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國內的民衆被告知:西方國家在戰爭早期的失敗和迅速投降反映了西方社會的軟弱;而後來美國人對日本城市的轟炸則毫無疑問地證明瞭敵人的野蠻本性。

  1941年的元旦,大佐辻政信和駐紮在中國臺灣的一個日本陸軍情報小組受命從事一項艱鉅的任務:完成一份包含與日本入侵東南亞有關的所有信息的報告。這支陸軍情報小組有六個月的時間來完成這份報告。於是,情報小組立即開始投身於這項高強度的工作,從各種各樣的渠道收集信息,進行個人偵察任務,並在中國臺灣、日本九州島、中國的華南地區和海南島參與軍事演習。1941年7月左右,他們向東京的陸軍參謀本部呈遞了研究成果,這份報告爲日軍隨後“南進”的戰略奠定了基礎,並導致了日本與同盟國之間的戰爭。

  二戰期間的巴丹死亡行軍

  辻政信向陸軍參謀本部呈遞的資料中包含了一本70頁的小冊子,名爲《南方作戰手冊》[《必讀必勝》]。小冊子使用了簡單、直白的語言,按照辻政信的說法,編寫這本小冊子的目的是讓那些躺在悶熱、擁擠的戰艦上的男人們閱讀。在日軍開始南進後不久,所有的軍官和士兵都領到了這本小冊子,因此,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成千上萬的日軍官兵已經人手一份了。《南方作戰手冊》不僅指導應當如何在熱帶作戰區採取軍事行動,而且還解釋了日本爲什麼必須在那裏作戰。從某種程度上,日本的這本小冊子與弗蘭克·卡普拉的宣傳紀錄片《我們爲何而戰》有相似之處,儘管二者在語言風格上有明顯的不同,因爲卡普拉在選擇措辭時遵循了他所說的讓“敵人自己說話”的原則。

  與日本軍方進行這些活動的同時,日本的文職官僚機構也在國內執行着另外一項旨在向民衆灌輸思想並鼓舞士氣的計劃。1941年,日本文部省向公衆發佈了一份重要的思想意識宣言,名爲“臣民之道”,其目的是告訴日本人他們是誰,或者說應當渴望成爲什麼樣的民衆、國家和種族。此外,這份文件還對現代西方的歷史和文化進行了批判分析。在日本人的眼裏,西方非軸心國家的目標是主宰全世界,它們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致力於這一野心,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現代西方的價值體系建立在佔有慾和自我滿足之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來解釋其血腥的戰爭與壓迫歷史,乃至當今世界面臨的危機。如此看來,日本人所讀到的西方國家的歷史與西方人對日本歷史的瞭解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是一部充斥着毀滅價值觀、剝削行爲和野蠻戰爭的編年史。戰爭期間日本軍方印發的宣傳冊中一直將美英敵人描述爲這種形象。不過,當日軍在珍珠港戰役後取得令人振奮的早期勝利,以及在連續數月的防禦和失利而盟軍能夠近距離地轟炸日本本土時,軍方對這些宣傳冊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將更多的關注轉向西方的虛僞和殘暴。日本國內的民衆被告知:西方國家在戰爭早期的失敗和迅速投降反映了西方社會的軟弱;而後來美國人對日本城市的轟炸則毫無疑問地證明瞭敵人的野蠻本性。

  乙級戰犯山下奉文(1885-1946)

