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具有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雜訊低、造價低、比地鐵建設週期短的優點。

但另一方面,由於入地侷限、運載能力較差、技術成熟度不如輪軌、無法與現有鐵路網路並軌等原因,磁浮列車的應用普及度並不廣泛,目前國內僅在長沙、上海、北京開設了三條磁浮列車線路,合計長達58公里,僅上海一條實現了盈虧平衡。(也有說還在虧損中)。

目前來看,磁浮列車的市場規模其實不大。

磁浮,可能是未來最為理想的出行模式,但要實現更廣泛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障礙,需要很長時間鋪墊。

磁浮是以技術來驅動的,目前的幾個市場流派擁有的核心技術,及實際應用情況如何?誰更有可能勝出?一起來看看:

我國磁浮市場派別之京派

主要成員:中車唐山、國防科大、北控磁浮

中車唐車

中車唐車公司是我國較早開展中低速磁浮交通技術工程化和產業化的軌道裝備主機廠,憑藉五代磁浮列車技術產品的研發、製造及運營的深厚積累,成為我國中低速磁浮交通產業的引領者。

行業地位:市場化先行者。核心技術與國防科大、北控磁浮合作。

代表作:

中車唐車時速100公里中低速磁懸浮列車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客戶端

採用常導中低速磁浮系統,於2017年投用於北京S1線,6輛編組,設計時速100公里,滿載定員1302人。編組靈活,可根據客流調整。

最小轉彎半徑75米,爬坡能力達到70%(指列車前進1000米,線路的垂直上升高度70米)。

研究和創新方向作品:

160公里新型中低速磁浮工程樣車

2009年以來,國防科技大學與中國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北京磁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等單位合作,走軍民融合式自主創新道路;

經過多年奮力攻關,實現了混合懸浮控制、高精度定位測速、降低電磁鐵發熱、電器設備結構優化等一系列關健技術突破,研製出時速160公里的新型磁浮列車工程樣車,為我國發展時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浮交通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圖片來源:長城網

2018年5月23日,新型磁浮列車工程樣車在國防科技大學磁浮試驗線運行試驗成功,時速可達160公里以上

該列車在國際上首次採用「長定子永磁直線同步牽引+永磁電磁混合懸浮」技術方案,與我國現在投入運營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相比,懸浮功耗降低20%,牽引效率提高10%以上,綜合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標項目:

廣東清遠磁浮線

2018年7月份,中車唐車接到招標方通知,成功中標我國首條中低速磁浮旅遊專線——清遠市磁浮旅遊專線項目車輛採購訂單,將為全球第5條、國內第3條中低速磁浮運營線路提供新型磁浮列車。

目前憑藉北京s1線、清遠旅遊專線兩個項目,中車唐車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擁有2000mm和1860mm兩種軌距磁浮技術平臺,為兩座城市、兩條線路批量提供商用磁浮列車的主機廠。

加分項:

與西南交大合作高溫超導磁懸浮項目

西南交大目前正在籌建一條6公里長的試驗線,進行時速1000公里以上的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應用關鍵技術和工程示範研究。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2018年年初,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車的研發工作,從成都轉移到了中車唐山機車公司。怎麼讓車懸浮起來,還能保持磁懸浮車無論轉彎,還是上下坡,都能安全、平穩運行、沒有噪音呢?中車唐山機車公司的科研人員接過了研發的接力棒。

加分項探索:

杭州將建高溫超導磁浮線(示範線)

來自杭州錢江世紀城的消息稱,亞運會城市軌道交通示範線工程已於近期完成預可研初稿。

圖片來源:都市快報

根據預可研報告,項目線路總長度11.258km,分兩期建設,設站9座,將是中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超導磁浮鐵路。西南交大是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的誕生地,該項目有可能與其合作,中車唐車也有可能參與項目車輛製造。

北控磁浮

為北京的磁浮交通而生的一家企業,我國磁浮交通最早的研發企業之一。

1999年初,八達嶺長城景區外擴,新建停車場在距長城2.6公里外的高速公路出口處。究竟採用怎樣的交通方式將遊客搭載上行?輕軌、大巴這兩種載客模式先後被否決。最新的磁浮技術進入人們視野。

北控磁浮早期研製的磁浮樣車,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為建造八達嶺磁浮,北京磁浮公司(當時名為北控磁浮公司)應運而生。後因種種原因,2002年八達嶺磁浮項目被擱淺,北控磁浮的磁浮列車卻一直在迭代。

行業地位:探路者

代表作:

北京磁浮S1線

2011年2月,由門頭溝通往北京市區的北京S1線立項,北京的磁浮交通建設得以重新開始,原本可以成為我國首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磁浮線路。

