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大的影響,叫好叫座,曾經12次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

單從劇情上來講,這部小說講的就是一個農村少女因為一心幻想著浪漫的愛情,看不起愚鈍的丈夫,屢次出軌,在男人身上花盡了自己所有的財產,最後走投無路服毒自盡的故事。這個看似俗濫的故事,卻讓我們看到一位女性在特定命運下的絕望和掙扎。而這種掙扎本身又是超越時代的,因此它深深地打動著幾個世紀的人。

現實裏的故事似乎沒有結束,但在《包法利夫人》裏,屢次出軌的女主角最終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盡。

《包法利夫人》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大的影響,叫好叫座,曾經12次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這個看似俗濫的故事,卻讓我們看到一位女性在特定命運下的絕望和掙扎。而這種掙扎本身又是超越時代的,因此它深深地打動著幾個世紀的人。

這部小說裏的主要事件發生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當時的法國早已沒有大革命時期的英雄主義激情,也不像大革命時期那樣,普通老百姓還有可能躋身上流社會,改變命運。曾經和民眾一條戰線的大資產階級和金融資本家們,被革命的風暴震懾,為了守住財富,這個時候也開始和貴族走在一起。處於上流社會的他們終日花天酒地渾渾噩噩,無所作為。

普通民眾由於很難實現階層晉陞,全部的追求就只剩下物質享受了,所以他們也都過著平庸的物慾橫流的生活,金錢支配下的虛偽隨處可見。整個社會浸透在停滯、俗鄙、死氣沉沉的氛圍中。

《包法利夫人》劇照

福樓拜從小資產者裏選出他的典型人物,他們最會過日子,也具備一些美德,然而同時也俗不可耐。小說的女主人公愛瑪生活在這樣一羣人中間。在一羣鄉下人裡面,她顯得格格不入,但是有時候又和他們那麼像。她努力想要掙脫庸俗的命運,最終卻把自己推向了萬劫不覆的深淵。

本書提綱

按照愛瑪人生的起落,整部小說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夢想初次破滅。婚姻是愛瑪最初的愛情夢想,嫁人之後婚姻生活的乏味讓她的夢想破滅了,這對她以後的人生影響很大。

第二部分,屢次出軌。在婚姻裏得不到滿足的愛瑪,開始憑自己的本能去探索新的出路。每一次出軌愛瑪都以為自己離幸福更近一點了,但現實令她跌得頭破血流。

最後,走投無路的愛瑪來到她人生的終局,服毒自盡。

01

夢想初次破滅

愛瑪出身一個富裕的佃農家庭,從十三歲起,就在一家女修道院接受貴族化的教育,學會了跳舞、彈琴、刺繡和素描,嚮往貴族的生活。在鄉間看夠了「平靜的事物」,她總渴望有點什麼奇遇。她愛看風花雪月的小說和詩歌,幻想浪漫的激情。在父親的安排下,她嫁給了治好父親腿傷的醫生查理。查理本來有一房太太,但體弱多病,婚後不久就死掉了,愛瑪嫁過去是做他的續弦。你可能會說,一個渴望浪漫的女孩子,怎麼會那麼草率、那麼急切地應下這樣一門婚事呢?

《包法利夫人》劇照

在這裡,我們要看到最終會影響她一生的一個性格特點,那就是她總是對一切可能帶來改變的機會心存期待,或者說是幻想。她以為只要不是現在的毫無驚喜的日子都是好的。她總以為只要經常變動,實現幸福的可能性就會增多。用小說中的話說:「活過的一部分既然壞,沒有活過的一部分,當然會好多了。」但是當變化一出現,她常常太著急地撲上去,根本就沒有理智的判斷。打個照面的工夫,她就能把未來許給對方。因為太著急太熱切想要脫離現狀,所以常常連對方都沒有看清。此刻,查理就是那個對方,他代表了一個變遷的機會。

可以想見,婚後不久,愛瑪的幻想就破滅了

《包法利夫人》劇照

她怨查理不會像書中的人一樣表達感情,不會寫詩。和愛瑪不一樣,查理幾乎不看書,就是醫書,也看不到一行,就打起盹。他連吻愛瑪這件事,都像例行公事般乏味。就像晚飯過後,就知道要上什麼甜品一樣。

