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考研,已經畫了一段時間快題,老師說景觀功能性解決的可以,節點也很豐富,就是路網很醜,沒有形式美,一條路只能看到功能卻沒有設計。這個是做的一個真題,有一些錯誤還沒有改正就先放上來了,但是路網缺點就很清楚。 整條路沒有設計感,老師說四仰八叉的,每次畫完也覺得很醜。


前天剛剛給iPad配了根筆,也好久好久也沒有畫快題,嘗試用iPad勾了勾草圖,在你原來的基礎上改繪,主要在形式上按照我的感覺嘗試優化了一下。(附上我們倆的圖)

畫完看看也不算很理想,感覺先是景觀結構不是很清爽吧,主次關係弱。場地西側我強化了你開敞式的處理方式,按我本意可能會做硬質的樹陣了,接住西側教學樓的人流。景牆也不要這麼多,太猛了。

對了,想問一下這是哪一年哪個學校的真題呀?教學樓的輪廓和出入口好像沒有看到。你中間那坨水是現狀就有還是你自己扣的呀。設計條件我不是很清楚。。。

橢圓形的大節點改改位置,和中間水面或者右側大水面(還是河流的)關係更緊密一些會更好。或者在西側和教學樓主要出口有個對位關係也行。

中間的小水面死水,我又開了一個口子接出去,邊上用台階 石籠 水生植物做起來,意淫成校園水體凈化的示範段。

以上不一定是合適的方案思路,因為我也不知道題目要求和條件。

再說形式。

1,道路和道路/場地交接,正交就乾脆的90度,斜交就明顯斜,通常應該避免曖昧的角度。

2,曲線的原路,盡量大弧線去切,有一定變化,但半徑不要忽大忽小太誇張。

3,注意一組弧線之間的關係。

4,注意一組折線之間的關係。

5,原路分級,清晰。

6,路與同級路接,路與次級路接,路與節點接,

路與節點對著接,路與節點順著接,路被包含在節點中。。。

這些關係做豐富,就是點線面的組合。

7,圖面選用的形式語言應該整體上統一,我現在改的也不好,一個是直角折線在這裡不太搭調,折的太複雜,二是曲線和不規則折線倒角比例分配沒主次,半對半了。

感覺沒講完,卻也不知道講什麼了,大家補充吧~探討學習下~


唉,為什麼知乎不給我推薦有趣的東西了。睡不著刷一下來來回回都是你這圖。乾脆說一下好了,會不會被刷下去?

以下意見,都是快題思路,不代表設計思路。二者有通用地方,但是也有所差別。比如寫文章,設計好像文章寫的好不好,快題則是看你字寫的好不好。這是當年老師說的。

先說整體

1 交通看起來解決了,我不太了解題目,看著還行吧。但是路的設計沒解決。交通和路是兩回事,我理解,交路是路徑,路是形態。

建議:所有的路,只要是一個級別的,就用一種形式。這裡建議一級道路用大弧度的曲線。千萬畫好了,路要一樣寬,現在因為筆法練的不夠,有寬有窄。這個如果嚴重了了說是要命的錯誤。雖然這圖不算嚴重,但是以後注意。

2 整個圖面疏密關係不夠突出。現在整個圖太滿,刪幾個節點都不過分。看起來不幹凈,不舒服。

建議:多做剪法。該空的地方,空大一點,特別是水邊。該密的,再密一些。這樣有亮點。

3 線條再練練。不夠準確。

細節地方

1 那個橢圓的場地很奇怪,要麼刪掉,要麼和左邊的場地連城一片整體。縮小一下體量。

2 是否有必要引水?一個簡單的綠地是不是更好用?我不了解是否東側已經是水了?如果東側的水面很大,這裡就不用引水。你在大水面邊上看小水面是何目的?或者像之前有個朋友畫的圖那樣把水聯通,這樣東邊的場地算一塊島,感覺合理一些。

3 還是水,引水也行。因為我不了解題目,就算是行吧。你這水型學的哪個古典園林?太複雜了,沒必要。水體不大,邊界線條不要整那麼多彎彎繞,一不好打理,二景觀效果其實體現不出來多少,因為沒多大。好的古典園林每一個彎都有目的,不是隨便的,你可以再研究一下他們的觀景位置和拐彎的關係。

4 依然是水,古典小水面要看不到源頭,不知道水從哪來從哪去,這個沒處理好,一堆彎彎繞,不明確。一兩個就行了。或者源頭附近加一座橋。目的是為了擋視線。或者種滿樹。

5 沒想到吧,還是水,小水面上要有明暗對比,不是讓你上色,水邊大樹的樹影會倒影在水裡變成暗,天空倒影水裡變成明。所以有明暗,這樣好看。現在水面兩邊看起來差不多,很單調。

