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期某主持人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引發了對癌症患者赴美就醫的諸多討論和爭議。例如美國癌症治療生存率是否真的是我國的兩倍?醫療費到底有多貴?中產階層收入是否能支撐在美長期就醫?該主持人的癌症類型在美國治療是不是最佳選擇……各種討論說法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患者和家屬有就醫自由,具體案例就不做任何點評了。

美國醫療很貴,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但到底有多貴以及貴在哪裡可能就沒什麼概念了。一些海外醫療中介卻樂於編造「一萬美金在美國治癒癌症」的類似虛假故事(癌症治療後5年內不複發才叫治癒);編造我國醫生醫術差,去美國遇到神醫,用到神葯的小說中的常見橋段。一些中產家庭一開始不了解癌症需要長期治療和長期經濟支持且越到後期(藥物)治療費用越貴,受到這種錯誤信息的誤導去美國接受癌症治療,花費了數百萬,導致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後續治療都難以為繼。我們碰到這種情況不止一例了,覺得有必要正本清源,看看美國癌症醫療到底有多貴,貴在哪裡,有美國就醫願望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評估能否承擔美國的癌症治療費用。

不多說了,講述個案不具備代表性,直接呈上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收費讓大家來了解美國癌症醫療費用吧,希望有助於有意赴美就醫的癌症患者和家屬獲取正確信息。梅奧診所

是美國最好的綜合醫院之一。各位也可以通過梅奧診所官網鏈接costestimator.mayoclinic.org直接查詢相關價格。

本文中所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都用1美金兌換6.9人民幣進行計算。至於為什麼說美國癌症5年生存率是我國的2倍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將在後續文章和大家討論。


關鍵信息

  • 中國癌症醫療貴在(進口)藥物和器械,然後是其他治療和檢查,而美國癌症醫療方方面面都很貴,即使對美國人也是如此,有醫保會好點。
  • 美國醫生門診及醫護人員提供醫療服務收費比我國相關費用可能高出300-500倍。美國一次門診上萬人民幣,一次化療靜脈輸注(不含藥費)一兩萬人民幣十分常見。
  • 美國手術的費用約為我國手術收費的10-20倍左右。美國放療的收費約為我國放療收費的4-10倍左右。
  • 美國化療、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的價格,根據藥物的不同,約為我國的1.5-3倍。
  • 美國影像檢查、血檢等檢查費用約為我國相關收費的10-20倍。
  • 癌症診療中,門診及醫療服務無處不在,國內因醫療服務價格極為低廉,因此一些服務常不收費或計費次數遠少於實際服務次數。但美國門診及醫療服務收費比我國高出300-500倍,不會少收的,且很難提前準確預測需要接受多少醫護人員服務。赴美就醫要充分考慮相關費用的影響並做足準備,不可忽略。
  • 赴美就醫醫療總花費由癌症類型、癌症分期、患者總體健康狀況、治療類型和時間長度等因素共同決定。
  • 通常而言,單次赴美癌症就醫,建議準備數百萬人民幣較為合適,窮家富路嘛。
  • 癌症隨生存率提升成為慢性病,需要長期接受診斷和治療。打算多次赴美治療的話,建議將該癌症患者的長期治療預算定在千萬人民幣左右。
  • 癌症診療不急在一朝一夕。較為務實的患者和家屬,可在獲得美國醫院第二診療意見(second opinion)後再決定赴美就醫事宜,有助於提前了解治療方案和時間長度、治療預期、安排家屬陪護及準備資金。通過一些中介掛個洋號就赴美就醫,難免陷於被動。

參考梅奧診所,看看美國醫生門診以醫療服務收費

我國北上廣醫院的一次專家門診,大部分都在人民幣30-300左右,當然更便宜更貴的也有。因此癌症患者在國內就醫時,門診費以及醫護人員服務收費(對比檢查、治療等費用)幾乎是忽略不計的。而美國門診以及醫療服務費用是我國相應收費的300-500倍,這導致赴美治療的患者往往對美國這方面的費用支出存在巨大的認知盲區和誤區。

而且美國這些門診諮詢和服務,需要不需要,需要多少次,主要依據美國醫院的醫療操作流程規範和要求、患者的情況等多因素決定。醫院不是飯店,需不需要服務不以患者和家屬的意志為轉移,實施醫療服務和流程操作都不會提前問患者了:我們這個服務(菜)xx美金一次,你們需不需要啊?