查理還是一個不太敏感的人。在外受了同行的羞辱,晚上回到家,他像說故事一樣從頭到尾地講給愛瑪聽,他不知道這會傷到他的尊嚴,更不知道這會傷到愛瑪高傲的心性。有時他傻氣到讓人哭笑不得。這裡有一個細節是,查理在路上撿了一個煙匣,裡面還有幾支雪茄,他不會抽,但是還是忍不住喜歡,抽到咳嗽,愛瑪看不下去,幫他拿開了煙匣。關於他們的婚姻,福樓拜有兩句話特別重要,第一句是寫查理,「精神平靜,肉體滿足」;另一句是寫愛瑪,「我的上帝,我為什麼要結婚呀!」確實,對於查理來講,他沒有更高的要求,也沒有任何靈性活動,只有從肉慾裏來的那點快樂。

《包法利夫人》劇照

而愛瑪呢?她覺得這樣的生活不好,乏味,粗鄙,跟她理想的生活落差太大,但是她的理想也未見得十分高尚。福樓拜自己對愛瑪的定義是:「這是一個有些變壞了的性格,一個屬於虛偽的詩與虛偽的感情的女人。」作為一個小說角色,愛瑪的好處也正在這裡,她是「一個通常所見的女人」,而不是福樓拜起初計劃的那樣,是一位在鄉間居住的聖女。

這樣一個「屬於虛偽的詩與虛偽的情感的女人」,她婚後生活裏唯一的一件開心的事情就是去侯爵府參加舞會。那一次,她見識了上流社會的華美衣服、男女之間的眉來眼去。她還遇見了一個男子,甚至不知道他的姓名,只知道他是一位子爵。她覺得只有這樣的男子才配做她的情人。子爵一出現,可以說愛瑪精神上就出軌了。她後來所有的一切,都開始於這個子爵。

舞會回來之後,愛瑪越發鬱悶。她訂了兩份雜誌;她買了一架鋼琴;她辭掉了女僕,另外換了一個使女;她總是希望有什麼事發生,然而什麼事也沒有。

《包法利夫人》劇照

她鬱鬱寡歡,查理只以為她不喜歡道特鎮這個地方,便想辦法到隔壁的永鎮寺去掛牌行醫。對查理來說,這是他愛妻子的表現,願意為她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對愛瑪來說,永鎮寺是一樣的鄉野,一樣的乏味。在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裏,喜歡變化的愛瑪開始本能地為自己尋找新的可能性。

02

屢次出軌

在永鎮寺,愛瑪遇到了一個投契的男子賴昂。愛瑪和賴昂的嗜好、性情大致相同,他們一樣喜歡月亮、落日、大海、詩歌和音樂。她越覺得賴昂清雅,越覺得丈夫愚蠢。

但其實賴昂遠不是她想像的那樣浪漫又富有詩意,他不過是個庸俗、自私、懦弱的傢伙。他平時讀了好些風花雪月的詩歌、小說,便以為自己生性如此。這也跟愛瑪很像。其實愛瑪看的書也並非全都是沒有營養的鶯歌燕舞,也有好的作品,可偏偏她只愛那些淺俗的意象。她巴不得自己住在一個古老的莊園,如同腰細身長的女莊園主一樣,手託著腮遙望白羽騎士。在閱讀上,愛瑪一方面容易動感情,把自己幻想成女主角,一方面也缺乏鑒賞力。他們倆的談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矯情,「作」。

《包法利夫人》劇照

愛瑪和賴昂都沒有膽量;賴昂不知道怎麼問纔好,愛瑪一方面以為愛情來的時候,必定和狂風暴雨一樣,就懶懶地期盼著,一方面當意識到和賴昂有可能陷入婚外情時,她拒絕了。她做了兩件事。一是回歸家庭做賢妻良母,二是尋求宗教的慰藉,求助於教堂的堂長。但是這兩件事都沒能讓她解脫。查理窩囊得不給她一點希望,而堂長呢,壓根就不曉得人間疾苦,這讓愛瑪再次陷入絕望。愛瑪不是弱不禁風的弱女子,她身體裏流著佃農的血,有的是原始力氣,來支撐她破滅的命運,但這一輪,她敗下陣來。

