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影響,英國戰勝阿根廷可以說是板上釘釘,雖然過程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

在綜合國力的比拼上,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雖然已經日暮西山,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綜合國力擺在那裡,別的不說,就英國海空實力,英國皇家海軍彼時還保有2艘航空母艦,能夠進行萬里遠征的海軍艦艇總數接近40艘(對比目前的皇家海軍真是天壤之別)、英國皇家空軍還保有「火神」戰略轟炸機,空中加油機隊也很充足,足以支持英國皇家軍隊進行萬裏海空遠征。反觀阿根廷,挑起馬島戰爭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轉移國內的危機,彼時的阿根廷已經把自己從五六十年代的發達國家玩兒成了三流國家,實力大不如前,經濟、工業全速倒退,主戰裝備全面依賴外國,這也最終導致了阿根廷海軍在馬島海戰中曇花一現的驚艷之後的無奈落敗。

在馬島海戰初期,阿根廷海軍的驅逐艦已經被英國皇家海軍的核潛艇擊沉,海軍喪失海戰能力,但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的裝備法制「超軍旗」攻擊機利用超低空-躍升攻擊戰術對英國皇家海軍的驅逐艦進行了重創,無奈的是,由於美、法、德均支持英國,對阿根廷實施了武器禁運,開戰之前法國已經停止對阿供應「飛魚」導彈,並撤走了技術人員,只有14枚「飛魚」導彈的阿根廷海軍航空兵將存儲的彈藥打完之後已經徹底喪失了還手能力,只能等待戰敗。


英國人面臨的最大障礙是戰鬥中的距離問題(戰鬥地點距英國8000英里)。而事實上,阿根廷人距離其只有350英里。儘管英國人空中和地面的力量並遠遠比不上阿根廷,他們的武裝力量仍然沒有退縮。即使是美軍也認為英國人試圖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英國人允許軍方根據最大效力和最低生命損失的原則作出決定。這使得其戰爭規劃細緻、有效、而果斷。

4月1日,阿根廷入侵

4月5日,競技神號和無敵號航空母艦率先起航,領導一個最終由115艘船隻(38艘軍艦和77艘商船),11000名士兵和海軍陸戰隊,以及261架飛機(178架直升機,83架固定翼,其中包括50架罷工飛機)組成的特遣部隊。這四天的轉機,可謂令人印象深刻。4月25日,皇家海軍陸戰隊重新奪回南喬治亞。5天後,英國在福克蘭群島周圍建立了一個200英里的禁區。在3周內行駛8000英里,供應軍隊的場面非常壯觀。5月21日,英國從聖卡洛斯開始著陸。這一事件因為封鎖延遲了三個星期,但這樣就能有時間去進行詳細的規劃,而其餘部隊也能達到其理想的著陸狀態。與此同時,儘管英國空軍人數比不上阿根廷,皇家空軍還是獲取了空中優勢。在空戰中,英國未損失一架飛機,而阿根廷共失去了35架飛機。6月14日,馬里奧·梅內德斯將軍向傑里米·摩爾少將投降,英國軍隊挺進斯坦利港。所以儘管英國空軍和陸軍人數都沒阿根廷多,阿根廷有兩個月時間去準備戰爭,英國還是取得了勝利。從一開始登陸到挺進斯坦利港的23天實際上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面對戰鬥現狀時,現代軍隊應該提前計劃,採取果斷行動,盡量減少傷亡人數。這正是英國在福克蘭地區所採取的辦法。說實話,英國的勝利對阿根廷人有一些積極的影響。它導致了阿根廷獨裁者利奧波爾多·加爾蒂耶里軍政府的崩潰,使阿根廷走上了民主的道路。


英阿馬島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場突發事件,雖然當時的英阿雙方關於馬島主權進行著艱難的談判,而且阿根廷方面也放出了狠話,但是阿根廷自身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或者說根本沒做。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根據這一段孫子兵法中來看,阿根廷就是典型的無算,根本沒有進行一個簡單的實力分析判斷就因為喬治亞島插旗事件,貿然登陸馬島。