例如美國有放療物理師諮詢這一收費欄目,梅奧診所的一次諮詢收費約在550-800美金(合人民幣3700-5500/次),因為放療物理師確實能比放療醫生更好的溝通放療計劃和劑量的事情。但是這項收費欄目我國是不存在的,在我國放療醫生和物理師分別花幾個小時進行靶區勾畫和計劃設計,一個患者的收費也就是在幾百人民幣,基本可忽略不計。


梅奧診所醫生門診費(常規門診):

新患者:一次門診收費在430-650美金左右,合人民幣3000-4500。

常規門診:一次收費約在美金700-950,合人民幣4800-6600。

患者門診複查:一次收費約在美金255-416左右,合人民幣1800-2900。

梅奧診所癌症相關門診以及醫療服務收費示例如下。這只是選取的幾個示例,醫療服務存在於癌症診療的方方面面。

1、梅奧診所質子放療醫生門診諮詢:一次收費在美金1479-1672,合人民幣10200-11500。以我國最好的專科腫瘤醫院之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為例,(光子放療和質子重離子)放療專家門診(副主任或主任醫生)收費:專家門診RMB 40-50,特需專家門診在人民幣198-398。所以梅奧診所專家門診收費約我國相應收費的30-300倍,當然他們門診諮詢的時間相對長一些。

2、梅奧診所放療物理師諮詢:一次收費約在美金550-718左右,合人民幣3700-5500。放療物理師是計算腫瘤患者所需的放療劑量的。這在國內是沒有相關收費的,物理師也鮮少有機會為患者提供當面諮詢,都是默默地充當幕後英雄。

3、放療過程中放療醫生的管理服務:一次收費約在美金1042-1118,合人民幣7200-7700。我們在「搞清楚放療流程,明明白白的接受放療」講過,放療一療程時間約為5-7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每周至少諮詢放療醫生一次,更新自己的情況。在國內,放療期間這種費用經常是不收的,患者和醫生約好時間,直接去辦公室找醫生即可;或者有時通過門診挂號諮詢醫生。

4、護士進行化療輸註:梅奧一小時收費在美金653~美金851(不包含化療藥物費用),合人民幣4500-5800元。而上海輸液是按照一天幾十塊來收的,材料、護理、人工啥的合計一天收費人民幣100左右。這項收費,美國相當於我國的400-500倍或更高

說下美國化療輸注的收費規矩,因為很多時候化療輸注不止一種藥物,不止一個小時。梅奧診所化療靜脈輸注1小時的收費在美金653-851元左右。這個收費標準針對的一般是一種藥物,每多加一種藥物有可能再按此加收費用。雙葯的話,1小時化療靜脈輸注可能預計要支付約1500美元。如果輸注同一種藥物或其他藥物超過1小時,那麼每增加一小時要額外支付數百或上千美元,依此累計。

一般來講,一次化療輸注需要的時間主要由人員操作(藥物製備、沖洗等)以及化療藥物因葯代動力學、毒性反應等導致的硬性輸注時間來共同決定。例如常見化療藥物紫杉醇輸注,通常要求滴注時間大於3小時,而奧沙利鉑輸注時間在2-6小時。

癌症醫療作為一門特殊的生意,各國醫療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背後的經濟因素驅動的。美國醫院連護士的化療輸注都按小時收費,說到底是因為美國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和尊重專業的國家。專業人員大都是按小時付費的,例如律師,各類諮詢顧問等。其實在我國律師等行業(甚至包括中小學學生的補習班)也都是按小時收費的。但總體上我國是不尊重專業服務,認為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葯和器械才值錢,醫護人員醫療服務常常不被尊重,我們的諮詢服務也常常不被尊重。