查理一心以為自己在為他們的幸福努力,沒有察覺愛瑪叛離的心情;這使愛瑪更生氣,她恨查理,覺得他的愚鈍對自己是一種侮辱,她更恨自己的虛偽。這時賴昂也去了巴黎,愛瑪越發覺得無聊。這個時候,好戲開場了。

一個新的人物上場了,這個人將成為愛瑪的第一個正式情人。他必定是個厲害角色。小鮮肉沒有做成的事,他做成了。這個人叫羅道耳弗,是一個獨身的地主,有錢人,更是風月場上的老手。

《包法利夫人》劇照

他們在宏大而熱鬧的農展會上相遇。羅道耳弗是一個老手,明明偷雞摸狗的事情,他卻可以大大方方的,把這種引誘活生生地搞成一個莊重的社會活動。一邊鑼鼓朝天,領導講話,場面宏大又肅穆,而另一邊,羅道耳弗避開人羣,挽住愛瑪,用令人心驚肉跳的話逼向她。很快他就得到了愛瑪的響應。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愛瑪的變化,她的不甘寂寞早已顯露無疑,但是之前還有節制和操守,此時的她卻不再膽怯,不再猶豫了。可以說,這時候的愛瑪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任何男子的引誘。最初,愛瑪和羅道耳弗去散步,還會事先徵得查理同意。漸漸地,兩人膽子都越來越大了,愛瑪幾次溜到了羅道耳弗家裡。她愛羅道耳弗,因為羅道耳弗正好應了她傳奇的觀念。好像自己變成了那些她讀過的小說中的女主角一樣,實現了少女時期的長夢。所以她出軌後不停自言自語:「我有一個情人!一個情人!」 「她一想到這上頭,就心花怒放,好像剎那之間,又返老還童了一樣。」

她腦子裡全裝著小說的經驗,按部就班在現實中來演練。這其實是很可笑的,就好比現在的女孩子看了幾本《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狗血言情小說,之後抓住一個機會就想把那些橋段嫁接在自己的生活裏一樣。

《包法利夫人》劇照

她好像不知道,現實的世界有另外一套規則,和小說可不一樣。她好像堂吉訶德,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

這裡又有一個跟煙匣子有關的細節。愛瑪送給羅道耳弗的禮物當中,有一件是一個雪茄匣子。什麼樣的匣子呢?福樓拜非常節制地寫了一句話:「和子爵的那個一模一樣。」這裡說的子爵,就是她去侯爵府參加舞會的時候看見的那個子爵。她沒有機會結識子爵,便把子爵的特點轉而賦予她現實中的情人。她在和羅道耳弗約會,卻像在和子爵幽會。這個匣子就是她幻想的反映。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卻說破了愛瑪的整個人生幻想,這就是作家的老練之處。

最終,深深沉浸在自己幻想裏的愛瑪準備和羅道耳弗私奔。可羅道耳弗呢?他的膽子是大,卻從沒想過要為愛瑪冒險。對他而言,這就是一場消遣,絕不可能為此拋棄安逸的生活和家業。

愛瑪對脫離現狀的渴望太過熱切,她太著急,於是再一次抓住一個自以為的機會,而且和從前一樣,只要認定了的事情,她總是用盡所有力氣去做。結果呢?這一次,又和從前一樣,她以為自己是在向通往幸福的路上邁進了一步,實際上卻是又給自己添了一根絆腳繩。

私奔未遂,愛瑪大病一場。查理想盡辦法,恢復她的健康。愛瑪漸漸恢復元氣後,開始行善,也信了教。如果故事就停在這裡,或許就是另外一種結局了,當然也就沒有文學史上這麼有名的包法利夫人了。然而愛瑪沒有停下來,因為命運把一個新的轉機送到她的面前,她又遇到了從前喜歡的那個小鮮肉——賴昂

《包法利夫人》劇照

去過巴黎的賴昂,早已不是原來的賴昂,他只花了一天工夫就得到跟愛瑪歡愛的機會。賴昂在城裡租了旅館,愛瑪從此以學音樂為由,每週進城去和賴昂幽會。愛瑪花大量的錢在情夫身上,還瞞著丈夫,抵押了房屋。愛瑪墮落了,學會了揮霍、縱慾,過著千瘡百孔的生活。羅道耳弗時代,她的墮落中還混淆著真摯的愛,但是現在呢,在她身上已經看不見愛,也看不見快樂。現在,她的理想僅僅寄託在魯昂城裡的一家旅館上面。慾望讓她混淆了物質享受和精神愉悅。就像走在一條下山的路上一樣,不自覺就沖向了深淵。

