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到网路上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男生读了一些两性相处的书,关于如何追求或吸引异性的书,里面会写到各种推进肢体进展的方式。

  但又看到另一方面的观点,也就是这些举动很可能会构成性骚扰。

  他就很困惑了,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对呢?如果自己不主动推进关系,难道要等对方主动吗?

  肢体碰触要怎么样自然而然地发生呢?

  纵使交往了,又该怎么推进肢体上的关系呢?

 

  这篇文章我作为过来人,分享自己的理解与应用方式。

  每次谈这样的议题前,我向曾被我骚扰过的人道歉,对不起。

  -----

  以很严格的角度来看,现代的一些偶像剧中仍有这种情节:

  一个男生违背女生的意愿,拥抱或亲吻她,而在剧情里,女生的反应要不然是愣住了,要不然是强烈地拒绝然后还是被强迫拥抱,但是重点是,在这个剧情之后,女生仍爱著/会爱上这个男生(当然观众的是脚早就知道女生对这个男生有好感)。

  可参考《我的男孩》第15集60分钟处开始。

 

  以性别平等教育的观念,这样的作为当然是不恰当的。

  我们知道男生未必要主动,而女生也未必要被动,两个人之间应该有更多种推进关系的方式。

  但实际上要怎么做呢?不知道,没有人特别教。

  男生不知道如何在不过度主动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关系;

  女生也不知道,如何不过度被动地让关系发展。

  

  我们有了新的观念,我们认可它是更好的观念,但这不代表我们实际上是这么做的,或我们真的是这么希望的。

  正如偶像剧反应了我们的美好幻想,我们希望我们喜欢的对象,可以超越我们表面上的拒绝,不顾一切地爱我。

  当然我确信认同并实践性别平等的人不会抱持这样的想法,姑且说有这样想法的我们算是新时代的人,但不可忽视地这世界上仍有传统的人:

  他们相信不顾一切地超越对方的意愿,可以获取对方的爱(这些观念是性骚扰、变态的来源);

  她们相信自己的真命天子可以看穿自己表面上的拒绝,对自己更积极主动表达他的爱,换句话说,不够主动的只是「他其实没那么喜欢妳」。

  

  但我们和别人互动时,无法预先知道对方是怎样的人,该怎么拿捏适当的尺度呢?

  -----

  唉,写文章写到这里却感到词穷,有很多想谈的,想像过很多,但真的要写时却写不太下来。

  我需要一点无关紧要的话来铺陈我想讲的东西。

  首先我要谈最基础的肢体接触,我认为这应该是最有可能自然而然发生的肢体碰触,而且也很适合以这个标准来思考你所有推进关系的举动。

  

  在那之前,你要有最基本的心态,也就是你打算尊重对方,你打算在乎对方的意愿,更胜于在乎彼此之间的关系,不然这些都没有意义。

  回来谈,我认为最可能自然而然发生的肢体碰触,就是肩膀跟手臂的摩擦,当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距离靠得很近时,肩膀和手臂就会偶有摩擦。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你主动贴向对方,而是要指出这件事情会如何自然而然发生。

  undefined

  (来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21983)

  上图是一条人行道,底下这条红线算是道路的正中间。

  

  两个人对彼此的好感,表现在两个人靠近正中间的程度。

  如果两个人关系没有很熟,并排走在路上会是这样:

  

  如果较为亲密的话,会是这样:

  

  所以这个肢体碰触是发生在,当两个人都往中间(也就是彼此的方向)靠近的时候,肩膀自然会碰在一起。

  也就是说,在你线的那侧,你想多靠近中间是你的选择,根据你对对方的好感,你可能会靠得近一些。

  而对方对你也有好感的话,就也会靠得近一些,这个肢体碰触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在线的范围内是你可以主动的范围,跨线的肢体碰触就是越界了,例如:
  

  不要刻意越界靠近对方以制造肢体碰触的机会。也不要刻意勾住对方的肩膀让彼此靠在一起。

  (很抱歉地这两件事情我都做过,也都伤到了别人,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以上就是我认为最浅的肢体碰触的方式,并且也是两人之间关系进展最基本的原则。

  你可以依这个原则去考量你打算做的各种事情,想想看你做的是在你的线的范围内,还是你跨过了线,压缩到了对方的空间。

  例如:「约对方见面看对方答不答应」是在线里面,「不顾对方的意愿送消夜给对方」是跨过了线。

  

  两个人在不用言语明说下,肢体碰触是有可能不断进展的,这对天生就懂(或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学会)社交智慧的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对后天才有意识地学习两性相处的人来说,是难以想像的。