作為戰爭的發起方,阿根廷沒做任何的戰爭準備,最簡單的例子,後來的海空大戰中,阿軍投下的炸彈有一半沒有爆炸,在發動戰爭前連自己的炸彈都沒有檢查一下引信,可見戰備工作等於沒做。而且,戰後分析分析,如果阿軍發起戰爭的時間如果再晚一年的話,那麼英軍將無法組織遠征艦隊,因為當時很多英國的軍艦都準備退役出售,比如英軍的無敵,競技神航母都已經準備退役出售,還有英軍的兩艘兩棲攻擊艦都已經是準備出售了,好像意向買家中就有阿根廷,而阿根廷則會有很多的軍艦服役,此消彼長就是英軍恐怕不可能屆時還會派出來一支特混艦隊。更甭提儲存更多的飛魚了。

而英軍這邊則是,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這次首先做好了充分的戰爭準備,首先是組成特混艦隊,動員大量的民船編入後勤運輸船隊,做好打的準備,當時正是冷戰時期,作為北約中的老二,英軍一直戰備水平很高,特別是海軍陸戰隊,有資料顯示,英軍的參戰部隊在參加馬島戰爭前剛剛在北極附近地區進行過訓練,而他現在要去的是南極附近,之前的訓練變的極有針對性。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在做戰爭準備的同時,英國政府充分發揮了外交上邊能量,成功的使歐盟對於阿根廷實行了武器禁運,本來阿根廷就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這樣就切斷了阿根廷的武器來源,使得阿根廷只能通過黑市去搞武器。反觀阿根廷這邊,對於英國的外交動作幾乎沒有什麼反擊的辦法,只能是挨打。

阿根廷在向馬島增兵的過程中,也是混亂不堪,派去的部隊人數不少,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補給,部隊缺乏禦寒衣物,每個人只有一條薄毛毯,而且食物都不足,據說當時島上還有幾十萬隻羊,加爾鐵里說島上的指揮官不會連這個都想不到吧,但是島上的阿軍的確沒有想到一點。以至於後來英軍上陸以後,阿軍實際上是處於饑寒交迫中,戰鬥力大打折扣。

而雙方開戰以後,各種戰術錯誤雙方都有,英軍的憑藉著較高的軍事素養和充足的後勤保障打贏了馬島戰爭,使得全世界為之一振,畢竟英軍是遠渡重洋,在阿根廷的家門口打敗了當時南美最強大的軍隊。


阿根廷的準備並不充足,佔領馬島的行動非常倉促。這次行動的根本目的是阿根廷軍政府為了籠絡人心強行推動的軍事冒險。阿根廷本以為英國無力奪回馬島。除了陸軍直接出兵佔領馬島外,海空軍根本沒做好戰鬥準備。海軍最大的軍艦被英軍核潛艇擊沉後,阿海軍就不敢再出戰了,而空軍雖然在戰鬥中表現出色,但是彈藥儲備太少,飛魚導彈的貨源又被法國掐斷,實際上沒有阻止英軍的能力。陸軍登島部隊很快處於英軍的海陸空包圍之下,迅速潰敗。反觀英國,利用外交手段要求法國切斷對阿根廷的武器供應,尋求美國提供外海基地供海軍艦艇補給和轟炸機起降。舉國上下全力動員生生湊出了英國最後的遠洋艦隊。在戰爭意志和動員能力上英國遠強於阿根廷。