所以美國醫護人員願意服務不是沒有道理的啊,經濟驅動力足,個人價值被極大尊重。有患者回國後對我們說,美國醫生來病床噓寒問暖,患者和家屬當時那個感動啊:美國醫生這態度這服務,比國內強多了。回頭一看賬單,喲,這次醫生拜訪服務費近1萬人民幣。

我國很多醫療服務要麼不收費,要麼收費極低,很多時候國內醫院也不和患者較真這些費用,國內就醫基本上這部分的費用可以忽略不計的,大家都主要計算治療的費用。但這在赴美就醫時,很容易成為費用預計的盲區,因為醫療服務不像檢查、手術、藥物等直截了當,也不可能準確的預計服務類型和次數。


為什麼美國門診和醫護人員醫療服務收費這麼貴呢?

因為美國醫護人員收入高,醫院相應的人員支出也高,尤其是美國醫生,當然收費不能低。美國醫生的精英制教育、高昂的學費、培訓時間較長等因素都導致美國醫生收入較高。費用高是對專業人員提供高價值服務的一種經濟上的認可。

根據美國勞動部的統計數據,2017年美國醫生中位年收入20.8萬美金或以上,合每小時100美金;美國腫瘤醫生的中位收入更高,因為癌症醫療更賺錢。美國醫院除了支付醫生每小時薪水外,還要支付福利、培訓、辦公場地、管理等各項其他成本,因此一小時醫生門診或諮詢,醫院收取約500-1500美金甚至更高也算是較為合理的。大家可以在美國勞動部相關網站bls.gov/ooh/healthcare/查詢醫療行業人員中位收入。

例如,放射治療師,2017年中位年收入80570美金,收入合每小時38.73美金。

註冊護士:一年中位收入7萬美金,收入合每小時33.65美金。


美國癌症檢查費用:參考梅奧診所相關收費

一次PET/CT掃描,梅奧診所收費約在5000-7000美金,合人民幣34500-48000。上海一次PET/CT檢查收費在RMB 7000,美國收費約為上海的5-9倍左右。

一次腦部磁共振(增強或不增強),梅奧診所收費約在4200-6000美金左右,合人民幣29000-41400。上海一次腦部磁共振收費在RMB增強860元,平掃500元。

一次胸部增強CT掃描,梅奧診所收費約在2000美金,合人民幣13800,上海一次增強CT(64排及以上)在RMB 834,約為上海收費的17倍。

一次胸部X光檢查,約在200美金,合人民幣1380。上海約在RMB140,美國收費為上海的倍左右。

支氣管鏡檢查:一次收費約在$7000-12000左右,合人民幣48300-82800。

檢查費可能會包括心電圖、血檢、麻醉、支氣管鏡手術、醫生諮詢、病理檢測的費用,不含基因檢測。


美國接受藥物治療所需費用:參考梅奧診所

患者赴美之後,美國醫院在開始確定治療方案之前,基本上都要求國內患者重新在美國醫院接受影像檢查和血檢等,有時甚至可能需要重新確診病理。這主要倒不是為了多收費,主要是因為:1)兩國醫療體系不一樣,美國醫院需要根據患者最近期的醫療狀況確定診療方案。否則一旦有醫患糾紛,美國醫院並不佔理,當然實際上基本上沒人這麼做就是了;2)美國醫院和患者相關的所有醫護人員,可以隨時從醫院的信息系統(HIS系統)和影像系統(PACS系統)調取患者資料,便於實施後續診斷和治療。

如果是接受化療,相關的費用組成如下:

梅奧診所收費:

化療靜脈輸注1小時的費用(不含藥費):美金653~美金851,即每小時為人民幣4506~人民幣5872。醫療服務費部分講過,一般來講,一般來講化療輸注需要幾個小時,可能需要不止一種藥物,這都會累積計費。

美國化療相關費用說明:

化療總費用取決於癌症的類型、個體情況、使用的藥物方案、給藥方法和規定的時間長度或需要的治療次數。通常來講總費用約為10000美元至200000美元或更多。

根據化療藥物的不同,化療藥物本身的價格差別很大。例如,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研究,取決於藥物的不同,乳腺癌化療藥物的一周期/一輪可能需要900-15000美元。如果添加生長因子支持以減輕副作用,這個費用將增加4000到30000美元以上。根據Cori Vanchieri等人2005年發表在《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取決於藥物不同,用於晚期結直腸癌的聯合化療方案在8周的費用通常可以從近12000美元到30000美元不等,這是10多年前的價格了,現在應該還要貴。但是新葯通常花費更多。

2015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Research一項研究發現,從1995年到2013年,在調整通貨膨脹和生存利益之後,抗癌藥物從上市開始價格每年增長10%。

貧血、感染和白細胞計數低問題等嚴重化療副作用所需的醫療護理可大大增加總成本。例如,根據201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信息,在研究的一組患者中,每種類型的併發症每月花費大約2000到4000美元。

Michael J 等人2006年對乳腺癌化療相關嚴重副作用費用的文章顯示,乳腺癌確診後一年內住院或就診的化療受者中,發燒或感染佔8.4%,中性粒細胞減少或血小板減少佔5.5%,脫水或電解質紊亂佔2.5%,噁心、嘔吐或腹瀉佔2.4%。貧血佔2.2%;全身癥狀2%;深靜脈血栓或肺栓塞1.2%;營養不良0.9%。化療患者因與化療有關的嚴重不良反應(每人每年平均$1271))和門診處理和護理(每人每年平均$17617)而費用大增。研究表明年輕的,商業保險覆蓋的乳腺癌婦女化療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可能比大型臨床試驗報告得更為常見,並導致更多的患者痛苦,醫保支出也比先前估計的要多。

其他費用:癌症患者需要定期隨訪,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進行檢查以檢查是否複發。通常而言,患者通常需要在頭兩三年內每隔三個月左右就診一次,然後每六個月到一年就診一次。可能還需要進行血液測試、MRI或CT掃描或內窺鏡檢查等。後續隨訪費用從2000美元到6000美元甚至10000-20000美金。

美國醫藥分離,化療一般在醫院進行,但處方的靶向藥物和一些免疫治療藥物可在醫院外藥店買到後口服或輸注,美國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價格可通過goodrx.com/進行查詢。


如果是接受免疫治療,相關的費用組成:

免疫治療藥物Opdivo價格:美國4支100mg/10ml價格最低$10,423,即單支最低$2606(合人民幣18000),國內審批價格RMB 9260,美國約為國內2倍。


如果是接受靶向治療,相關的費用組成:

肺癌靶向藥物奧西替尼為例:1個月的用量30粒裝,美國最低$14552(RMB10萬),國內審批的價格RMB 51000,美國約為國內2倍。

對於有美國醫保覆蓋的患者,取決於治療計劃、化療是口服或通過靜脈IV或其他方法進行,化療/靶向/免疫治療等費用通常包括醫生門診費用、實驗室檢查費用和處方葯的費用,自掏腰包部分是Copay或coinsurance的10%-50%。不同保險計劃各不相同。一般來說,美國醫保是覆蓋化療的,但也有某些化療藥物或較貴的一些治療例如CAR T可能不被一些保險計劃所覆蓋。


美國接受放療的費用:參考梅奧診所

如果是接受放療,相關的費用組成:

梅奧質子放療收費:一次放療約6000美金左右,一療程可能需要30次左右放療,一療程放療加其他費用約在20萬美金或以上。

梅奧光子放療:每劑量單位$400-600,根治性放療一療程通常算60到80個劑量單位(Gy),有時也按放療加速器給出的劑量單位計算,此時在上述劑量單位上乘以一個係數,一般在1.5左右。我國一療程光子放療約在3萬-6萬左右。

