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八旗平等,爲何還有擡旗一說?

  滿洲姓氏有六百多個,每個姓氏有分很多支,大的姓氏分好幾百支,不可能一姓一旗,一個姓氏會分屬於不同旗。滿洲八旗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滿洲是平等的社會。

  古代中原是宗法封建社會,做什麼都講究等級,即使上山落草爲寇了,也要排個座次。所以按中原宗法封建社會思想看問題,什麼都要區分上下高低,什麼都講究等級,所以把滿洲的八旗制度也給說成不平等。

  滿洲人說;同宗不同旗、同旗不同宗。就是說同宗的人可能分屬於不同的旗,研究家譜的人都知道,同一祖先的後裔會分別編入不同的旗。比如佟佳氏有一同祖的七個親兄弟,就被分到七個不同的旗。

  不同旗屬,未必不同宗。相同旗屬的未必同宗。因爲滿洲只有八個旗,各個姓氏都是分很多支系,不可能同姓的都分同一旗裏,那樣也不方便軍事化管理。比如瓜爾佳這個大的姓氏,就有八九百支系,都是分佈不同的旗裏,滿洲的八旗根本就沒有上下或高低貴賤之分。

  這道理很簡單。旗屬是滿族人的編制單位,相當於今天的工作單位。宗族是家族世代關係記錄。再配以長久居住地名。就把滿族人身份描述清楚了。過去滿族人知道自己祖居住、旗屬、某某佐領下,就足夠了。地是死的人是活的,由於工作調動,調到其他旗去工作也很正常,不論走到哪裏祖宗是不變的。

  有人會問,那爲什麼有上三旗和下五旗這樣的叫法呢?

  上三旗的上,並非是上下高低貴賤的上,而是皇上的上,上三旗就是由皇上統領的三旗,下五旗的下,是針對皇上而言,是臣下的下,只是屬於不同的旗主管理。爲掌握優勢,皇上統領的上三旗的人數是比較多的。對一般旗人而言,在哪個旗都是一樣的工作,一樣的待遇。

  說個最淺顯的道理,你如果是旗兵,在下五旗拿多少錢糧,到上三旗還是拿多少。同一級別的在任何一旗拿的都一樣多,到上三旗,一毛錢也不多拿。富寧安一生做過多個旗主,但本人隸屬的正藍旗一直不變。隸屬於一個旗就相當是戶口或關係落一個地方,但這一生,可能會調到不同旗任職,即使隸屬下五旗的人,一樣會派到上三旗內任職,滿洲人的思維裏就沒想過,不同的旗會存在什麼不平等?

  再如乾隆的恩師富察家族的福敏,是鑲白旗,乾隆與恩師福敏是師生關係很深,福敏去世二十三年了,乾隆仍常常思念老師,寫下思念老師的御製懷舊詩,而且這首詩是唯一載入《欽定八旗通志》裏的一首詩,可見老師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但福敏一直鑲白旗,也沒見過擡旗。即使歷史上出現過的擡旗,不多拿一毛錢,有什麼用?

  歷代的皇族都是上三旗嗎?大傢俱體可以看3月25日我們發的文章《

  愛新覺羅氏都是正黃旗嗎?

  》,這文章寫了每位皇帝的兒子都隸屬於什麼旗,可以看到,分到什麼旗的都有,即有上三旗,也有下五旗,可以看出皇帝給自己的分屬不同的旗,這明確表明是根本不存在哪個旗高,哪個旗低的。

  那麼歷史上爲什麼還有擡旗一說呢?

  關於擡旗,歷史上可以查一查,主要就是後族擡旗。後族就的皇帝的后妃家族。

  關於後族擡旗,據《清史稿》所載,“後”族“擡旗”始自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於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原爲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

  《清史稿》原文如下: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額真佟圖賴女。後初入宮,爲世祖妃。  順治十一年春,妃詣太后宮問安,將出,衣裾有光若龍繞,太后問之,知有?,謂近侍曰:“朕妊皇帝實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5月4日、農曆3月18日),聖祖生。聖祖即位,尊爲皇太后。  康熙二年二月庚戌,崩,年二十四。初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后。及崩,葬孝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曰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聖章皇后。後家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後族擡旗自此始。   由此可見,漢軍入滿洲,爲“擡旗”。

  佟佳是滿洲八大姓之一,純女真人,源於女真夾谷氏。因爲他們比較早進入遼東漢人居住區,所以被編入漢軍,這種純女真人編入漢軍旗的很多,進關後,佟佳氏也早上報自己是純滿洲,要求調入滿洲八旗,但皇帝表示知道歷史來由,但爲便於控制漢軍旗,所以讓他們繼續留在漢軍旗。即使出現康熙生母家擡旗,但同宗的佟佳氏還很多,沒有擡旗,依舊是在漢軍旗。

  後族擡旗,漢軍入滿洲八旗,都算擡旗,至於爲什麼要擡旗?道理很簡單,剛纔說了,滿洲人每人都要隸屬於一旗,但工作單位可以換,尤其是當官的會在不同旗之間調崗,但一般隸屬的旗是不變。這後族擡旗,主要是爲管理方便,就如當京官,把配偶的戶口也調入北京,這樣是方便生活和管理。

  擡旗主要是後族擡旗,也有一些其他情況擡旗的,但目的是一樣,不是給你調一級工資,而就是爲了方便國家管理,是國家管理的需要。

  如果說上層級別高,剛纔說了,同級別的,一毛錢也不多。而且一般分等級是金字塔似,下邊人多,上邊人少。但上三旗的每個旗的人數遠遠多於下五旗的每個旗的人數。不可能出現那麼多的上級?而且當了上級也不多拿錢,哪裏有那種事情?

  作者富察春兵,主要是根據富察銘安的觀點而寫。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