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在日工作的外籍勞動者總數達創紀錄的128萬人,比2012年的68萬人增加近一倍。其中,佔比最高來自中國籍勞動者大約37萬人,,其次為越南籍和菲律賓籍。

日本政府最近在內閣會議上確定了《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俗稱的(「入管法」)的修正草案。首相安倍表示,希望法律草案能在8日提交國會審議,爭取在今年的臨時國會通過,並於明年4月實施。

據報道,此次日本政府決定修改相關法律,是為瞭解決日本國內因人口老齡少子化而引發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在新修訂的「入管法」中,新設了可以接受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外國勞動力來日工作的「特定技能1號、2號」的新在留資格。

特定技能1號可以對於日語和相關技能考試合格者發放最長為期5年的簽證。

特定技能2號則規定,對於具有熟練技能的外國人不設居住時限,還可允許其配偶和子女來日一同生活居住。

安倍在今年6月召開的經濟財政諮詢會議上表明,將於2019年4月針對人力嚴重短缺的建築、農業、護理等五大行業設定新的在留資格,以吸納更多外籍勞動力。通過放寬外籍勞動力的工作條件,日本力爭在2025年前吸引逾50萬名外勞就業。安倍還表示,日本一些城市的中小型企業面臨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局面,因此需要儘快建立一個能廣泛接納具有專業技能的外國人才的機制。同時,他還強調這一機制不同於移民政策。

日本輿論指出,安倍政府快速推動修改「入管法」,就是出於對本國勞動力日益減少的危機感。目前,日本15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約6600萬,預計到2040年將減少約1500萬。截至2018年1月,在日居住的外國人達249.7萬,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4萬,刷新外國人在日本居住人數的紀錄。其中,20歲至29歲的外國人達74.8萬,佔日本同年齡段人口的5.8%。外國勞動力已成為支撐日本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於安倍政府的這一舉措,日本企業界表現出了極大的歡迎,特別是一些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更是期待此舉能儘快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困境。日本媒體認為,世界各國圍繞外籍勞工的競爭將日益激烈,當前日本政府雖然推出新的在留資格,吸引外籍勞工的機制較之前有所進步,但對比國際標準仍然滯後。為吸引更多外籍勞工選擇在日本工作,日本政府完善吸納外籍勞工的相關事項迫在眉睫。日本媒體估計,新法案生效後,外籍勞動者將增加大約50萬人,增幅有望達到40%。

日本的這個新政策無疑是對想到日本工作的朋友是個好消息,但是,如果光說好不說壞也不是新宿站的一貫作風,新宿站有必要告訴那些天天夢想到日本工作的朋友,其實日本沒有你想的好,日本的工作模式和我國大部分人的工作模式有著太多不一樣的地方,其導致的後果則是矛盾重重。如果說在國內感覺自己沒有前途,那麼日本可能會讓你更加沒有前途,因為這是一個先進國,他們對技術能力的要求遠超於中國...中國人到了日本做勞工的,大部分也不過是個三等公民,沒有硬實力的支持換來的只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