對於醫療保險覆蓋的患者,放療的自付費用通常包括醫生門診、實驗室檢查和放療copay或coinsurance的10%-50%。醫保通常覆蓋放療,但一些保險公司可能不投保某些類型。例如,一些公司可能認為質子治療對於某些類型的癌症例如食管癌屬於試驗性質因此不予覆蓋。

對於沒有醫療保險的患者,根據癌症的類型、需要的放療次數,特別是所使用的輻射類型,放射治療可能花費10000-55000美元或更多。傳統的外照射便宜一些,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和立體定向放療SBRT費用可高達55000美元或更高(包括醫生門診,計劃設計和1到5次高劑量放療),質子治療花費更多。


美國接受外科手術所需費用:參考梅奧診所

如果是接受外科手術,相關的費用組成:

梅奧為例:部分肺葉切除手術(住院);收費約在7萬到9萬美金,合人民幣48萬-62萬。上海一台手術約為6萬左右,美國收費是上海的6-10倍。

這可能包括心電圖、血檢、胸部CT、麻醉、醫生門診、手術費、術後病理檢測等,也可能需要額外收取相應費用。


美國接受癌症綜合治療所需費用:參考上述費用進行組合

以初治肺癌患者為例:

如果是IIB,規範化治療為手術後化療或放化療(SBRT)綜合治療,那麼非常粗略的把影像檢查、支氣管鏡、門診、手術、化療等加起來,至少需要20萬美金,算上生活費、機票和中介費用,算30萬美金也不誇張。醫護服務的費用多少就不好預計了。

當然最後具體是怎麼結算的,還是要看了賬單才知道,醫院很多收費欄目是很鬼的,經常有一些怎麼看也不看明白的收費欄目出現在上面,很多人都搞不懂,這點國內外醫院都是一樣的。

頗有一些家庭還是可以支付20-30萬美金的。但是要知道癌症複發轉移這一特性,決定了後續還需要不斷的治療,而且越往後治療難度越高,花費越大。並不像其他疾病例如關節置換、心臟支架之類屬於可以用十幾年甚至終身可以不再換的。

雖然赴美治療癌症並不一定極大的提升患者生存,更不能確保後來不會複發轉移。但是癌症患者和家屬有就醫的自由。只是在考慮癌症診療費用的時候,一定既要顧及眼前,也要考慮長遠。主要在國內治療的癌症患者,如果生存時間較長,診療費花上千萬的也不是沒有,至於花幾十萬、幾百萬的癌症患者就更不在少數了,抗癌老兵(患者和家屬)是很清楚這點的。畢竟癌症屬於「有多少錢,就能花多少錢的」疾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癌症患者的長期治療預算,如果沒有千萬人民幣打底的話,需要慎重考慮去美國治療癌症。當然沒有千萬預算時,偶爾為之也是可以的,例如患者國內藥物全部耐葯,就是為了去美國接受國內沒有的新葯治療,且美國醫院確認可以提供新葯治療的話,去一趟是值得的。畢竟,有命才有一切。


為什麼一些中介不願意告知美國醫療費用貴?

為什麼一些海外醫療的中介總是宣傳「一萬美元在美國治癒癌症」的故事呢?因為畢竟富豪數目少,願意出去的就更少了,但中產家庭家庭多啊,拚命忽悠「美國治療癌症沒那麼貴」,客源總是有的。

赴美就醫的癌症患者,其費用花銷由多個因素決定,包括癌症類型、分期、接受的診斷和治療類型、治療時長、副作用大小、患者總體健康狀況等,費用差別很大。但從梅奧的收費來看,完整的影像檢查就可能高達15000美金,治療前後僅接受兩次胸部CT和醫生門診就大幾千近一萬美金沒了。怎麼可能一萬美元治癒癌症呢?而且癌症治癒的基本定義是:治療後五年內沒有複發。不是治療了就是治癒的,這點基本概念都不講不是虛假宣傳是什麼?而且中介收費和患者及家屬生活旅行費用也不低(2人的話生活費每個月8000-10000美金不誇張)。如果美國那麼信任中國醫院的影像和各種檢查而不需要重新再做的話,也不符合這些中介的故事中編造的中國醫生醫術極差,醫療質量極低的形象。