始料未及的是,2013年5月,國務院將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審批權下放到地方。由於審批權下放過程中,兩級政府之間存在銜接空檔,工期再一次被推後

長沙磁浮後來居上。2014年審批、2015年建成、2016年通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了「我國第一」「世界上最長」等桂冠。

由於北京政府善於穿針引線,北京控股磁浮磁浮公司牽頭,國防科大、唐山軌道客車公司、株洲南車時代、上海飛機製造廠、四方車輛研究所、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等17家單位建立了「共同投入,知識產權共有,長期排他性合作,產業化收益共享」的攻守同盟,實現了資源的系統集成,以極低的成本完成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軌道交通系統工程化建設。

圖片來源:京投官網

2018年隨著京投完成對北控磁浮的收購京投躋身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化、世界領先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供應商行列。

未來,北京、長沙、成都或在中低速磁浮產業上展開全面的競爭和較量。

我國磁浮市場派別之湘派

主要成員:中車株機、中國鐵建、西南交大、國防科大、同濟大學

中車株機

2018年6月13日,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車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意味著中國磁浮列車技術取得新突破。

而由中車株機公司牽頭研製的時速100公里長沙磁浮快線列車於2016年5月上線,迄今已安全運營超過170萬公里,載客近600萬人次。這款列車被稱為中國1.0版商用磁懸浮列車,是我國第一列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商用中低速磁懸浮列車。

行業地位:我國中低速磁浮商用市場的開創者,核心技術與西南交大、同濟大學、國防科大等合作。

代表作:

我國商用中低速磁懸浮1.0版本

圖片來源:搜狐客戶端

採用常導電磁鐵懸浮、直線感應電機牽引,設計最高速度為100千米/小時。每列車長約48米,寬2.8米,高3.7米,由3節編組而成,每列車最大載客量為363人。

在長沙磁浮線服役的T01、T02、T03、T04、T05共5列車,其中T01、T02、T03的懸浮控制器由西南交大與中車株洲聯合研製,西南交大提供相應的懸浮控制軟體;

T04的懸浮控制器由同濟大學與中車株洲聯合研製,同濟大學提供相應的懸浮控制軟體;

T05的懸浮控制器由國防科大與中車株洲聯合研製,國防科大提供相應的懸浮控制軟體。

研究和創新方向作品:

中國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車

2018年6月13日,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車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

2.0版磁浮列車相比1.0版列車具有多處創新: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這是世界首列短定子直線電機快速磁浮列車,設計時速提高至160公里;

優化了牽引輔助系統設備設計,牽引功率提升30%,採用三節編組的最大載客量提升至500人;

優化了端部電磁鐵設計,使整列車懸浮能力提高6噸;車輛各系統在設計時均注重了輕量化,比如車體採用了鋁合金與複合材料相結合的複合頂蓋。

1.0版磁浮列車適用於城區,而時速160公里的2.0版磁浮列車適用於中心城市到衛星城之間的交通。

加分項:

牽頭研製國家中速磁懸浮列車

我國目前自主研製的商用磁浮項目覆蓋了時速10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的多品種磁浮列車。

我國中速磁懸浮由中車株機在牽頭研製,適用於城際間、時速200公里的商用磁浮3.0版列車,有望於2019年下線。

加分項商用探索:

長株潭城際擬採用中速磁懸浮

注意是擬建,區別於現有長株潭城際。預計2025年建成。

中國鐵建

中國鐵建,於2016年10月全額出資設立了中鐵磁浮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2017年西南交大與中鐵磁浮公司聯合成立磁浮交通研究院,同年與中鐵建工簽署磁浮技術合同;

2018年3月2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投資項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地嚴控城軌車輛新增產能。

該政策出臺後,各地方政府和軌道交通央企展開全面的產能自查。

5月初,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叫停了旗下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在長沙的磁懸浮車輛生產線。

據媒體報道,中低速磁懸浮市場空間很小,我國已有兩條車輛生產線,產能已經過剩。在造車項目被叫停後,鐵建方面回應磁浮研究將繼續。

圖片來源:中鐵磁浮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官網

中國鐵建與清遠磁浮交通有限公司簽署清遠磁浮旅遊專線工程EPC總承包合同,目前該項目已確定從中國中車購買磁浮車輛。

我國磁浮市場派別之川派

主要成員: 新築股份、成飛公司、西南交大

新築股份

新築股份在2018年3月19日通過購買德國博格集團的技術切入磁浮列車領域。並於2018年6月5日發布公告,擬投資6.8億元在成都新津縣建設一條4.5公里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及相關配套附屬設施。

