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要同化我,我不想屈從他們。


那你就告訴他們,什麼叫道不同不相為謀


跟我之前的一段經歷有點相似,想寫一下。

在我高中時,父母希望我考公務員,封官拜爵,可能源於雜文看多了,覺得那種環境有點黑暗,我現在還記得有一篇介紹山西黑煤礦的文章,人不如狗,當然我自己對封官拜爵也不感興趣,所以自己的路當然自己走了。過去了十年,以現在的角度去看,其實金錢官位和精神文化是可以和諧共生的,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最高的還是做入世的隱士。「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忙碌之餘看一場電影、登一座山峯、讀一本好書,偷得半日閑,我覺得甚是美哉。「忙碌」,自然是為了生活,無論是當碼農、做工地狗還是當公務員,其實本質還是一樣的,只是生活的一種形式,謀生的一種手段,我喜歡在忙碌中展現自己的價值,賺到必要的生活費用。「半日閑」,自然是追求的一種精神文化,我不知道你所追求的精神文化是怎樣的,是寫作?彈鋼琴?當演藝家?我所理解的精神文化是精神上的一種支撐,能使你感到愉悅,能使你獲得更高的生活情趣,從而激發你對生命的熱愛,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坦然的活下去。從現實看過去,從政的都是一些很優秀的人,古代的科舉,今日的國考,都是萬裏挑一,我覺得他們的精神文化層次不會低,就如我的偶像之一「曾國藩」。說了這麼多,主要說明的就是對追求金錢官位要去正面看待,不要太抵觸,活在大世界中需要適應大世界,畢竟風花雪月的同時也離不開財米油鹽,這就是生活。在追求金錢官位的同時,也可以構築自己的小世界,就是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至於這個小世界是被大世界壓垮還是漸漸變大,就看個人修養了。

對於你說的問題,我認為你可以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實現自己的價值,你父母看到你過的不錯,自然也就不會強求你拚命追求金錢官位了


精神文化第一大要素是,先不要把自己餓死了。如果可以,你可以拋去世俗找個荒山過精神世界的生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精神追求也需要物質支撐喲


你父母是你父母,你是你,追求你自己追求的東西不就得了,這個世界有太多孩子和父母價值觀不同得了,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堅持自己的本心即可。


等你長大再說吧


嗯,平衡兩者吧!


不用他們的錢。

over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