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 疾病介紹

(一) 疾病簡介

(二) 致病因素

(三) 臨牀癥狀

(四) 癌症分期

二、 診斷依據

三、 疾病康復

(一) 喉癌患者的術後護理及康復訓練

(二) 飲食的一般原則

(三) 癌症治療副作用的飲食與護理

(四) 健康生活方式的一般原則

疾病介紹

一 疾病簡介

喉癌發病率約佔全身腫瘤的1~5%,在耳鼻喉科領域中僅次於鼻咽癌

和鼻腔/鼻竇癌,居第三位。好發年齡為50~70歲。2003年至2007年年中國喉癌發病率約為2.04/10萬,死亡率約為1.06/10萬,均為男性高於女性,以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發病率最高。喉癌的發生病因不明,可能與過度長期煙、酒、有害化學氣體刺激有關。

喉癌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喉癌指原發部位在喉部的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其次為基底細胞癌、腺癌等。繼發性喉癌指來自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喉部,較為少見。

原發性喉癌按組織學分為:

鱗狀細胞癌:約佔95%~98%,惡性程度高。依其發展程度可分為原位癌、早期浸潤癌和浸潤癌三種類型。原位癌較少見,經過一段時間可發展成浸潤癌;喉浸潤癌絕大多數為高分化鱗癌,癌細胞可見不同程度的角化現象和細胞間橋,在癌巢中心可見角化珠,低分化鱗癌少見。

腺癌:佔喉癌約2%,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類型。

根據發生部位可分為聲門上型,聲門型及聲門下型。

其中聲門下型較少見,原發部位位於聲帶平面以下,環狀軟骨下緣以上。因位置隱蔽,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誤診。在腫瘤發展到相當程度時可出現刺激性咳嗽,咳血等。聲門下區堵塞可出現呼吸困難。當腫瘤侵犯聲帶則出現聲嘶。對於不明原因吸入性呼吸困難、咳血者,應當仔細檢查聲門下區及氣管。

喉癌可有以下3種方式的擴散轉移:

? 直接擴散:晚期喉癌常向粘膜下浸潤擴散。

? 淋巴轉移:轉移部位多見於頸深上組的頸總動脈分叉處之淋巴結,然後再沿頸內靜脈向上、下部之淋巴結髮展。聲門下型癌常轉移至氣管和旁淋巴結組。

? 血管轉移:可循血循環向全身轉移至肺、肝、腎、骨、腦垂體等。

一般情況下,早期喉癌適當治療後5年生存率高於90%。複發和轉移是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轉移淋巴結數量越多,體積越大,5年生存率越低。腫瘤分化程度越低,轉移發生率越高;不治療,喉癌術後從初發癥狀到死亡的自然病程從3個月到13個月不等。放射治療後5年生存率為8%~62%。隨著放射治療設備更新,放射治療技術改進,喉癌術後放射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不斷提高。

喉癌手術後容易複發,為了防止複發,西醫一般要放療化療,由於放療化療沒有辨別能力,所以需要重複放化療,多次放化療以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轉移,建議在西醫治療的時候,針對患者體質採取中醫治療和/或西醫營養支持治療。

腫瘤標誌物

在惡性腫瘤發生和增值過程中,由於腫瘤細胞的基因不同表達(高或低表達)而合成、分泌並脫落到體液或組織中的物質,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並進入到體液或組織中的物質。腫瘤標誌物主要用於監測治療反應、早期監測複發、提示預後等。由於至今仍沒有一種標記物對腫瘤是完全特異性的,因此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只是提示性作用,可作參考,但不具有決定意義。

喉癌相關腫瘤標誌物主要有:

? 鱗狀細胞癌相關性抗原(SCCAg):是一種腫瘤細胞相關抗原,可作為很多種鱗狀細胞癌的血清學及組織學標記。現已發現血液中SCCA蛋白的水平與一些臨牀晚期鱗狀細胞癌(包括宮頸癌、肺癌、食道癌、頭頸部逆轉乳頭狀瘤)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因而可以作為一種生物學標誌物。