赴美前,美國醫院提供的費用估計往往和實際發生的費用差別非常大。一是治療方案不一定非常明確或會發生改變,二是很多醫療費用發生不以患者意志為轉移,這點國內國外都是如此。只不過國內費用高的就是那幾項,相對容易預計。

一些海外醫療的中介不願意過分宣傳美國醫療費用貴,有他們的原因:

1、患者/家屬一開始如果知道美國癌症診療這麼貴,而且癌症需要長期作戰,後續還要花很多錢治療的話,很有可能就不會考慮赴美就醫了,中介就沒生意了;或者不通過這些中介就醫了,省一點算一點。而且這些中介也不會一開始把話說死,他們會說: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花了幾萬,幾十萬的,有的花了幾百萬。等到美國了,即使還沒開始治療,就在診斷上花了幾十萬,患者/家屬也不能這時候離開啊:咬著牙到處借錢咱也得撐著啊!

2、美國治療費越高,中介的收費才可以越高。大多數人總是會根據對標的不同而進行調整,而不是根據自己獲得的實際獲益或對方提供的價值而進行衡量,正所謂水漲船高,肉越肥油水越大。同一個癌症患者的診療,我們看看中日美三種情況:

  • 患者在美國醫療費花了幾百萬,中介收幾十萬中介費患者/家屬都覺得合理。
  • 患者日本就醫治療費用只有幾十萬,中介費收個幾萬或十幾萬的,患者/家屬就不一定樂意了,雖然整體費用大大降低,療效也沒降低。
  • 至於國內就醫,我們提供頂級腫瘤專家的第二意見收幾千塊錢,幾個專家的多學科收費兩三萬,很多家屬都嫌貴了:搶錢啊,醫生門診費才幾十或兩三百呢,憑什麼第二意見收幾千,多學科會診收兩三萬啊!這就是對標不同導致。

3、這些海外就醫中介也沒打算做回頭客的生意,患者家屬錢花光了也不會再次找他們了。

此前有人說在美國「裸險」看一次病,北京一套房都沒了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有點印象吧。醫生的賬單116萬美金,醫院45萬美金,總計161萬美金(45+116)約合人民幣1110萬,這算不算天價就看各位身家有多雄厚了。


聽說美國付現金醫療費可以打7折?

確實如此。在美國用現金支付醫療費用的話,是有一定折扣的,不同醫院不同診療項目折扣不等。有美國醫保的患者,醫院後來找保險公司報銷費用的時候,保險公司經常會找理由賴掉一部分賬。醫院收現金算是落袋為安,因此一向有給現金客戶打折的習慣。但不同醫院不同診療項目折扣不一,不能保證7折。醫院越牛,折扣相對越小。

一般來說,對於能承擔得了美國癌症醫療費用、打算多次在美國治療的癌症患者和家屬,現金折扣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對於為了少數為了博一線生機,尋求新葯治療的患者,上百萬的醫療費,折扣多一點就算一點。美國醫療費折扣的價值和意義因人而異。

因為出國治療的患者大都是追求的先進治療,那麼我們以質子放療為例來看即使7折費用會如何。

假設醫院不需要(重新)檢測病理,影像及其他檢查15000美金,醫生及物理師諮詢各一次共計2300美金,靶區和計劃設計2500美金,放療用固定裝置1500美金,醫生管理費就算每周一次共計4400美金,質子放療一療程約為18萬美金。那麼總計至少為205700美金,按6.9:1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142萬,7折的話100萬。

質子治療費用約100萬,加上2個月生活費至少2萬美金,再加上機票費、中介費用等的話,約為130-150萬。但實際上可能會發生很多其他的費用,並且上述醫生諮詢、檢查、放療次數都是按不是按較高的進行計算。


在美國花這麼多錢值得嗎?

