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的事蹟被人們廣爲傳頌,但再精明的統治者也有糊塗的時候,在公元221年,因爲劉備着急把自己的荊州奪回來,不聽自己信任的大臣的話,一意孤行要討伐吳國,在這場戰爭的前期,劉備所在的軍隊是佔據上風的,每次的戰爭都以勝利告終,後來吳國那邊的統治者孫權坐不住了,這時候橫空出來一個陸遜,陸遜我們大家都很清楚,是古時候的一代名將。

  陸遜採用了別的戰術,延緩了劉備討伐他們國家的速度,後來陸遜把劉備的軍隊圍在了夷陵,並且利用火燒的辦法把劉備的軍隊打得落荒而逃,後來劉備爲了防止自己現有的土地被吳國盯上,就把軍隊退到白帝城那裏了,過了幾年,劉備自己得了重病,他知道自己的壽命已經不多了,現在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兒子,他最信任的大臣是諸葛亮,於是他讓人再把諸葛亮請來,這時候諸葛亮在成都,劉備在永安,諸葛亮得到劉備病重的消息急匆匆的就趕到了劉備的身邊。

  這時候,劉備已經準備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諸葛亮了,劉備稱讚諸葛亮的文采和學識是曹丕的十倍還要多,如果自己的國家一直有諸葛亮一定會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還告訴諸葛亮一件大事,自己的兒子如果是一個做君王的好材料,就請諸葛亮好好的輔佐自己的兒子,如果自己的兒子不爭氣,諸葛亮可以另外立別人爲君王,也可以自己做君王,雖然之前很多的朝代都有國家大臣自立爲王的事情,比如後來的司馬懿,但是幾乎沒有一個君王是放任自己的大臣去立別人的。

  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因爲這份偉業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怎麼會輕易把這個交到別人的手裏呢,既然是這樣,劉備爲什麼給諸葛亮如此大的權力呢?有的人說,劉備之所以這樣做是想試探一下自己的大臣對自己是否忠心,只是諸葛亮的回答讓劉備非常的滿意,所以諸葛亮撿回了一條命。其實,諸葛亮有千千萬萬個機會可以謀反,這些劉備是看在眼裏,在心裏早就有了譜。

  劉備之所以讓諸葛亮自己決定,是因爲個人情感問題,劉備知道諸葛亮是龍中之鳳,小小的蜀漢困不住諸葛亮,所以劉備讓諸葛亮自己決定,是給諸葛亮一個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