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的第一場雪,總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

超長的等待時間也激發了我們這些普通滑雪愛好者的另一項愛好:血拚裝備。

比起其他運動,??滑雪需要的裝備更特殊、更誇張、更個性,每年雪季前的淘貨都會讓人興奮不已。而在所有滑雪裝備中,我推薦你別的都可以先放放,但頭盔一定要先買。

你看王思聰,愛上滑雪的第一件事,就是高定滑雪頭盔一頂。

常(wo)言(shuo)道(de):總在雪上飄,滿頭都是包~ 現在是拼智商的時代,腦袋可是咱吃飯的唯一傢伙事兒,萬一磕傻了就不值得了。有爹可拼的思聰都那麼注意保護,我們更得注意了。

其實頭盔的保護不僅體現在物理碰撞方面,更體現在潛意識層面,當你自信有很好的保護,即使摔也不會摔的太疼的時候,身體會相對放鬆,不容易因滑雪姿勢變形而摔倒,即便是摔倒,由於更放鬆更自然,也會大幅度減少受傷害的幾率。

不妨回想之前的滑雪經驗,是否有過因為怕摔疼,而在摔倒時試圖用手撐地結果導致扭傷手腕?

怎麼挑選頭盔

如果你在非亞洲國家買頭盔,那麼酷炫和品牌其實都不太重要,最關鍵的是穿戴舒適度。

歐美人顱骨左右窄前後長,這跟亞洲比較常見的圓形頭差別很大。

上圖可以看出,在顱寬基本一樣的情況下,同一款歐美人戴起來正好的頭盔,我們帶就會出現兩個問題:

一個是腦袋前後會有比較大的空隙(棕色標記處),這會導致磕碰時頭盔完全無法提供該有的保護。

另一個則是會出現多個壓迫點(紅圈標記),通常在兩側,戴上有一種「腦袋被門一直夾一直夾」的酸爽,相信我,你一定不想體驗。

因此,大多歐美名牌對於咱們都不合適,千萬不要在沒親身試戴的情況下網購

挑選時,戴上頭盔,調緊腦後調節旋鈕,沒有痛點的話,雙手在兩側平行夾住頭盔,點頭、仰頭、左右轉頭以及各方向轉動,看看頭會不會在頭盔里大幅度活動,如果能,就證明太大了。

常見品牌大多會傾向於某一類頭型,Giro主要為長頭型製作頭盔,Smith則為圓頭型量身定製,而POC和Bern折中一點。

半盔還是全盔

滑雪頭盔分全盔(Class A)和半盔(Class B)。

半盔的耳朵部分是軟耳罩,一般可以拆卸。能夠保護頭頂,兩側和後腦,重量也輕。這種類型的頭盔滿足休閑滑雪的需求綽綽有餘。

全盔耳罩部分也是硬殼,除了保護頭頂後腦,對下顎面部等也有保護作用。適合越野和極限滑雪者使用。

頭盔和雪鏡的兼容性

頭盔和雪鏡的匹配度經常被忽視。

如果你已經有雪鏡了,購買頭盔時一定要記得帶上。有時頭盔帽檐會壓迫雪鏡,而過大的雪鏡就會向下擠壓鼻子導致不舒服。

另外帽檐和雪鏡上沿最好能比較貼合,否則這裡就會形成一個導風槽,滑雪時會造成高速的冷風,不利於頭部保暖。

好,關於頭盔,基本上就是這些要點了。至於頭盔的材料、結構、品牌等,對一般滑雪者其實區別不大,網上也有不少介紹,就不在這裡贅述啦。

祝各位滑雪安全、愉快!

請關注「加拿大華人互助」公眾號(canada_huzhu),發送關鍵字「滑雪」回復您更多內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