有人說:人家裡有礦付得起錢,人家樂意去美國治療!當然癌症患者和家屬有就醫自由。但很多時候他們的選擇並非基於充分知情和了解的情況下做出的。

在一些海外就醫中介經年累月鼓吹「美國5年癌症生存率是我國的2倍」來忽悠患者的情況下,很多人建立了這樣的認知,「赴美國癌症就醫=給家人最好的醫療」。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癌症分很多不同類型,癌症5年生存由多種因素決定,在一些癌症類型上,美國的5年總生存率還不如我國,也並沒有太多有效的新葯,例如食管癌。很多時候,「赴美國癌症就醫≠給家人最好的醫療」或「赴美國癌症就醫還不如在國內治療」。中美兩國不同癌症生存率到底是怎麼回事,美國癌症治療比我國先進在哪裡方,哪些患者適合出國治療,赴美治療前後如何和國內醫療銜接等問題,我們後續文章會討論。


可以先尋求美國醫院的第二意見,然後再做決定

其實中美癌症診療的差距一直在縮小,隨著我國新葯審批日益加快的情況下,這種差距會不斷縮小。我國新葯研發/基礎研究也許和美國差距很大,但癌症臨床醫療靠的是對現有藥品和治療手段的拿來主義—就像作為消費者,我國沒有蘋果這類公司,但我們在中國買到的iphone和美國買到的是一樣的。因此,對於很多患者來講,合理利用美國的第二意見,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甚至有癌症患者如此循環往複利用美國醫院的第二意見:最大化成本獲益和便利性。

  • 我們協助患者翻譯整理病史資料後,獲得美國醫院第二意見
  • 根據美國的第二意見,由我們協助找國內高水平的腫瘤醫生對患者實施治療
  • 如果治療方案中有抗腫瘤藥物是國內沒有的,可以根據藥物審批情況去香港或協助患者赴日本獲得處方藥物。

患者可否自行諮詢美國第二意見或自行赴美就醫,如何進行?

美國很多頂級的綜合醫院和專科腫瘤醫院都提供病理和影像會診(第二意見),藥物治療、放療等的90第二意見。有時手術方案有可能不會直接提供第二意見,需要和患者面診。

癌症診療遠比其他疾病複雜,因此諮詢美國或日本第二意見,主要是做好醫療上的銜接。如果是初診的患者,情況會相對容易操作。但如果是接受了癌症治療的患者,醫療上銜接的挑戰會大一些,即使是在同一個醫療體系下,醫科院腫瘤醫院或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收治其他醫院治療過的患者之前,一般都要求先行病理會診,以避免醫患糾紛和誤診誤治。醫療銜接,主要在於病史的整理和翻譯,對專業度要求很高,建議:

  • 如果此前不是在醫科院腫瘤醫院或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這類醫院就診的,建議先到這些醫院進行病理會診,根據病理會診的結果諮詢美國。否則有可能美國會要求患者先行病理會診(病理第二意見),再提供治療方案的第二意見。
  • 盡量獲得所有影像檢查的電子版/光碟/Dicom格式,很有可能不接受影像膠片的高精度掃描文件,手機/相機拍攝的膠片照片就更加不會接受了。
  • 可以聯繫我們整理翻譯資料,也可找英文好的腫瘤醫生幫著整理和翻譯病史。
  • 除非是初診的患者,一般不建議找非腫瘤醫生或一些翻譯公司整理和翻譯病史,隔行如隔山。即便是初診的患者資料不多,出錯的可能性也較大。

美國為了儘可能和中國醫療對接,要求翻譯的病史資料很多,病史越長,資料越多。

美國對病史資料要求的清單大致如下,各醫院要求略有差異:

1、A recent medicalsummary from the patients physician detailing medical history, current condition, and treatment:患者目前病史、當前狀況和治療經過的小結,患者主治醫生撰寫最好,沒有也沒關係,找腫瘤轉診經驗豐富的中介也可。

2、All medicalreports related to your diagnosis in English:提供如下所有診斷的英文報告/英文翻譯:

  • Radiology reports from the past 3-6 months:過往3-6個月的所有影像檢查報告
  • Laboratory reports within 14 days:14天之內的實驗室檢查報告
  • All treatment records (chemotherapy andradiation therapy):過往所有治療報告(化療和放療)
  • All operative reports and dischargesummaries:所有的手術報告和出院小結

對於經過多次治療的患者,過往治療記錄有時候很難準確完整的收集,具體可參考從21歲鼻咽癌複發患者赴日本再程放療後已痊癒近4年,解析複發診療的挑戰和希望。無論赴日赴美醫療還是在國內治療,核心的病史要求都是類似的。

3、A copy of theoriginal pathology report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an English Translation:病理報告(中文原件)以及英文翻譯

4、Cover letter withquestions (optional – not all questions may be appropriate to answer remotely):包括諮詢問題的附信(可選)

5、過往3-6個影像檢查的光碟/Dicom格式。

這是某患者諮詢美國醫院第二意見的病史資料清單,不包括電子版的影像資料以及詳細的放療記錄:


患者可否自行赴美就醫,如何進行?

可以的。美國醫療對海外患者的開放程度遠遠超過日本對海外患者的開放程度。一是美國和日本醫療體制不同(日本是全民醫保,醫療費用主要由政府買單)。比起日本,美國醫院商業化程度更高、財務導向和驅動力更強。二是美國是法制社會,不怕中國人醫鬧,持槍保安分分鐘到達。這點日本醫院較為謹慎,日本和中國一樣是人情社會,講究面子怕醫鬧。

患者可在獲得美國醫院第二意見後再決定是否赴美、或直接預約美國醫院的門診。當然病史資料翻譯和整理是第一步。

赴美就醫申請B-2簽證,如果家屬陪同,也是B-2.B-2簽證是簽發給來美國進行短期旅遊活動的申請人,包括觀光、探親、訪友、就醫、參加社交活動及非專業性會議、出席特別典禮、出席婚禮或大學畢業典禮等等。

至於語言,倒不是太大的障礙。畢竟很多人都能講點英文,美國醫生和患者溝通也不會講特別深奧難懂的專業辭彙。不少接待中國患者的美國大醫院也有講中文的志願者。此外,請翻譯也是另一個選擇。

梅奧診所費用一攬

其他相關信息

從21歲鼻咽癌複發患者赴日本再程放療後已痊癒近4年,解析複發診療的挑戰和希望

面對癌症時,全世界最會掙錢的人是如何成功掙命的?

解讀《手術做到一半沒找到腫瘤》,了解第二意見對腫瘤患者的重要性

從2017美國癌症報告Get神技能,學習美帝如何操縱生存率和死亡率

TOMO刀放療+抗PD-1免疫治療複發的鼻咽癌患者實例報道:強強聯手,療效顯著

就醫攻略:為什麼癌症診斷和治療要掛不同科室的號?應該接受那些檢查來確診癌症?解讀癌症生存影響因素:如何最大化病人的生存?

深度解讀癌症的多學科MDT診療:對患者到底有什麼好處?

衛健委發布《腫瘤多學科診療試點工作方案》,腫瘤患者該如何解讀並從中獲益?

深度解讀我國2017年最新癌症發病率:對我們普通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Reference:

  • Michael J et al,Frequencyand Cost of Chemotherapy-Related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in a Population Sampleof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Institute, Volume 98, Issue 16, 16 August 2006, doi.org/10.1093/jnci/dj
  • Cori Vanchieri,When Will the U.S. Flinch at Cancer Drug Prices?,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Cancer Institute, Volume 97, Issue 9, 4 May 2005, doi.org/10.1093/jnci/97
  • mayoclinic.org

非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本信息僅供參考不做診療指南,疾病診治請諮詢主治醫生。

獲得更多專業腫瘤科普知識,腫瘤專家第二意見、多學科會診和腫瘤海外就醫服務,請搜索微信公眾號「sfhz-patient」或「尚方慧診患者科普」並聯繫我們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腫瘤科普就醫的回答請看尚方慧診SFHZ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