03

愛瑪人生的盡頭:服毒自盡

隨著欠款越來越多,債主呈請法庭,向她逼債。她不得不售賣自己的首飾,想辦法籌錢。同時,這種所謂愛的幽會也讓她有些厭倦,和婚姻一樣索然無味。就在愛瑪夢境破碎的時候,子爵——至少愛瑪相信是子爵——坐在小車裡,彷彿迴光返照,從她眼前消失。

「她又難過,又傷心,靠住一堵牆,免得跌倒。」

這個人生幻想開始的時候對愛瑪來講是一個希望,一種不一樣的人生可能。然而追求這個幻想的過程對她來說無異於引鴆止渴,此刻,當她的生活支離破碎,這個幻想本身也失去了往日的浪漫色彩,只能徒然地加重她的痛苦

法庭的傳票終於下來,限她二十四小時內還清債務。她不得不再次去借錢,這次她分別找了賴昂,公證人居由曼,還有老情人羅道耳弗。自然,這些借款行動都失敗了,賴昂生怕受愛瑪的牽連,影響自己的前途。羅道耳弗呢?他先跪下來傾訴他的愛意和思念,但是一聽愛瑪來借錢,他立馬變了臉色。那又為什麼找公證人居由曼呢?這是愛瑪的女傭給她出的主意。這個女傭自以為瞭解愛瑪,她知道居由曼的為人,知道居由曼會怎麼做,她也以為她知道愛瑪會怎麼做,但是愛瑪事先對這一切並不知情。愛瑪去找居由曼,說明瞭緣由。老色鬼居由曼摟住她的腰,向她求愛,愛瑪立刻臉紅了。她一面神情可怕,往後倒退,一面嚷道:「先生,你喪盡天良,欺負我這落難人!我可憐,但是並不出賣自己!」

《包法利夫人》劇照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愛瑪已經有過兩個情人。再多一次出軌,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只要她委身於居由曼,就可以借到八千法郎,她就不會死。但是,她寧可選擇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地方,福樓拜沒有用「愛瑪」這個名字來稱呼她,而是用了「包法利夫人」這個稱呼。正式,莊重,顯出一種貞潔的意味。

每一個女子多少都有一點虛榮,但是愛瑪天生驕傲。經過了種種變遷,她一次深似一次地墮落。我們以為到這時候,她僅僅剩一些膚淺的虛榮。她的靈性,她自視甚高的心性,已經沉到底,不會再見天日。但是看到她的結局,我們便知道,無論她的精神生活怎樣消沉,她的驕傲依然存在。她可以用身體換取活下去的機會,但是她並沒有像她的女僕以為的那樣屈就。她也可以回頭去求查理的饒恕,但是這傷害了她的尊嚴。 她決不在他的面前折腰。查理不是任何人的對手,沒有人把他放在心上,但他好像天生就是愛瑪的對手。

作家的老練在這裡再一次凸顯,他讓愛瑪那樣放縱過,以至於你會想不到她也有尊嚴。她持有她的尊嚴,至死不向人世苟全。她偷偷服下砒霜,然後走回家,死在了自己的牀上。這是她勝過羞辱、贏回尊嚴的方式。據說,福樓拜曾為自己寫的這個結局放聲大哭。

總 結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有張力的作品,它同時包含著諷刺與同情。當我們把愛瑪看作一個多愁善感、愛慕虛榮、自私自戀的人,我們大可以嘲諷和指責她;但當我們忽然間意識到身邊也有許多「包法利夫人」,甚至我們自己或許也難逃這樣的諷刺時,就不由得陷入沉思。

好故事從來不會因為使用的次數太多就陳舊減色。它會持續地引發小說家的靈感。自從《包法利夫人》問世以來,我們看見不少文學作品用了相同的主題,描寫了類似的女性。小說家們依著各自的個性,運用技巧讓這個主題推陳出新,引出一連串新的故事。比如哈代的《還鄉記》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故事中的女主角都和愛瑪有著相似的困惑,也有著相似的命運。

不如說,世間本沒有愛瑪·包法利,《包法利夫人》卻流芳百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