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二戰時候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德國之所以最終失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們貿然對蘇聯發起了進攻,在對蘇聯進攻失敗之後,德國其實就已經走上了下坡路,最終落了一個戰敗的下場。

  實際上,當初德國如果沒有選擇攻打蘇聯,而是專心在歐洲戰場上對付英法,慢慢蠶食他們的領土,按照這個思路來進行戰爭,雖不敢說最終的結局會有什麼不同,但是德國的情況絕對會好很多。因爲到那時,說不定就會令蘇聯變成世界的公敵,德國就能兵不血刃的解決蘇聯這個大麻煩。

  說到這裏可能有些朋友就會提出疑問了,既然德國也知道蘇聯不好惹,而且還和他們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爲何希特勒最終還是單方面的撕毀了條約,主動對蘇聯發起了進攻呢?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德國下定決心去攻打蘇聯了呢?其實,這和一個小國家有着很大的關係。這個小國家就是芬蘭。

  當德國在歐洲戰場攻城略地之時,其實蘇聯也沒有閒着,他們也在忙着趁火打劫,趁機來侵佔更多的領土。而當時,蘇聯就看中了芬蘭這片土地,於是直接出兵對其發起了入侵的活動。原本蘇聯是想兵不血刃的拿下這裏,於是企圖說服芬蘭投降,可惜卻遭到了芬蘭的拒絕,憤怒的蘇聯人直接派遣了五十萬的大軍,直接攻打芬蘭。

  當時的芬蘭,滿打滿算其軍隊總人數也不會超過10萬,而蘇聯方面卻出動了50萬的大軍,雙方的實力懸殊還是比較明顯的。然而最終的結果卻令很多國家都大跌眼鏡,蘇聯在付出了三十萬人的代價之下,才勉爲其難的令芬蘭屈服,從這一戰中,明眼人都看出了蘇聯軍隊的疲弱。

  而希特勒自然也不列外,從這一戰中,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別看蘇聯表面上實力強大,但是他們的戰鬥力不行,面對一個小小的芬蘭,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將其拿下,可見他們只是徒有其表的大國罷了。

  正是因爲如此,希特勒覺得,芬蘭軍隊都能將蘇聯打成那個樣子,那麼德國軍隊肯定也能辦到,可以說正是芬蘭這個小國家,給了德國人信心,終於是讓他們下定決心來攻打蘇聯。只可惜事實證明,蘇聯並非一個徒有虛名的國家,而希特勒最終也爲自己錯誤的決定,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