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人的酒量貌似千杯不倒,萬杯不醉,或許是他們酒精度數不高呢,而著名的詩人李白及水滸傳裏的武松,他們都是好酒量,在喝了酒之後,做事以及思維比平常還要好,李白更是能做出詩作,而武松則打死了猛虎,這些趣聞就當做是野史來聽吧,若是真情實事,人們在驚歎之餘,便免不了有諸多的疑問與好奇。

  在1974年的一次考古挖掘中完美的解釋了這些歷史事件,當時一位德高望重的專家親自嚐了墓中挖掘出來的千年老酒,而喝完酒之後他卻說出了兩個字,纔將困擾了人們許久的疑惑解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古代人的酒量真的如傳聞那般深不見底嗎?

  在1974年的5月4日,瀋陽法庫葉茂臺村,有着不同尋常的熱鬧,因爲這裏有一座千年古墓,而這座古墓隨後被考古學家打開,當墓室被打開後,裏面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在燈光的掩映下,墓道里各種瓷器散落在地,有一部分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毒手,那是散落的瓷器,色彩斑斕,壁畫更是佈滿整個幕牆,在搖搖欲墜的破爛不堪的木桌底下,有兩件白瓷壺,靜靜地被放在那裏。

  專家拿起壺看了看裏面竟然有液體,專家爲了更加確信,於是拿起液體搖了搖,壺裏立即傳來清脆可聞的液體相撞聲,這讓他興奮不已的說了一句:裏面好像是酒。

  而等其他考古學家湊近一聞後,卻發現裏面並沒有任何酒精氣味,正當大家束手無策,又滿腹疑問的時候,有人竟然大膽的用嘴嚐了嚐,檢驗到底是不是千年老酒。

  考古學家半晌都沒有說什麼,而是大家焦急的問他是什麼味道,他淡淡的說出兩個字:沒味,在旁的考古學家,接着嚐了一口,同樣索然無味,後來考古學家們使用專業儀器去檢測液體的成分,仔細研究和分析,發現這壺裝有不明液體的白瓷器中,含有少量的乙醇,由此可見,這的確是一壺放了千年的老酒。

  說來也奇怪,由於酒精易揮發,這壺酒還能保存千年,實屬罕見,而這次考古發現也是我國考古史上一次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大發現。

  歷經千年的陳罈佳釀,即使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也基本揮發與白開水無異了,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我國古代的酒精濃度並不高,由於釀酒技術和年代因素的限制,古人喝酒濃度大概與我們的啤酒相近。

  這就驗證了我們開頭所說的,李白與武松他們只不過適應了濃度低的酒,至於他們飲酒後所做的事情都有待考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