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戒單》篇有個觀點,做菜第一是戒外加油。所謂外加油,在烹飪上也叫「淋明油」、「加尾油」、「澆響油」,在菜肴烹制後淋入油脂的一種方法,目的一是增亮,二是提香,三是保溫。清代人估計油脂攝入量少,營養不足,故好的菜館普遍「外加油」。

袁枚精於美食,對外加油深惡痛絕,認為是一個人如喜歡外加油,「故知前生是餓鬼投來」。外加油最大的問題是破壞了食材的原味本色,而且使菜肴變得油膩不堪。現代人長得膘肥馬壯的,出於長壽的需要,普遍戒外加油了。

油是戒外加了,但類似外加油的做法卻屢見不鮮。在調料的使用上,一些追求清淡美食的講究人本想少用或不用,想「戒外加」的,卻常常「被外加」了。美食的一條重要原則,是調料的味道不能蓋過食材的味道,這也是川菜不象魯菜那樣,成不了宴會菜主角的原因;當然不辣的川菜除外,開水白菜就是國宴上的一道精品。吃川菜外幫人的感受是舌同牙不同,舌頭上味蕾的感覺只有一種,更多的是牙齒咀嚼時對各類食材的質感感覺不同而已。一些講究人懂了這道理,為了突出食材的本味,堅持烹飪時不加味精這一條。(當然還有一部分講究人是秉持味精有害論觀點的,實際並無科學依據)。但不加味精的未必不吃味精,至少是「被外加味精」了,除非連醬油也不吃。,不信你到大潤發、聯華等超市去找找不含味精的醬油,什麼六月鮮、頭道鮮,廚邦的、東古的,都添加谷氨酸鈉。我不明白廠家為什麼要生產這種添加醬油?是為了讓人人都能做出美食來?烹飪時不放味精也能吃出鮮味來?我曾跟釀造廠的一位朋友開了個玩笑,為什麼不把油鹽醬醋味精一起釀,做成調和型醬油,對廠家來說,這是一種創新,說不定只要在新聞聯播後捨得做廣告,也能創造出一個「捨得味業」出來;對老百姓來說,這也是一種便民,這樣以後烹飪所有菜肴只要食材加點「捨得味業」的調和型醬油就行,極大地簡化了菜肴烹飪。想想日本的速食麵所創造的經濟奇蹟,方便醬油的誕生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美食如果是同一個味,實在只能是果腹而已。「戒外加油」,講究人自有講究,要不要用味精還是讓講究人自己來,廠家實在不用代勞。否則,中國的美食必死在「被外加味精」等這一類伎倆手裡。

(更多文章請關注本人的公眾號:饞人手記 ID:CHANRENSJ)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