  但一但你有经验以后,也就是感受到情境的气氛,感受到对方释出的好感,因而推进彼此关系的经验。

  你可能就不太会再为此感到困惑。

  例如一起吃饭时脚碰到彼此的脚;喝饮料或吃饭时手无意间地碰触到,等等。

 

  我并不是建议你对对方有好感就一直往中间靠,在实际互动上,你必须考量对方的意愿,也就是看对方离中间多近,如果对方离的远远的,那比较适当的距离是你也稍微离得远一些,你最多就是比对方更靠近中间一点,比对方热一点。别人离的远远的时候你靠在中间,虽然并没有实质上侵略到对方的空间,但这样的意图太超过了,也可能让对方感到不适。

  对方冷淡的话你也不能太过热情,最多就是比对方热一点。原因是你要考量对方的意愿,对方不愿意亲近,你就也不要太亲近对方。就是你靠近一点,对方如果也靠近一点的话,你才再继续靠近一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升高的(不管生理或心理上)。

  -----

  后半段谈如何寻求积极同意。

  交往、拥抱、亲吻、性行为等等的事情,如果你打算尊重对方的意愿,认同只有同意才是同意,那可以怎么开口,可以怎么说、怎么问?

  写出来其实都是很粗浅的事情,就是「直说」,在自己线的范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并询问对方的意愿。

  

  但言语不应该成为你和对方之间的阻碍,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们确实已经建立了足够了信任,那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以言语为基础发生关系。并不是只有言语上的同意才算是同意。

  但我个人认为最后的底线是「不要就是不要」,如果对方说不要,你就真的别做。

  (如果你们真的足够亲密的话,也可以用「安全词」这种方法,请自行上网google)

 

  首先你得让对方很清楚你打算做什么,很可能会做什么,我自己是倾向这样做的,我会把选择后续可能的结果,可能的期望说出来。

  举例来说,在交往后想进一步发展性关系的话,当两个人在外面游荡到晚上时,可能可以这么说:

  「现在很晚了,我想妳是该回去了,虽然我也想继续和妳在一起,但再拖更晚的话,我们很可能就要去住旅馆了,而我觉得我们去住旅馆不太可能什么都不发生,我的意思是,我会想和妳发生性关系,当然如果妳不想要,我也不会对妳怎样。」

  当然不是说你可以直接念完这段话,我的意思是这是你可以表达的内容。

  并且你自己要确定,如果对方说不想,你也真的不会勉强对方,我的意思是,上面那段话是完全诚实的,你的诚实未必是那样的话语,但请你说出你自己的诚实。

  

  或者,在尚未确定关系前,两个人半夜坐在长椅上,你想拥抱对方,可能可以这么说:

  「我脑海中有一种想法,我想抱妳,如果妳也想的话,我就抱妳。妳不想也没关系,可以直说。」

  同样要注意的是,这段话根据情境,根据你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决定了它是单纯地坦承,还是有危险的成份。

  我的意思是,如果今天是对方在你的住处,你说出这样的话,对方拒绝的风险会比较大(怕会激怒你),因为人在你的地盘,对方可能会很难直接拒绝你;而如果是在一般街道上的长椅,对方随时可以转身走人,必要时也可以呼喊求救(假设真的发生什么的话),这样的情境对方比较能表达真实的意愿。

  

  这算是我原则的一部份,作为我自己社交障碍的防犯错机制(因为我还是不太有社交智慧(叹))。

  根据我和对方之间的社交关系地位,以及根据当时的情境,我会倾向被动或倾向主动。

  嗯我知道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句废话,不举例还是没办法明白。

  

  举例来说,如果我和对方的关系是上司对员工,那么在互动上的认定我必须倾向被动,以上面「线」的比喻来说,我会把这条线往自己这边多拉一些。原因是在权力地位上我占据了优势,对方会比较难、比较不敢表达她自己的厌恶(假如她厌恶的话)。

  对于生活没有交集、陌生的人,我释出的好感对方有所回应,我可以据此认定对方对我也有一点好感;

  但对于有社会关系的人,例如同事、同学、同个社交圈的朋友等等,对方有所回应可能只是表示她是个好人,不愿做伤人的事,或是她畏惧我,不想冒风险把关系搞糟……等等,不能轻易把对方良善的回应解读为对自己有兴趣(然后因而进一步骚扰对方)。

  当然也不只是实质上的社会关系,例如假设你和对方出去,你都会负责出钱请客(我姑且假设你的出钱请客不是为了获取对方的好感),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太对等的,她会比较难拒绝你的请求,所以如果你并不打算用钱换取对方的好感,那么在这样的关系中你就必须更谨慎,要把线往自己这边拉一些,对方要靠过来够多,你才能认定她对你是有些好感的。

 

  不过这里会有一个问题,线往我这边拉的话,那如果真的对对方有兴趣该怎么做呢?

