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內容來自羅爾斯的《正義論》。

約翰·羅爾斯,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被譽為20世紀英語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之一。一生致力於研究正義的起源、演變、以及對應的制度建設。代表作正是今天介紹的《正義論》。

羅爾斯

《正義論》被譽為二戰之後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倫理學著作之一。在書中,羅爾斯以「正義」為底層邏輯,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完美的理想社會。

但他的論述遠遠不止於此,而且大大異於柏拉圖、盧梭等其他西方思想家。我們提煉了書中的核心觀點,分享給你。

1,一個最好的社會應該有共識,並且按照這個共識來進行社會組織和運作。這個共識還要具有長期的穩定性。沒有共識,就沒有共同價值觀,就失去了達成契約的底層邏輯。

2,這個共識應該是:社會的目的是滿足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即正義的共識,而非功利主義價值觀(少數服從多數,演算法決定一切)。少數服從多數,看似民主,但民主從來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以民主的民意犧牲少部分的利益,會導致嚴重的不公正。

3,共識執行「最小最大的自由原則」。最小自由,基本權利首先得到滿足。包括基本生存權:工作、住房等基本條件。還包括法律上的自由、平等。比如房價過高,靠正常工作幾乎需要一百多年才能買房。還有天價醫療。這就沒有滿足最基本的需求。

4,「最大自由」是社會提供讓個體充分發展的機會。亞裏士多德的論述:能力得到越充分的發揮,個體的享受越多。而且發展機會平等開放。

5,實現這個共識,制度上的「平等」要得到落實。優勢資源獲取機會的平等開放,比如財富和權力。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上等人。

6,平等的心理基礎,是同情心的存在。同情心是公共道德的基礎。有同情心,社會陌生人之間才能建立連接。公共社會才能得以成立。

7,財富分配方面,要考慮到「努力值」。除了按價值分配,也適當考慮計算努力程度。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社會分工中,有些體力、腦力密集型工作,需要考慮到個體的努力值,並將其納入分配考慮參數中。僅僅按貢獻值分配,勞動密集型工作者會感到巨大的不公正。

8,向弱勢羣體傾斜,這是一種對出生不平等的補償。(因為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一樣的,那些先天在體力、智力上有缺憾的人應該得到社會的補償。應該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卓越的天賦和優越的出身是一種社會資源,不屬於個人。

9,嚴重的不平等得到政府的遏制。巨大的收入差距,明星天價片酬等問題。這些需要有效遏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