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纽约科学院主办的网络研讨会上,休斯敦月球与行星研究所的天体生物学家和地球微生物学家肯达·林奇提出了一个计划,称基因工程应该在人类殖民太空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将人类的基因与动物优秀基因相结合,以应对复杂的火星以及更严酷的木卫和土卫环境!

改造人类基因适合行星与削足适履

其实改造基因适应行星环境,并不是NASA的专利,而《超能泰坦》早就在科幻片中已经实施过了,大意是地球受到核污染影响,大部分地区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并且未来将蔓延全球,因此科学家组织了一批退伍军人参加了一项研究,目的是改造人类以适应土卫六泰坦的环境下生存。

在基因改造下,这批人类的各方面潜能都被开发,进展非常顺利,但淘汰率很高,最后剩下男主被送往泰坦,当然各位不要对本片抱有太大希望,这部片从头到尾婆婆妈妈,实在难以从头看到尾,不过这思想倒是不错,改造人类以适应未来行星环境!

不能改造行星吗?

一直以来人类计划都是改造行星以达到宜居环境,而且还制定了庞大的行星改造计划,比如改造火星,因为火星直径差不多是地球的一半,一天也几乎24小时,还有一个薄薄的二氧化碳大气层!但火星极冠有大量的水冰和二氧化碳,改造难度也不是特别大,主要是需要一个人造磁场避免改造后的大气被太阳风剥离!

火星极冠

当然任何行星级别的改造都是成千甚至上万年,从这一点来看,买一双合适的鞋和削足适履的选择上,还真是后者比较容易,毕竟这鞋子没得选,而改造时间太久,因此只能折腾人类自身了!看来这科学家还是非常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厚黑学真是用得炉火纯青。

哪个优秀物种基因将会加入人类基因?

火星环境只有1%的二氧化碳大气层,人类也不可能直接在地表生存,因此将会制造出大规模的避难所,比如火星殖民基地以供生存,但在强大的基地也有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也就是火星辐射将比地球上高出几个数量级,因此在火星严酷的辐射环境下生存,可能是一个需要现实考虑的问题!

为人类增加抗辐射基因

纽约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克里斯托弗·梅森称,将缓步动物的基因改造后插入人类的DNA,使人类获得这种杀不死的动物的优秀基因!

水熊虫

水熊虫就是缓步动物的俗称,身长最小的大约50微米,最大也不过1.4毫米,主要生活在水中的沉积物以及潮湿的土壤和苔藓植物水膜中,全世界大约有750多种,几乎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水熊虫是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在超过沸水的温度下能存活2分钟以上,或者零下200℃的极端低温下,都能生存几天,如果是-20℃,那么可以存活30年以上,甚至在太空中也能生存很久!2007年欧空局将水熊虫送入了太空,让它们直接暴露在宇宙辐射下,结果是68%水熊虫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令人佩服的是回到地面后仍然可以繁殖后代。它们是地球上唯一经历了宇宙空间环境仍然可以生存下来的物种。

科学家对水熊虫的基因垂涎三尺

水熊虫的这种特性实在太适合火星以及木卫和土卫上恶劣的环境,梅森称,如果人类到达那里却没有防护措施,那么很快就会被宇宙射线杀死,当然即使有防护条件,那么长期的辐射环境也将破坏DNA,可能将永久性被改变,并且可能产生不可控因素,这一点在NASA对在国际空间站呆了一年多的宇航员史考特和他的同卵双胞胎兄弟的DNA差异上的研究可有不少收获。

现代基因工程的进步已经可让人类达到这一程度,比如早先展开的动物克隆研究,已经最近正如火如荼展开的干细胞研究,都已经走在了最前沿,但无论是干细胞还是基因替换这些想法,都不得不面临一个非常严重问题!

伦理道德允许这样做吗?

一直以来这就是一个灰色地带,尽管干细胞研究未来将可能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现在在伦理上就无法获得认同,比如干细胞的胚胎早期发育几天就被认为终止,当前是可以到半个月左右,未来日本干细胞研究将申请超过30天的研究,时间越来越久,公众也在一步步接受这个研究的底线!

这看起来是一个好趋势,毕竟从人类自身发展来考虑,这种前瞻性的研究必须要被支持,但我们必须警惕的是,这个基因加入人体后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会出现恐怖的生化人吗?也许会,因为这要看研究技术掌握在谁手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