1982的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福克蘭島爭奪戰記憶猶新。當時有很多人都對勞師遠征的英國能否獲勝持懷疑態度,然而阿根廷幾乎是不堪一擊,很快敗下陣來,不得不無奈的放棄抵抗承認失敗。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 一是阿根廷對自己的實力認識不足,不僅武器落後,而且缺乏海戰經驗。 二是英國雖然已經沒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愧是曾經稱霸世界多年的海洋強國,儘管艦隊的規模不大,但戰術運用極為合理和精準,盡顯了豐富的海戰經驗和實力。 三是美國的暗中幫助。爭議之處,美國曾公開表態不偏袒任何一方。然而卻暗中將獲取阿根廷的情報信息給了英國,致使英國能夠更精準的運用戰術。 從福克蘭群島海戰中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要想在海島爭奪戰中獲勝,必須要有先進的海空力量,同時還要有合理的戰術。


當阿軍登上馬島後沒有及時部署兵力武器防禦設施並鞏固陣地。也沒有下達三軍動員令.鐵娘子第一時間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以武力奪回時,阿方領導人卻認為英方不會為了這個小島而萬里迢迢來發動戰爭。當英軍幾乎傾盡全部海軍家當組成110多艘規模的特混艦隊快到家門口時,阿方領導加爾鐵里卻認為這只是在恐嚇,不相信英國敢在原子時代發動規模戰爭。當英軍完成外圍封鎖,打響第一槍後,阿軍才蒼忙迎戰.除了空軍有所建樹外,航母艦艇都爬在窩裡不敢動彈.英國相好的西方國家特別是法國又對阿根廷武器禁運。所以說沒有準備沒有決心且裝備人員素質低下加上保守的戰略戰術思想的軍隊怎麼會贏得了現代化條件下的戰爭。


1982年的福克蘭島戰爭,是英國必勝阿根廷必敗毫無懸念,因為從政治軍事外交角度來說,這都是一場實力不對稱的局部戰爭,用將帥無能三軍受累來說最恰當不過?

從軍事角度來說,阿根廷對這場戰爭準備根本就不充分,是打了一場根不毫無把握之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而阿根廷既不知己,沒能對自己落後的軍事實力和戰爭資源儲備不充分做出正確評估,它更忽略了一個最致命的事實,是海洋成就了曾經輝煌一時日不落的大英帝國?

二戰英國海軍把實力強勁的德國海軍阻擋在英吉利海峽之外,二戰後雖然英國衰落了,但依然是不容質疑的海上強國,船堅炮利對付阿根廷這樣的軍事弱國,依然是綽綽有餘的?

從政治角度來說,阿根廷犯下最不可饒恕的錯誤以為抱上美國的粗腿,就可以無後顧之憂,導致備戰不足,埋下失敗的禍根之一,其實摻雜到大國之間利益博弈的弱國小國,永遠都是犧牲品?

像二戰時候戰勝國四強之一的中國都無法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阿根廷又錯誤之一忽視了英國美國戰略一體比親兄弟還親特殊的利益關係,美國支持英國犧牲阿根廷的利益都是情理之中的?

而英國的準備太充分了,在國內完成了同仇敵愾,目標一致的戰爭總動員,做好了戰前的準備?

在國際上利用各種手段讓法國、西德、荷蘭終止了與阿根廷的軍事合作,並解密了對英國構成了最大威脅的飛魚導彈技術,扼死阿根廷的喉嚨,而阿根廷真的像這場戰爭中的裸體者一樣,輸得體無完膚?

從外交角度來說,最大的錯誤不應該拒絕美國出面,美英阿三國共管的調停,這是阿根廷讓馬島(福克蘭島)永遠失去和平解決的法理,失去了永遠和平收回的機會?

除上述各述原因外,戰術上有重大漏洞。如果不局限於在馬島灘頭死拼攻擊英國艦隊,派出潛艇遊獵於大西洋,或者把縮在港口的五月二十五號拉出來,攻擊英國13000公里的補給線。肯定能把英國人拖死


英國再怎麼說也是 老牌的工業強國,雖然有些衰落~那是對比 美俄有點兒衰落!而且還是經過一戰、二戰的洗禮的常任理事國 還是在主要戰場!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背後還有美國的支持!所以能夠戰勝阿根廷也是情理之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