?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CEA)屬於非器官特異性腫瘤相關抗原,分泌CEA的腫瘤大多位於空腔臟器,如胃腸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正常情況下,CEA經胃腸道代謝,而腫瘤狀態時的CEA則進入血和淋巴循環,引起血清CEA異常增高,使上述各種腫瘤患者的血清CEA均有增高。

? 糖類抗原19-9(CA199):在有淋巴結轉移組的陽性率明顯高於無淋巴結轉移組,對淋巴結轉移的診斷亦有指導作用。

? 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在喉癌、喉咽癌早期診斷、病程進展、治療監測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致病因素

喉癌的發生目前尚無確切病因,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主要有以下方面:

▼吸煙

吸煙與呼吸道腫瘤關係非常密切。多數喉癌患者都有長期大量吸煙史,喉癌的發生率與每日吸煙量及總的吸煙時間成正比。另外,被動吸煙也可能致癌,不可忽視。吸煙時煙草燃燒可產生煙焦油,其中的苯丙芘有致癌作用,可致黏膜水腫、充血、上皮增生及鱗狀化生,使纖毛運動停止,從而致癌。

▼飲酒

據調查,飲酒者患喉癌的危險性比非飲酒者高1.5~4.4倍,尤其是聲門上型喉癌與飲酒關係密切。吸煙與飲酒在致癌方面有協同作用。

▼空氣污染

工業產生的粉塵、二氧化硫、鉻、砷等長期吸入可能導致呼吸道腫瘤。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喉癌發生率高,城市居民高於農村居民。

▼職業因素

長期接觸有毒化學物質,如芥子氣、石棉、鎳等。

▼病毒感染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可引起喉乳頭狀瘤,目前認為是喉癌的癌前病變。

▼微量元素缺乏

某些微量元素是體內一些酶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可能會導致酶的結構和功能改變,影響細胞分裂生長,發生基因突變。

▼放射線

長期放射性核素,如鐳、鈾、氡等接觸可引起惡性腫瘤。

三臨牀癥狀

各階段癥狀:

? Ⅰ、Ⅱ期:聲音嘶啞、咽喉部異物感、咳嗽

? Ⅲ、Ⅳ期:咽喉部疼痛、呼吸困難、痰中帶血、吞嚥困難

相關癥狀解析:

? 聲音嘶啞:是喉癌最早出現的癥狀,多為持久性,並逐步加重,但聲門下癌聲音嘶啞的早期癥狀不顯著。

? 咽喉部異物感:常為聲門上癌比較早期出現的癥狀。

? 咳嗽:當腫瘤發展到一定階段,刺激咽喉,產生刺激性咳嗽。

? 咽喉部疼痛:在癌破潰後,可以出現咽喉部疼痛,有時放射到同側耳內,為較晚期出現的癥狀。

? 痰中帶血:發生於癌破潰之後,是常出現的癥狀。

? 呼吸困難:是較晚期的癥狀,說明癌已發展到堵塞喉腔。

? 吞嚥困難:是較晚期的癥狀,說明癌已經長大壓迫到食管。

四癌症分期

TNM分期

▼原發腫瘤(T):

Tx:原發腫瘤不能確定。

To:無原發腫瘤之證據。

Tis:原位癌。

▼聲門上型:

T1:腫瘤限於聲門上一個亞區,聲帶活動正常。

T2:腫瘤侵犯聲門上一個亞區以上、侵犯聲門或侵犯聲門上區以外(如舌根黏膜、會厭谷、梨狀窩內壁黏膜),無喉固定。

T3:腫瘤限於喉內,聲帶固定和/或下列部位受侵:環後區、會厭前間隙、聲門旁間隙、和/或伴有甲狀軟骨局竈破壞(如:內板)。

T4a:腫瘤侵透甲狀軟骨板和/或侵及喉外組織,(如氣管、頸部軟組織、帶狀肌、甲狀腺、食管等)。

T4b:腫瘤侵及椎前間隙,包裹頸總動脈,或侵及縱膈結構。

▼聲門型:

T1:腫瘤侵犯聲帶(可以侵及前聯合或後聯合),聲帶活動正常。

T1a:腫瘤侷限於一側聲帶。

T1b:腫瘤侵犯兩側聲帶。

T2:腫瘤侵犯聲門上或聲門下,和/或伴有聲帶活動受限。

T3:腫瘤侷限在喉,聲帶固定和/或侵犯聲門旁間隙,和/或伴有甲狀軟骨局竈破壞(如:內板)。

T4a:腫瘤侵透甲狀軟骨板或侵及喉外組織(如:氣管、包括舌外肌在內的頸部軟組織、帶狀肌、甲狀腺、食管)

T4b:腫瘤侵及椎前間隙,侵及縱膈結構,或包裹頸總動脈。

▼聲門下型:

T1:腫瘤限於聲門下。

T2:腫瘤侵及聲帶,聲帶活動正常或受限。

T3:腫瘤限於喉內,聲帶固定。

T4a:腫瘤侵透環狀軟骨或甲狀軟骨板,和/或侵及喉外組織。(如氣管、包括舌外肌在內的頸部軟組織、帶狀肌、甲狀腺、食管)

T4b:腫瘤侵及椎前間隙,侵及縱膈結構,或包裹頸總動脈。

▼區域淋巴結(N)

NX:區域淋巴結不能確定。

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N1:同側單個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等於或小於3cm。

N2:同側單個淋巴結轉移,最大徑大於3cm,不超過6cm;或同側多個淋巴結轉移,最大徑沒有一個超過6cm;或雙側或對側淋巴結轉移,最大徑沒有一個大於6cm。

N2a:同側單個淋巴結轉移,最大徑大於3cm,小於6cm。

N2b:同側多個淋巴結轉移,最大徑沒有一個超過6cm。

N2c:雙側或對側淋巴結轉移,最大徑沒有一個超過6cm。

N3:淋巴結轉移,最大徑大於6cm。

註:中線淋巴結視為同側淋巴結。

▼遠處轉移(M)

MX:遠處轉移的存在不能確定。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Gleason分級

G:組織病理學分級。

Gx:組織分級不能確定。

G1:高分化。

G2:中度分化。

G3:低分化。

I期

腫瘤是侷限的,生長的不深,並且無喉部組織潰瘍和固定。

II期

腫瘤只擴散在喉的範圍內。

III期

1.瘤只是在喉部,有潰瘍,浸潤及喉頭固定。

2.腫瘤擴散到喉的其他部位。

3.腫瘤擴散到食管的頸段,咽的喉部或口部。

4.腫瘤轉移到局部(所屬)淋巴結。

IV期

1.瘤生長的很大,侵犯喉頭的大部分並有軟骨膜炎現象。

2.腫瘤蔓延到鄰近的器官,並有呼吸和營養功能的障礙。

3.有淋巴結轉移和血管、神經的粘連。

4.遠處轉移。惡病質。

診斷依據

疾病康復

一喉癌患者的術後護理及康復訓練

▼術後護理

? 病人清醒後,即取半臥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 頸部放置冰塊,預防切口出血。? 應注意保持引流通暢,防止皮瓣壞死;定時觀察並記錄引流液性狀和量,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加強心理護理。? 嗆咳措施。對付嗆咳最好的辦法就是練習吞嚥。一般情況下,患者術後15~20天,就要開始練習吞嚥,剛開始最好選擇乾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等,這類食物可以減少嗆咳的發生。如能順利嚥下麵包,就可以練習喫半乾的食物,如米飯、面片等,最後再喝粥、湯、水等。

▼術後康復訓練

? 聲帶喉部按摩:左右按摩喉部聲帶處,並稍用力上抬舌骨;

? 冰刺激:用冰棉簽刺激舌頭、齶弓、咽後壁;? 口顏面運動訓練:讓病人做抿脣、攏脣、鼓腮、咂脣、示齒等動作;? 舌功能訓練:讓病人把舌頭向前、後、左、右伸出來,可以用壓舌板加點阻力;? 呼吸訓練:吹哨子、吹蠟燭、吹呼吸器;? 吞嚥姿勢改變:可以讓病人低頭、仰頭、轉頭吞嚥;? 吞嚥電刺激:進行舌骨下及面部電刺激,刺激肌肉功能的恢復,同時進行屏氣吞嚥。

