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量決定毒性,

  無數實驗表明,

  讚美過分了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扭曲。

  我們現在都在肯定讚美對孩子的影響,無論老師還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不經意的對孩子說出“你真厲害!”“你好棒!”等讚美性的話語。

  孩子按說早就到了自己吃飯的年紀,明明長的是自己身體,做的是本分該做的事,怎麼現在吃一口倒成了像是對父母的恩賜,值得表揚了呢?

  從傳統的打擊教育到賞識教育,不少家長開始堅信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如此也不難理解這些父母的做法。

  作爲在打擊教育中成長的一代,家長們很明白貶低一個孩子對他的成長有多不利。

  於是,又紛紛跳入了另一個“捧殺式教育”的陷阱:孩子吃口飯,收拾好玩具,自己穿上鞋……父母喜上眉梢,一頓誇讚:真棒!真聰明!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曾對稱讚做過一個很恰當的比喻:“稱讚就像青黴素,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標準,需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因爲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首先,濫用賞識會養成孩子事事處處都要求獲得表揚的心理,一旦做了某件事,沒有獲得表揚就會耿耿於懷。

  飽受讚揚的孩子,在他們小的時候,愛纏着父母和老師們,喋喋不休的問“你覺得我畫的好看嗎?”、“我剛剛給阿姨打招呼了,很懂事吧?”

  長大後,會想盡辦法在同學、男女朋友、同事面前尋求肯定。反之,就會像遭受重大打擊一般萎靡不振,甚至情緒失控,做出極端的事情。

  其二是,容易助長爲了獲取表揚而不惜弄虛作假的行爲。

  爲接受更多肯定讚美,孩子會習慣性地選擇做難度更低、挑戰更少的事情,甚至通過弄虛作假來達到被稱讚的目的。

  其三是,有可能會弱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經不起挫折,聽不得批評。

  有的孩子習慣性接受父母的表揚,更害怕在家長面前表現不好,怕遭受否定,甚至更傾向於做自己有把握的事;一旦事情沒有做成,有些孩子壓力過大,很可能一蹶不振。

  其四是,孩子會養成不願聽家長表揚其他孩子的習慣,特別當家長在讚賞別的孩子時沒有提到他,更容易激起強烈的情緒反應。

  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時,家長精彩會爲說出這些話,“你看,姐姐都做完了!”“哇,弟弟比姐姐吃的快哦!”“快看姐姐畫的好漂亮!”。本意是爲了通過激發孩子的好勝心,更好的促進他們的積極性。

  然而,這樣的比較本身就容易造成孩子怕輸、好勝心太強的個性,對於被讚賞過度的孩子來說更是災難。這種比較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不被認可、不被肯定的失敗者心理,會因承受不住打擊而崩潰或暴怒。

  如何正確誇讚孩子?

  有人說:難道孩子做得好,不應該被誇獎嗎?當然應該,但我們更應該掌握誇獎的技巧。

  如何表達纔是對孩子最適用的誇獎方式呢?在這裏,給大家幾點建議。

  1、別嫌麻煩,別用籠統詞彙,儘量誇具體行爲和過程

  其實吃飯,寫作業,收拾房間都是孩子該做的事,但值得誇獎的不是孩子做了,而是他肯爲這件事付出心力,努力做好的過程。家長有針對性的表揚會讓孩子更有價值感,並知道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

  2、留心孩子的努力,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親眼見證孩子的努力付出,誇讚才言之有物。當孩子克服困難完成一件事,試着提問“你是怎麼做到的?”讓孩子主動分享解決問題的過程,再適時點評稱讚,對孩子更是一種尊重。

  3、不誇大表揚,孩子失敗時更要理解和鼓勵

  當孩子沒有值得誇獎的地方不要誇大其辭,失敗時也要對孩子及時勸慰:沒關係,只要盡力就好。父母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成長的寬度,能否正確看待失敗,與父母的引導息息相關。

  孩子的人生需要不斷突破,體驗自己成長的力量。

  敷衍隨意的讚美像糖果,甜而無用,卻極易讓孩子上癮。

  爲人父母,要用心感受孩子成長之路的掙扎與突破,讓孩子與自己的心更加緊密。這纔是給孩子最好的鼓勵和讚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