推薦:

Canon EF-S 18-135mm f/3.5-5.6 IS:可算天涯鏡,有廣角有長焦,對比18-200雖然少了一部分焦距,但畫質得到一定保障,而新的USM版本畫質、對焦性能繼續得到提升。缺點是各項性能都很侷限,光圈不大,廣角不廣,色散銳度都一般般。

Tokina AT-X 116 PRO DX-II 11-16mm f/2.8: APS-C的廣角之選,光圈大,11mm等效換算17.6mm,足夠廣。對比其他幾款(佳能原廠10-18, 10-22,圖麗11-20):畫質相當,價格適中,雖然少了防抖,但光圈可以彌補上來。缺點是色散控制不好,但符合這樣價格下的定位,意外的是介面處還設計了防塵防水膠圈,這個我在佳能的大白上面才見過。

Sigma 50-100mm f/1.8 DC HSM Art:這款健身器材,是適馬堆料特意為APS-C畫幅設計,畫質控制非常好(PS:同系列18-35mm也非常推薦),100mm等效換算160mm已經足夠長焦了,性價比之選。但因為我以拍攝動態影像為主,這款鏡頭的呼吸效應太嚴重,最後選擇了佳能的大白,如果單純靜態拍攝,這款鏡頭絕對性價比之選。

各家廠商對於APS-C的鏡頭投入都是很侷限的,也是由於APS-C機身本身不貴,用戶在選擇鏡頭時也未必會選擇很貴的鏡頭,造成針對APS-C設計的鏡頭並不多。跳出APS-C選擇的選擇圈子,向全畫幅看去,也有很多好的選擇,如Sigma 14mm f/1.8 DG HSM Art,唯缺點是由於APS-C畫幅的限制,不能完全發揮這些全副鏡頭的性能,喪失了一些性價比。

希望以上可以幫助題主。


佳能10-18 圖麗11-16之類的殘幅超廣

如果只是玩玩的話,隨便找個一鏡走天下就好。方便,隨意。


18-200可以 適合一鏡走天下

18-135貌似畫質略好

拍旅遊風景長焦用的比較多

10-18是超廣,使用率一般不如18-200,可以備選


之前的圖麗116mk2用了快8年 基本上還是很好用的風景頭 現在來說也是性價比很好的

最近換了適馬18-35嘗試朝人文方向轉型


殘幅拍風景當然是24餅,毫無疑問的好頭。貼幾張殘幅備機24餅拍的照片

分割線

24在C幅等效全幅35mm視角,在這裡補幾張本人全幅35mm鏡頭的風景照供參考 35一直是我最愛的視角 輕便 最佳的人文視角 能拍人拍景 所以我的建議:C幅機一定要入一顆24餅


24-70紅圈,一步到位。


風景一般是拍大場面的更好看,張力強,半幅可以選佳能10-18,隨便拍拍就能感受到差別,廣角魅力還是很好的


騰龍18-200怎麼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