二飲食的一般原則

▼健康飲食原則

維持富含水果、蔬菜、全穀物、低紅肉、低加工肉類、低糖、低脂的健康飲食。不推薦通過日常服用膳食補充劑來實現癌症控制。

推薦的飲食成分為:

三分之二(或更多)的蔬菜,水果,全穀物或大豆;

三分之一(或更少)的動物蛋白。

宜食食物:

? 動物性食品:瘦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鴿肉等,黃魚、蛋類。

? 海藻類:海蜇、海帶、紫菜、海參、海藻。

忌食食物:

? 忌煙、酒。

?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蔥、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這些食物能引起食道痙攣,使病人產生不適。? 忌油煎、燒烤等熱性食物。? 忌油膩、粘滯生痰的食物:如肥肉、各種甜食(含糖量較高的)、乳酪、奶油和肥鴨等;? 忌發物:如羊肉、豬頭肉、蝦蟹等海產品和公雞等;? 限制紅肉或加工食品攝入。

▼注意事項

? 當病人出現哽噎感時,不要強行吞嚥,否則會刺激局部癌組織出血、擴散、轉移和疼痛。在哽噎嚴重時應進流食或半流食。對於完全不能進食的喉癌病人,應採取靜脈高營養的方法輸入營養素以維持病人機體的需要。

? 避免進食冷流食,放置較和時間的偏冷的麵條、牛奶、蛋湯等也不能喝。因為食道狹窄的部位對冷食刺激十分明顯,容易引起食道痙攣,發生噁心嘔吐,疼痛和脹麻等感覺。所以進食以溫食為好。

三癌症治療副作用的飲食與護理

▼噁心嘔吐

? 為了保持胃口,可使用抗嘔吐藥物。抗嘔吐藥物可在使用抗癌藥之前注射,或加入抗癌藥裏一同注射,或事後服用;

? 注射前喫點簡單的食物,盡量多喝液體,例如湯、粥;? 注射後分幾次喝清水、橙汁等補充水分,每次飲用少量;? 有胃口時趕緊喫東西,沒有胃口時,最好少食多餐;? 忌喫容易反胃的食物,遠離油煙、香水、煙霧等氣味;? 覺得噁心時可用口深呼吸。

▼腹瀉

? 避免食用會加速腸蠕動的食物或飲料,如乳製品、果汁、大量的水果和蔬菜、胡椒、辛辣食物等;

? 推薦藕粉、米粉、稀飯、小米粥、不加油的麵湯等流質,熱蘋果泥;? 注意腹部的保暖,可用暖水袋熱敷腹部;? 清潔臀部和肛周,避免感染。

▼食慾不振

? 少食多餐,提供高能量、高蛋白質飲食或營養補充品;

? 餐前做適量的運動(比如散步)或食用開胃食物;? 用餐時先食用固體食物,再飲用液體湯汁或飲料;? 煮湯、粥或麥片時,以全脂奶代替水;? 在冷熱飲料中加糖、糖漿、蜂蜜或葡萄糖;? 若感覺疲勞,應休息片刻,待體力恢復後再進食;? 盡量少攝入油膩食物;? 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水分。

健康生活方式的一般原則

▼維持健康體重

體重管理是所有癌症倖存者最重要的事宜,體重過輕或過重者應儘力調整到正常體重。

規律性進行身體活動

? 避免不動:每天進行一般身體活動(如走樓梯)、散步等。

? 每週堅持至少150分鐘的中度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在一週中分散進行。

備註

? 低強度運動:運動時呼吸節奏無明顯變化,如輕度家務、慢走、太極拳;

? 中強度運動:運動時仍可以說話,如快走、騎車;

? 高強度運動:運動時僅可說出少數詞語,如爬山、跑步。

▼其他注意事項

? 使酒精攝入最小化、避免煙草攝入、避免陽光傷害。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勞累及受涼。

? 定期複查。

版權歸仰和清瘤圈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