圖片來源:相關新聞報道

成飛公司

行業地位:高速磁懸浮方面的領軍者

繼2007年完成國家863專項高速磁浮車輛研製課題後,2008年7月,成都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簡稱成飛)與上海磁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簽訂《磁浮車輛許可製造及供貨合同》:

由成飛承擔兩節高速磁浮工程樣車(一節端車、一節中車)研製任務,包括整車工程化設計、車體製造、整車總成、廠內靜懸浮調試等。

這一批上海磁浮列車是參照德國轉移技術,按照上海磁浮公司的改進方案要求,由成飛與中車長客以技術共享的方式合作研製,各自承擔不同節數的生產任務。

圖片來源:中車長客

2010年3月4日,成飛製造的中國第一節國產化高速磁浮列車完成廠內靜懸浮試驗,並於2010年4月8日正式出廠交付。從合同簽訂到車輛交付,歷時20個月。

我國磁浮市場派別之高速磁浮力量

主要成員:中車四方、成飛公司(前文已介紹)、中車長客、航天科工

中車長客

迄今為止,中車長客是我國軌道裝備製造業極個別擁有高速磁浮車輛實際運營經驗的企業。在中低速磁懸浮領域則中標了清遠磁浮線旅遊線項目。

行業定位:中低速磁浮、高速磁浮兩手抓,核心技術與西南交大、同濟合作。

中車長客的磁浮發展歷程

2001年長客股份和西南交通大學聯合研製了青城山低速磁懸浮車,該車是常導吸浮式磁浮車,3輛編組,最高試驗速度80km/h;

2005年為上海1.7公里試驗線開發研製3輛中低速磁懸浮列車;

「十五」研製一輛用於同濟大學高速磁浮試驗線用高速磁浮試驗車;

「十一五」完成兩輛時速500公里高速磁浮國產化樣車的生產製造,現已投入上海示範線開展商業運營;(參照上海磁浮引進的德國技術,並與成飛公司以技術共享的方式進行合作研製)

「十二五」完成兩輛高速磁浮試驗車車輛升級改造。

中車長客「十五」期間高速磁浮試驗車(拍於工序中) 圖片來源:中車長客

中車長客時速500公里高速磁浮國產化樣車,現已在上海實驗線投入商業運營

中車長客「十二五」期間 技術提升版高速磁浮列車

中車四方股份

我國國家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科技專項「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項目,包括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項目與時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浮項目。

其中時速200公里中低速磁懸浮項目由中車株機牽頭研製,時速600公里磁浮項目則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聯合國內15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關。

將建設一條高速磁浮試驗線、研製一列高速磁浮試驗列車。這是將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磁懸浮線路和項目。

2018年9月28日,中車四方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梁建英在香港表示,中國自主研發的運營時速高達550公里的新型高速磁浮列車,將於2020年正式下線。

據介紹,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採用成熟的常導技術和具有我國特色的永磁電磁混合懸浮技術組合的技術方案,技術定位準確、技術路線正確、主要技術指標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技術方案可行,一致同意通過評審。

探索:

青島城陽高速磁浮示範線

2018年11月22日,青島高速磁浮試驗段城陽棘洪灘地塊公示,地塊位於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內,其中CY1507-019地塊為高速磁浮試驗段。 佔地面積0.65公頃,地塊北面將建設110KV變電站一座。

圖片來源: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官網

未來可能的商用項目:

山東將在青島與煙臺間建設磁浮線路

2018年10月2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山東省沿海城鎮帶規劃(2018—2035年)》的批複。規劃顯示,先期謀劃在青島、煙臺間建設磁懸浮線路。

不過規劃未透露採用中低速磁懸浮還是中高速磁懸浮,參照上海磁浮30km左右卻採用了運行時速將近400公里的高速磁浮,青島與煙臺間的線路不排除採用中車四方技術。成為我國擁有自主產權的第一條高速磁浮線路。

中國航天科工

目前航天科工提出「飛行列車」的概念,計劃研製時速達40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

11月6日,在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不僅展示了高速飛行列車模擬模型,並且和浙江吉利控股簽訂協議,將在國內共同開發「高速飛行列車」。

圖片來源: 相關新聞報道

按照計劃,高速飛行列車擬於2020年前完成關鍵技術攻關並開展系統集成驗證,預計2023年前達到1000公里每小時的試驗速度,2025年實現時速1000公里全系統載人設計能力。

我國磁浮市場派別之新創派

主要成員:中車大連、西南交大

中車大連

為加快磁懸浮技術研究,推動磁浮技術應用,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在2015年,西南交大與中車大連公司就新一代中低磁浮技術確立合作關係,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與開展戰略合作。

