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大年三十給各位拜年,不知微信公眾號手機端何時改版,手機發不了文字消息,而我回到家鄉之後,到昨天才開電腦回復留言。在俺們山東,沒過完元宵節都不算過完年,在此給各位拜年咯!

祝你們:

餃子是我包的。祝福語我和我媽一起擺的。「年」和「吉」略丑,因為我媽忙著擀皮兒,沒顧上指導。整體來看,我的擺字和拍照水平較前年有了明顯下降。

前年在家過春節,擺的這個「福」字明顯漂亮多了。

從臘月二十七到正月初七,沒有開電腦,手機也不常出現在兜里和手上,只有除夕節當晚和除夕白天使用頻率較高,回復並發送了一些拜年消息。各種社交賬號上,除了一則動態更新,別無其他,公眾號和微博上,有很多留言都是昨天才回復。

拜年和留言消息中,好消息紛至沓來

巴黎某翻譯工作室創始人的新年祝福中提到,她在巴黎合作過的很多同行都在追我的公眾號。在此向各位關注我的同行致謝!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分享,以後多多交流哈。

有位網友告訴我,得益於我在公眾號發布的招聘啟示,她被園博會德國館錄取了,五位數的月薪對於18年畢業的她而言,相當不錯,我火速預約了一篇經驗分享文,勢必能收到,畢竟,我們學德語的向來說一不二。

18年考完研和CATTI德語的滴滴同學說,和我一起學習德語是她18年收穫最大也最開心的事情之一。我感到榮幸之至啊。她的CATTI筆譯考試已過。研究生成績未出,祝她和各位關注我的18年考研人金榜題名。

春節前找我諮詢外語專業保送的那位高三生,初一微博留言,保送結束了,沒去考復旦,兜兜轉轉最後考了北大和上外,但北大差0.64分無緣,最終落腳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她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好心態。

除了以上這些好消息,遠離網路這10天,我都做了些什麼,有哪些感悟呢?

一. 吃好喝好睡好

在外時,哪吃過早餐,另外兩餐也經常得不到保障。在家,一洗漱好就能吃上飯,想哭。每天至少一頓羊湯,到家第二天嘴上就起了一圈泡,北漂時上的火都被頂出來了。

三餐規律的人,睡眠都不會太差。我幾乎每晚都11點前上床,早9點後下床,基本保證8小時睡眠。下午有空再安排一兩個小時午覺。我那張春節前痘痘肆虐的臉,春節後終於有所收斂。

飲食和作息,不僅能調身體,更能撫慰心。能吃好喝好睡好的地方,一般都能帶給人「家」的感覺。「吃飽了不想家」,「餓了,困了,容易心情不好」,都是這原因。不過這樣的地方鳳毛麟角。

二. 陪家人聊天看電視

我爸打牌回家要麼看新聞,要麼看《長征》這種題材的劇,作為一名政治歷史能做到基本及格的半文盲,我趁機在他這裡惡補世界形勢,中國歷史。雖然我經常嫌棄我爸,但他耐心解答我問題的樣子,好帥。

大年三十就個人問題跟我媽開展了深入且密集的交流,本來已經犯困的我倆,一通語言仗打下來,都精神抖擻了。除了我父母,這個春節過得,比我預想的安寧。鑒於離開家無法保證伙食睡眠,我決定過了元宵節再出發。能這樣混吃混喝的日子,過一天少一天。

三. 我居然想生孩子了

這個假期不同以往,我竟然不討厭小孩了。不僅如此,反倒還發現帶孩子很有趣兒。我家有倆一歲半的小娃,都是腳離地單倆腳操作就能脫鞋的主兒,往沙發或床上一放,第一件事就是拽襪子,非得倆腳都脫光了,才開始玩。

以前我是純「玩」小孩,把它的臉團起來,或者戳戳它,但也不過幾分鐘的耐心,看見它吃喝拉撒,就覺得神煩,太難伺候。現在竟然也能耐心帶著玩半小時一小時的,喂飯菜水果不在話下,把尿洗澡也能完成,甚至還想自己生一個。簡直變得不像話。

分享一個帶娃瞬間:

視頻封面

四. 我不重要,我也很重要

收到的新年祝福,大部分都是群發的,少部分是針對我的私人定製。有些人雖然是群發,信息里加了自己的名字後,反倒讓我想起ta的名字,倒也挺好。除了這些祝福,也沒別的什麼事了,於世界而言,我可有可無,一點都不重要。

在網上瀏覽網頁視頻一倆小時後,會有空虛感。陪家人包餃子,聊天,帶娃,一倆小時過後,充實。我也能感受到家人對我的關心、照顧,他們怕我一個人在外吃苦受累,對他們而言,我很重要。

19年了,要好好照顧自己,好好鍛煉身體。

另外,19年我還要多更新公眾號,我們學德語的說一不二。你們的年都過得怎麼樣?歡迎留言分享。

最全外語與翻譯學習指南 | 大玉公眾號索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