  虽然我目前为止并没有对同事有兴趣过,目前为止关系中也几乎都是各付各的(好吧坦白说我觉得在互动关系上,对方付出的往往都比我多),所以我只能依假设性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原本我前面说提出邀约是在线内,但如果你的权力地位比较高,主动邀约这件事情可能就在线外。

  你可以改成说出来,但不约。把坦承往后再退一步,坦承自己的坦承(惊)。

  例如以身为上司的情况来举例:

  「我对妳有些好感,不只是朋友的那种。但妳不用担心,我不会私下主动约妳,工作上的相处我也不会有逾矩的行为。不过如果妳觉得我有点有趣,可以聊聊多认识些,欢迎妳主动来找我聊天或约我~妳可以不用回复这则讯息,当我没说过也没关系。」

  

  好像也不需要举更多例子了(可能也是因为我没例子可以举了(?))。

  我们期望性别平等,两性平权,但这种改变不是一蹴可几,性别不平等的刻板印象、行事方式会存留很长一段时间,我不会天真的期待对方对我有兴趣就会主动约我(在我没有明说的前提上)。

  我原本是个不会主动的人,完全不会,就是那种在班上会被排挤,几乎不会说话的人。

  后来学会了典型的、符合性别刻板印象中男性的主动方式,坦白说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可以建立关系,但也很可能会伤害到别人。

  现在我选择这样的方式。虽然我现在单身,心理状态上也很难建立关系,不过这跟天时地利方面的因素也有关,以及我喜欢的类型并不常见,会对我这样类型的人有兴趣的人也不常见,两者的交集很小(?)。

  再次强调,只有你真的打算在乎对方的意愿,更胜于在乎你们之间的关系,上面的这些话才有意义,否则就只是话术罢了。

 

  有兴趣多了解一些我这样的观点的人,可以读我多年前写的「「诚实」的选择。」系列,尤其是最后一篇「论奖惩」。(Ptt的读者可以到Catch版搜寻此系列文)

  当年正处于思辨、考虑各种情境的状态,所想的,所写的可能比较好懂,比较有启发性。

  现在过了很久,很多观点要不然是内化到觉得理所当然了,又或者有些可能是松懈疏忽了。

  

  女生也可以依此文章的想法,试著思考看看自己可以怎么主动,而不是如同传统那样迂回地等待一个会对自己不顾一切的人出现(并且还要祈祷这个人刚好是自己喜欢的对象)。

  有时候我真的会觉得,男生在这个情境下有点可怜,当然或许刻板印象上男生的优势可以抵过这个可怜。但我有时候还是会这样感觉,男生就是很难选择被动,女生可以选择主动,也可以无意识地维持被动,都还是有建立关系的机会。

  但男生如果不会主动,机会是非常非常少的。可能我这样的想法也只是刻板印象,可能不是事实,可能听起来有点仇女(?)。

  我的意思可能可以这样说,以目前的社会风气来说,非传统的女生还是有很多建立关系的机会,而且选择的结果可能更好(毕竟不那么被动);但非传统的男生(不太会主动的男生)建立关系的机会很少,能仰赖的东西好像就是运气,或者缘分吧。

  -----

  2018/12/20 新增

  总还是想谈一下"自然而然"这件事情(虽然每次都是上班时想得很多很透彻,但下班后要写就又觉得没什么想法了(?))。

  当然这是刻板印象。

  以男性来说(虽然并非我主要想谈的),之前有一部挑侃的影片是说,一个已婚的男性发现自己家里有个神奇的餐桌,不管他晚上把桌子弄得多乱,隔天早上醒来桌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复成一片整洁。

  (我需要解释实际上是他的妻子每晚都会整理餐桌吗?)

 

  我认为有些人所谈的"自然而然"主要是基于无知,或无关注。

  对于学过一些推进关系技巧的我来说,我对说「关系顺其自然就好」或觉得学习这些东西很奇怪的人,有些时候是不太苟同的。当然关系确实有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成份,我的意思是有些人说的「自然而然」并不是那么自然而然,只是恰好服膺了性别刻板印象。

 

  我想两性间的性别刻板印象可以用「睡美人」来比喻,睡美人没特别为感情做些什么(除了天生外貌很漂亮以外),有天有个男生(王子)不顾她的意愿(睡著了当然无法取得意愿)亲了她,她醒了过来发现对方恰好是个理想对象,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