行業地位:我國中低速磁浮商用市場跟進者,與西南交大合作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

代表作:

時速160公里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

新一代中速磁浮車由西南交大提供核心技術、全套解決方案,聯閤中車大連研製,入圍「中國設計紅星獎」。

圖片來源:中新網,注意區別於中車株機商用磁浮2.0版本

列車以電磁力實現列車懸浮和導向,採用直線電機牽引運行

該車設計時速達160公里,可適應最小平面曲線半徑50米,最大爬坡能力為100‰顯著高於上一代的70%。採用工字形懸浮架顯著改善了車-軌-橋耦合振動,同等條件下懸浮能耗為上一代50%。

商用線路:

暫無

我國磁浮發展大事記

1989年

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中國第一臺小型磁懸浮原理樣車。

1990年

第一次「磁浮列車、直線電機技術研討會」在西南交大召開。

1994年

西南交大研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可載人常導低速磁浮列車,但只能在完全理想的實驗條件下運 行成功。

1995年

中國第一臺載人磁懸浮列車在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

2000年

西南交大磁懸浮列車與磁浮技術研究所研製成功世界首輛高溫超導載人磁浮實驗車。

2001年

上海磁浮交通引入德國常導磁浮技術,籌建我國首條高速磁浮線。

2001年

由長春客車廠、西南交通大學和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聯合研製開發的中國首輛磁懸浮客車,在長春客車廠竣工下線。

2001年

北控磁浮第一臺磁懸浮列車通過中試評審

2002年

2002年2月28日,上海磁懸浮列車示範線下部結構工程全線貫通並開始架樑。

2003年

四川成都青城山磁懸浮列車線完工,該磁懸浮試驗軌道長420米針對觀光遊客。

2003年

中國成功研製一種新技術──永磁技術MAS-3,其造價比德國及日本的技術還要低。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組建國內第一支永磁牽引系統研發團隊,後用於磁浮領域。

2005年

北控磁浮第二輛磁浮車在北車唐山機車廠下線

2005年

成飛開始研製CM1型「海豚」高速磁懸浮列車,最高時速500公里,原本預計會於2006年7月在上海試行。 然而,由於技術難題,西南交大放棄研製,該車轉交國防科大繼續研製成功,該車在上海同濟大學嘉定分校內。

2005年

同年由長春機車廠生產的另一輛高速磁浮車也研製成功,在同濟大學校內。

2006年

中國第一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在成都青城山一個試驗基地成功通過室外 實地運行聯合試驗。利用常導電磁懸浮推動。

2008年

青城山試驗線遭到破壞。

2009年

北控唐山試驗線第三代磁懸浮列車編組運行

2010年

成飛公司製造的中國首輛高速磁懸浮國產化樣車在成都實現交付。

2011年

西南交大全面參加中車株機中低速磁浮列車的研製。

2012年

我國第一代中低速磁浮商用列車在中車株機下線。

2014年

長沙磁懸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是中國第一條完全自主研發的商業運營磁懸浮線。

2015年

長沙磁浮線建成。

2016年

長沙磁浮線通車。

2017年

北京首條磁懸浮列車線通車。

2018年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方案在青島通過專家評審。

2018年

新築進軍中低速磁浮市場。

2018年

中國首列2.0版商用磁浮列車,中車株機時速160公里磁浮列車下線

2018年

中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中車大連時速160公里磁浮列車下線。

2018年

中車唐山,160公里新型中低速磁浮工程樣車研製成功。

2018年

中車唐山與西南交大合作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列車項目

2018年

廣東清遠磁浮旅遊線開建。

2018年

航天科工與吉利汽車攜手將研發飛行列車

通過大事記可以看出:

1990年代是中國磁浮的試驗探索期;

21世紀頭十年開始商業化探索,上海磁浮線投運,北京磁浮項目幾經過周折停擺;但北控磁浮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

2010年代,我國磁浮市場與產業開始露出市場化的痕跡,北京磁浮項目重啟,長沙磁浮項目後來居上,湘派、京派、川派、高速磁浮勢力紛紛建立。

磁浮核心技術掌握在:西南交大、國防科大、同濟大學三所高效手中,走的一直是產學、校企合作的路子。

不過也有例外,2018年新築和航天科工的入局,算是驚喜!鑒於磁懸浮是未來交通,應用和被接受度依然不及有軌電車、單軌高,目前來說,新築等企業的入局不太可能像比亞迪進軍單軌市場那樣,帶來市場的大躍進式發展。

磁浮市場還有待孕育!

磁浮列車生產與製造市場的幾大派別如上所述。你更看好哪一家?

(來源:中國e車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