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保國稱功夫不分高低,卻側面承認武術不如搏擊!拳迷:武林之恥

在5月20日馬保國大師終於在社媒評價了他這一次擂臺,從馬大師的發聲來看應該不是本人所發,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文筆悠揚,這應該是大師的團隊所發,當然這必然是經過了馬保國的同意,或許是馬保國給出大方向由團隊創作,這條創作的核心論點:功夫不分高低(強中自有強中手,而且輸贏會有很多影響因素),馬大師這個中心論點就飽受深意了,我們先分析這句話,再分析大師這通篇言論。

馬保國稱功夫不分高低,卻側面承認武術不如搏擊!拳迷:武林之恥

功夫不分高低(強中自有強中手,而且輸贏會有很多影響因素),這句話馬大師就已經暗示自己輸是有客觀因素的,只是他沒有說開,這個客觀因素是什麼呢?主辦方“演武堂十六”,在馬保國與王慶民交手前,馬保國擬定的對手是王戰軍70歲的師兄李賢春,主辦方稱李賢春體檢不過所以才換了王慶民,可在5月19日晚李賢春接受採訪表示自己體檢並沒有問題,只是最後主辦方通過馬保國更換了對手,馬保國還沒滿69歲,王慶民還不到49歲,也就是兩人相差20歲,原本馬保國是可以跟自己年紀相仿的李賢春PK的,結果被主辦方給換了,這就是影響因素。

馬保國稱功夫不分高低,卻側面承認武術不如搏擊!拳迷:武林之恥

其次我再將馬保國團隊的稿子拆分一下,就能得知他們側面承認了武術是不如搏擊的,傳統功夫定位:先健身養生、後修心養性、再防身自衛。要參與搏擊運動的習武者,需要有傳統功夫的基礎上加入現代搏擊技巧用於實戰,否則很難適應現代擂臺,傳武和搏擊是有本質區別的。

  這句話不就是再說傳統武術不如搏擊嗎?一個沒有傳武功底的人也可以練搏擊,現代傳武多以表演爲主,而搏擊是殺人技,搏擊適合現代擂臺,不需要再浪費時間去學傳武功底,在練搏擊的同時健身、訓練體能等就可以三位一體,根本不需要去練習什麼傳統武術。

馬保國稱功夫不分高低,卻側面承認武術不如搏擊!拳迷:武林之恥

之後他們又說道:擂臺以技擊實戰表演爲王,傳武訓練以健康、防身、挽救生命爲主。這更加說明傳統武術根本無法跟搏擊運動相比,實戰格鬥技巧在現實生活中也比武術實用,這是不爭的事實,馬保國團隊的發聲雖然是想爲大師被KO洗白,但卻透露了一個事實——武術不如搏擊。有很多練過武術的人只要看懂了馬保國團隊的意思都會認爲馬保國是武術的恥辱,爲了幫自己洗白側面的貶低了傳統武術。

馬保國稱功夫不分高低,卻側面承認武術不如搏擊!拳迷:武林之恥

這條消息下有太多人都在噴馬保國,但我們還是能看到有四個很扎眼的字“武林之恥”,其餘罵大師的髒話我們就不一一列出了,馬保國或許一生都活在幻想中,幻想自己擊敗了英國泰拳王皮特,幻想自己能跟張偉麗打三分鐘,幻想自己比雷公太極更懂實戰。

文/顏小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