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脣發白、容易疲勞、失眠多夢、頭昏耳鳴……遇到這些情況,可能是“貧血”找上門了。

《2017年全球營養報告》指出,我國女性貧血人數居全球第二。

貧血是怎麼回事?什麼因素導致貧血?

中國女性貧血居全球第二!血液科專家:貧血不等於缺血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揭開貧血背後的祕密,教你有針對性地擺脫貧血。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 方誌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牀藥師 夏 雨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王興國

貧血貧的到底是什麼?

有些人認爲貧血就是指血量較少,但其實由於血量丟失導致貧血的病例只佔極小部分。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臨牀上絕大多數貧血是因爲血細胞變化造成的,多見於血液系統疾病以及免疫系統疾病、腎性貧血、肝病及其他惡性腫瘤等,這些貧血並非缺的是血量。

1、紅細胞生成減少

患者血量不變,但紅細胞數量減少,如白血病、骨髓瘤或某些惡性腫瘤侵犯骨髓,骨髓內腫瘤細胞多了,就抑制了正常紅細胞的生成,最終造成貧血。

中國女性貧血居全球第二!血液科專家:貧血不等於缺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於骨髓造血幹細胞減少(種子少),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出現貧血;此外還有造血原料如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缺乏,導致營養不良性貧血等。

2、紅細胞丟失過多

有些患者因爲大量出血,丟失血量,隨之造成紅細胞丟失過多。

3、紅細胞破壞過多

各種原因導致紅細胞破壞,會出現溶血性貧血、遺傳性溶血性疾病等繼發溶血,從而表現爲貧血。

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偏食、素食者,有黑便、頭暈、乏力、黃疸、易疲倦、心悸、氣短、胸痛等症狀者,經常出現痔瘡出血、齒齦或鼻出血者,月經量多的中青年女性等,需要及時化驗血常規。

中國女性貧血居全球第二!血液科專家:貧血不等於缺血

血常規很容易確定是否存在貧血,如果發現貧血,就要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因。

對號入座擺脫貧血

貧血雖只是一個臨牀症狀,但其背後也一定有原因,只有去除病因纔能有效治療貧血。

根據原因不同,貧血可分爲三個類型。

1、營養性貧血

鐵、葉酸和維生素B12 等微量元素,爲血紅蛋白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如果缺乏,就會導致貧血。臨牀上,因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貧血很常見。

想要遠離營養性貧血,最重要的是從日常飲食着手。

補鐵有個“鐵三角”

民間推崇的“補血三寶”,紅糖、紅棗和花生米都屬於植物性食物,其中所含的非血紅素鐵不容易被人體吸收。

補鐵主要依靠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素鐵,重要來源是“鐵三角”,即紅肉、動物血液和肝臟,如瘦豬肉、牛肉和羊肉等。

尤其難得的是,“鐵三角”與果蔬、豆類和穀類等植物性食物一起食用時,還能促進這些食物中鐵的吸收,一舉兩得。

值得注意的是,濃茶是鐵的宿敵,其中的鞣酸與鐵結合,會對吸收造成阻礙,這也是愛喝濃茶又忌口的老年人,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綠葉菜和堅果補葉酸

富含葉酸的食物有動物肝腎、豆類、深綠色蔬菜和堅果等。

發酵大豆補維生素B12

紅肉和動物肝臟也是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另外,蛋類、奶類和發酵大豆製品(如豆豉、腐乳)中也富含維生素B12。

中國女性貧血居全球第二!血液科專家:貧血不等於缺血

用好維生素C這個好搭檔

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處在最容易被吸收的狀態,會讓補鐵效果翻倍。

補鐵的同時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如青椒、蘿蔔纓、芥菜、酸棗、鮮棗、獼猴桃、柑橘等。

如果明確是營養性貧血,不可迷信“藥補不如食補”,應遵醫囑及時使用鐵劑等藥物讓貧血狀況得到快速糾正。“食補”見效慢,可在“藥補”的基礎上同步進行。

2、疾病貧血

不少人體檢發現貧血往往並不在意,殊不知,貧血會埋藏禍根,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徵兆。

血液病、惡性腫瘤、慢性感染、風溼性疾病、腎臟病變、肝病、垂體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至少7種疾病都可能導致貧血。

老年人貧血一定要追查原因,其背後往往隱藏着更嚴重的問題,比如,有10%~40%的腫瘤患者合併貧血。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可以先看血液科,也可以根據伴隨症狀看消化內科、內分泌、呼吸內科等科室,及時檢查,以免貽誤診治。

老年男性或絕經後婦女,一旦出現缺鐵性貧血的表現,一定要追查原因,特別要排除消化道腫瘤。

3、藥物貧血

常用的4類藥物也會導致貧血,需要特別注意。

解熱鎮痛藥

布洛芬、洛索洛芬、阿司匹林等常用於緩解疼痛,如頭痛、關節痛、偏頭痛、痛經等,也用於緩解發熱症狀,此類藥物可能引起血象異常,包括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等。

很多老年人經常服用的去痛片,成分中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都屬於此類藥物,長期服用能引發貧血,還易造成肝腎功能損害,不推薦老人使用。

中國女性貧血居全球第二!血液科專家:貧血不等於缺血

質子泵抑制劑

這類藥用於治療胃酸相關性疾病,代表藥物有奧美拉唑。長期服用這類藥物會有諸多風險,缺鐵性貧血便是其中一項。

短效口服避孕藥

此類藥物通常爲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複合製劑,雌激素能降低穀氨酸羥基肽酶的活性而妨礙葉酸的吸收,它還有酶促進作用,可使肝臟的藥酶增加而加速葉酸代謝,從而導致貧血。

部分降糖藥

磺酰脲類偶可引起溶血性貧血,極個別患者可產生骨髓抑制,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主要以第一代藥物(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和格列本脲更多見。雙胍類藥物可以影響維生素B12和葉酸的吸收,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噻唑烷二酮類如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偶可引發稀釋性貧血。

4類人要警惕營養性貧血

臨牀上,營養性貧血較爲常見,任何人都可能患上營養性貧血,而以下4類人尤其要注意。

1、老年人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0~79歲的老年人羣體中,貧血的發病率近35%,而到了80歲以上,發病率更達到45%。

老年人尤其患有慢性病者,本身就存在缺氧狀態,如果再發生貧血,其原有的慢性病就會加重。因此老年人要特別重視貧血,及早發現和治療,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2、素食者

穀類、豆類、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維生素B12,其中的鐵又不易被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因爲缺鐵和維生素B12患貧血。

中國女性貧血居全球第二!血液科專家:貧血不等於缺血

3、孕婦

孕期的一些生理現象,如血容量增加、孕早期嘔吐等,會導致血液中血紅蛋白相對降低。

孕婦在補鐵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富含葉酸食物的攝入,並適量添加葉酸補充劑。

4、嬰幼兒

嬰幼兒生長髮育迅速,需要更多的營養,但他們食譜比較簡單,食物範圍較窄,如果不重視攝入富含鐵、葉酸或維生素B12等營養素的食物,就容易貧血。

在給嬰幼兒選擇輔食時,蛋黃並不是最佳選擇,其中的鐵不利於被吸收。在強化鐵米粉的基礎上,適當添加蔬菜和肉泥,補鐵效果更佳。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