6 雖然是節點,但是主要還是水。如果你挖了水,那水一般是場地的重點。水邊的觀景點現在處理非常不足。人從哪來,在哪呆著舒服,要看到哪去?現在的位置不好,我一眼看不到你主要水邊的觀景點在哪,同理,觀景點水面對面的景色沒有打造出來,起碼一個地形加者植物組團吧?或者一片開闊草坪後面加個組團吧?現在很不明確先,另外,不要用一個場地去看對岸的另一個場地,那就沒意思了,本身水面就小。

7 道路節點是否有問題?道路交匯特別多的地方,附近肯定有節點,這點不夠。所以節點的安排還是有點問題。有時候這種節點不要單獨做,和別的本該有的節點結合。

8 大水面節點?東側水邊的棧道還是什麼的,太複雜了,簡單一點,人要看外面的景觀,不是看棧道。簡簡單單一塊板子幾棵樹也比這麼亂的要強。

9 植物要成片的種才有看頭。這是快題哦。

最後說幾點,金角銀邊草肚皮,關注邊界和過渡的地方,不要在肚子正中央做一堆文章,那是天安門!是中山陵!

畫的東西要明確,一種路,一種形式。每一個彎都要拐的有說服自己的意義。不要像霧像雨又像風。線條再練練會好很多。


大致按照你的整體框架重新畫了兩個草圖,只是單純改形式,不代表我認同你說的方案景觀功能性沒有問題,不回答不糾結方案問題,只回答形式感。

形式感其實就是圖形美感,只不過在景觀設計方案里不能這麼直接等同。

單純的圖形美感,我後來學習最多是平面設計,因為平面設計師在圖形語言方面是做的非常棒的,有興趣可以打開我的頭像看看,自己簡單設計的logo,比例和細節還有待推敲,但大概是這個意思。

而學平面設計的時候學到一句話,相似,重複,協調的本質是重複。

被過度神化的黃金分割,藉此聊聊標誌設計。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這句話,我覺得完美解釋了形式感的問題,以前在做平面布局的時候,畫結構線的時候,用的最簡單的辦法是找平行關係,找母題,通過這兩個去塑造形式上的整體感,但這個沒辦法解釋不平行的時候依然存在的形式感,就回歸了上面那句話,塑造相似性,產生重複,讓畫面協調。

你仔細看,無論是建築立面,城市規劃總平,漢字logo,都是如此。

相似,重複,協調的本質是重複。你的圖問題似乎也就明確了。

還有要說的就是,圖形越完整,形式感越強烈,怎麼理解。

當年前海競賽輸給科納JCFO(方案就是上面的那個圖)的OMA的方案,是不是特別顯眼,一個整圓形,落地的也有,黑川在鄭東新區做的也類似。我記得aecom做過一個公園,也是用的一個整橢圓。

這種完整圖形是非自然產物,在自然界中是基本看不到這樣的造物的,和自然元素並至的時候,就非常的凸出或者說突兀,自然就會非常醒目,非常搶眼。

但是我從不建議在大尺度去運用這樣的設計手法,奪人眼球,極具記憶點,但槽點多多,鄭東新區堵車,可以去體會一下。我建議是在小尺度,正常地面上,人肉眼可見的,朱育帆老師的北京cbd公園,是個正面例子。


這題好熟悉。。。我當時還不知道快題到底是啥。。。現在嘗試說說路的小毛病(微觀體感)。

一級路:右上角別開口引路,因為不知道空白是什麼。左下角那個路離旁邊入口廣場好近,可以把廣場改得小一點,要麼就離遠一點……總之協調一下。

二級路:和濱水平台連接得有些突兀。而且有兩段台階好像沒考慮無障礙。

三級路:雕塑小廣場,既然已經挨著另一個入口廣場就通一條路好了。還有山包那裡,路太陡,等高線好像不能穿平台。


單說路,大小寬度比例,以及等級都不對。

再說為什麼覺得沒有形式感,因為整體都沒有形式感,布局不合理、功能也很亂。沒有能雜糅功能和形式的時候,老實畫個泡泡圖,搞清楚場地功能關係,景觀的結構都沒有。

那麼首先設計構思布局的順序是怎麼樣的呢?

以下我說的是基本操作,常規手法。

首先的首先,設計是解決問題,學校的快題太多都是在考慮畫法技巧,對於本身設計來說關注很少。這能培養出來什麼樣子的學生呢?

第一,知道尺度

比如這個公園綠地、看來有體育場地,看你比例長度大概2個半籃球場,70到75米,進深1個半,40米吧,3000方以內的體量。

第二,場地信息

看你場地應該是學校旁邊的綠地、臨水。那我們知道了用戶人群,學生為主。可能還有這個城市來玩的當地居民。至於老師,要是大學不會有老師來的。但可以考慮吸引他們來。知道了人群,位置,以及特殊性(靠近體育場地,有水)籃球場邊上是個湖?打完去洗澡嗎?