  所以睡美人(女方)可以宣称她的关系是自然而然得到的,至少就她的观点来说,她几乎什么都没做。

 

  当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极端,我只是说有这个倾向。

  况且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多白马王子,所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比喻,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对号入座),想这么自然而然地获得一段理想的感情关系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女生就这么睡著,直到哪天有人亲了她(我是在比喻告白,不是指实际的亲),她就会睁开眼或瞇一下眼,衡量眼前的对象是不是个理想的对象,如果不是的话,她就继续睡。

 

  而也有一些女生因为太常被亲(被告白),但对象总是不甚理想,以至于她没办法再睡了,只好醒过来好好检视接近她的这些男生是否有些是对自己有兴趣的,或是思考自己的某些行为是否让别人误以为自己对他有好感(或许她不应该需要这样想,这很可能不是她的责任,我只是说"确实"有些女生会在经常被告白的经历后思考这件事情,并不是说女生应该/有义务要想这些事情)。

 

  这个「男生扮演王子,女生扮演睡美人」的刻板印象其实影响我们很深(也许时代不同会有所改变,也许只是我个人的迷思)。

  当一个男生跟一个女生关系很好时,男生在想著女生是不是喜欢他,而女生则根本没想那么多。等到男生告白以后,女生才发现「原来我们不是好朋友关系吗?」的情节俯拾皆是。

  这里我要给男生建议,虽然如果你教条式地学习如何发展关系的话,教条会说「你不能言语告白」,但我这里还是要建议你告白,因为你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倾向「睡美人」,如果是的话,你的告白有助于让对方睁开眼睛多观察你一些(而如果不是的话,告不告白也无所谓)。

  底下我大概把告白区分成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最传统的,相当于说出「我喜欢妳,妳愿意和我交往吗?」。我会建议你不要这么做,教条说不要告白的意思也是要阻止你这么做。要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说出这样对白的心态不那么恰当,这是在和对方索求,并且有「认为只要对方答应交往,两个人的关系就会瞬间改变」的迷思,你觉得你们关系的名份比你们实际上的关系还重要。有种顺序倒错的感觉。

  第二种是主流会教你的方法,简单说就是「不说,用做的」,例如主动碰触对方、升高肢体碰触,细节我不多谈,实际上如果你是天生的白马王子类型,你就是这么做的,对你而言这很自然而然,对你有兴趣的女生也可能会觉得你做的很自然而然。但如果你不是对方的白马王子(或至少当下还不是,或者就算你是,但对方不能接受你这么做),你这么做就得冒著伤害对方、侵犯到对方的风险,也可能会有性骚扰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多大,主要是根据你有多无知,如果你真的能读懂情境与对方一举一动散发出来的讯号(对你有没有兴趣),并且适切地升高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风险就不大。

  第三种是同样用言语告白,但不带有索求的(比较像我这篇文章所谈的)。也就是说出「我对妳有兴趣」、「我对妳有好感」,而心态上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有兴趣多认识妳一些,如果妳对我也有好感的话我们可能可以进一步发展。

 

  而就算对方没有睡美人倾向好了,那也会有另方面的问题(赛局理论(?)),也就是对方不能确定你是不是有王子倾向,也就是说--「他没对我特别做什么,是不是对我没有兴趣?」

  也就是「他其实没那么喜欢妳」论点的由来,如果一个男生对女生不够积极,没有稍微"亲"到她的话,她询问周围人的看法,社会的刻板印象就会告诉她,那个男生对妳没兴趣。

  所以纵使对方不是「睡美人」那样的心态,你也不能完全没有表达。

 

  好吧。我原本想说的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有些女性所说的自然而然,其实是男性的刻意为之。」,不过扯得有点多了。

  但我回忆起来,自己确实有些关于肢体碰触"自然而然"的经验。

  其实就是你想碰对方,而对方也想碰你,两个人近乎毫无自觉地寻找各种情境去碰触彼此的经验。

  现在想起来那情境是有些荒谬的(?),美好的成份还是有,就莞尔一笑这样。

  例如洗手的时后对方主动来帮我洗手;

  或是,我曾经一边谈论著性别刻板印象跟男女交往牵手的关系,也就是谁是谁的附属品的问题(把惯用手给对方的非惯用手牵),一边提起(牵起)对方的手来讨论。我不能说我完全没有"刻意"去碰对方,但这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做出的那些举动,说出的那些话,都不是事先想好的,完全就是情境使然的就这么说、这么做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现在很难在这么傻(无知)了,没办法对自己的一举一动毫无自觉,或者单纯相信自己此刻的目的并无其他(虽然可能真的并无其他),不想太多。某方面也是有点画地自限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