第三、功能定位

自己想想學生需要什麼場地,這個場地到底是個幹什麼的?小遊園?大廣場?搞清楚這個之後,再想想場地空間,無非這麼幾個,開放場地,比如社團活動,集散,組織開會,紀念性廣場等等。半開放場地,小範圍討論,半私密空間。私密場地,談戀愛的,背單詞的。這特么的有個湖,重點就是怎麼和湖產生關係。這就有經典的三段關係了:學校和水的關係,人和水的關係,陸地和水的關係。整個學校和水產生的關係都發生在你這個場地上,人要和水接觸也在這裡,水和陸地發生的關係比如駁岸,也發生在這裡。你說巧不巧?

第四,結構

搞清楚功能定位以後,這裡可能是一個供休憩遊覽的臨水綠地的存在,以綠化為主,局部廣場或者平台空間的形式,供學生聚會,戀愛,集散,休息的濱水空間。那麼從結構上來說,首先需要一個主軸,把入口廣場,對景空間,功能性大草坪、以及湖邊亭廊串聯(形式可以變,但是我打賭你變不出來更好的。)主軸不但搞定了你的主要功能場所,還把主次分好了,基本上開放的空間都會在主軸上,就好比人有了脊柱,基本不會跑偏。次要的功能,比如半私密場所,和私密場所,放在旁邊什麼地方,但是能看到湖是最好的。

你的主入口廣場尺度迷人不大不小,沒有對景,空間收放尺度沒有,水系應該會是一個臭水溝。木棧道這麼多卻不知道要走到哪裡去,缺少焦點。

第五,你看在我看來到第五步才到你提的問題。所以對你來說不是線條的問題,是思維的問題,還是學生沒關係的。前面的分析在我腦子裡可能5分鐘就判斷出來了。慢慢練

好了開始說問題、你所有的元素、都不統一、非常亂,我現在和你說的是基本款,如果你用曲線,所有的大框架都用曲線,折線就都是折線。場地不大就更要統一設計語言。不要去看大師的東西,去學。還沒有到那個程度。如果你能統一元素,那麼肯定畫面會很好看了,那你要說了,我就想有點變化呢。很簡單,在小節點,局部的空間採用一點別的形式,不會影響你的整體。

第六,找圖片

雖然是快題,但是我敢肯定,你看的太少,多去看文本和意向圖案例。別說什麼我要原創,你目前,還沒有那個能力。有人一輩子都不會原創,也不妨礙人家的能力。多看多儲備,量變會引起質變。能抄好,就很好了。


我一開始畫快題的時候,方向不對,先畫路網,畫的時候感覺怎麼畫怎麼丑,一張A1的圖,我扣路網能扣四個小時。你沒看錯,就是改路網形式,改四個小時,因為就會一直覺得不好看!直到後來才發現是自己設計思路和偏向重點有問題。路網不是改形式改出來的,而是依據功能布置出來的。形式只是一部分,重要的是功能。功能合理了,路網布置就合理。然後其次才是形式的事情。快題的風格和舒適感與語言形式息息相關,而路網的形式也只是一部分。大的關係把握好了,快題圖面整體的風格就出來了,路網本身的形式問題其實就弱化了。

先講路網的形式美與什麼有關係:

1-比例與尺度:道路大弧小弧的尺度,一級路二級路的尺度

2-變化與統一:整體形式風格統一。語言形式保持統一,比如以彎折線為主,折線、自然曲線為輔等;在畫自然曲線的主路時要注意大弧和小弧的對比,注意不要將弧度一樣的線組合在一起,要在功能滿足的基礎上有所變化

以下是提高路網形式的方法:

1-抄《北京優秀園林集錦》裡面一些園子的路網平面圖

2-抄設計文本、案例裡面的路網,一定要把握好比例關係

3-抄好看的景觀節點設計,提高整體的風格形式


形式追隨功能,大部分時候形式問題的本質都是功能問題。

你把你這圖蓋張草圖紙改繪一下,去掉所有非必要的裝飾性要素,只保留硬軟質分界線、水線、建築線和場地分界線,問題在哪就很清楚了。

哦,再補充一點,根據你目前圖紙上的信息,根本就沒辦法判斷你的功能組織是否合理,周圍是啥都不知道,題目要求也沒有,說出來點評的都是腦補臆測的胡話。

順便送大家一句埃克博的名言:「美是結果,不是目的」。


【0426】我覺得葉子和海栗分別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給予了充分的回答。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完美的答案了。但是我想著是不是還有一些細節可做一些補充。等我有空在回答吧,畢竟是個上班狗呀。


形式感?

就是好不好看吧,一般畫直線,或者曲線,還有斜線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