  南進的日軍從《南方作戰手冊》中得知,亞洲南部地區是遠東的藏寶庫,當地的氣候常年如夏。在那裏,50萬英國人統治着3.5億印度人,數萬名英國人奴役了600萬馬來人,20萬荷蘭人管轄着東印度羣島上的6000萬土著居民,2萬法國人控制了2300萬印度支那人,數萬名美國人統領着1300萬菲律賓人。如果將這些數字加起來,80萬白人共控制了4.5億的亞洲人;即使不把印度計算在內,還是有1億亞洲人受着30萬名白人的壓迫。日軍士兵被告知:“這些少數的白人從亞洲人的血汗中榨取金錢,以維持他們自己奢華的生活方式,或將金錢輸送回他們的原籍國家。”白人被描繪爲傲慢的殖民者,他們居住在修建于山坡或山頂上的豪華別墅中,從上往下俯瞰着土著人的小茅草屋。他們每個人都分到了大約20名土著人作爲私人奴隸,並將這視爲其與生俱來的權利。共同的血緣和膚色將日本人與這些受壓迫的亞洲人民聯繫起來。由於這些亞洲人幾代人受到的殖民征服已經使他們變得軟弱麻木,日本人有責任“幫助他們恢復男人的尊嚴”,並引領他們走上自由之路。

  日本已經保護了中國東北地區免於遭受蘇聯野心的損害,並將大部分中國從美英帝國的剝削中解救出來。下一個目標將是幫助泰國、印度支那和菲律賓獲得獨立,同樣地,還要爲亞洲的其他國家爭取自由,包括印度在內。簡而言之,就是要“將東亞從白人的侵略和壓迫中解放出來”。《南方作戰手冊》在最後分析說,這是“一場種族鬥爭”。同時,日本的南進戰略還有明確的物質考慮,因爲日本離不開亞洲南部地區的石油、橡膠和錫,而西方列強卻試圖掐斷這條生命供應線。而且,如果日本能夠奪取對亞洲南部地區資源的控制權,就可以切斷美國獲得橡膠、錫和鎢的渠道,從而給予美國軍事機器沉重的打擊。這是值得爲之犧牲的事業,每個日本士兵都要對這種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好準備。士兵們得到的建議是,在出徵前寫下遺囑,並在信中給家中親人留一份信物,如一縷頭髮或剪下的指甲。陣亡將士的屍體也許永遠都找不回來,但他們不會白白死去。士兵和水手能夠從日本最古老的一本詩歌集《萬葉集》的著名詩句中找到慰藉:

  海行水漬屍,山行草生屍。大君身邊死,無悔無反顧!

  這首詩中體現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情感,陸軍大佐辻政信在他的報告中曾經兩次引用。此外,在日本首相東條英機通過無線電宣讀天皇的宣戰詔書時,使用了一首軍歌《海行兮》作爲結束曲,其歌詞也出自這首詩。

  日本最早的詩歌集《萬葉集》

  《南方作戰手冊》實戰指南的序言包含了上述內容。盟軍士兵經常在東南亞戰場日軍士兵的屍身上找到這本小冊子,同時,還經常發現另外一本作爲日軍標準配置的意識形態讀物《戰陣訓》。這是1941年1月由當時的日本陸軍大將東條英機發布的訓令。此外,另一本小冊子《臣民之道》則進一步對日本的敵人進行了批判,將殖民列強的貪婪置於西方霸權主義的歷史大背景之中,最早可追溯到歐洲的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時代。日本人從這本小冊子中得知,西方的擴張部分是源於他們對冒險的熱衷,但更多的是想要獲得當地的資源和市場。小冊子還警告說,西方擴張主義者的重拳並非僅僅落在了亞洲人的身上。爲此,日本的文部省提出了兩項直到二戰結束時仍保持着宣傳威力的反問:“美國的印第安人受到什麼樣的待遇?非洲黑人的遭遇呢?”

  《臣民之道》繼續說,這種破壞性貪婪的核心是西方的現代價值體系,它強調個人主義、唯物主義、實用主義和自由主義—所有這些思想都“信奉弱肉強食,無限地追求享樂主義慾望,鼓勵極端奢侈的物質生活,刺激對殖民地的競爭和對貿易的控制,通過複雜的因果關係將世界變成一個充滿爭鬥和流血的真正地獄。” 這種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幾乎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當發佈《戰陣訓》時,日本陸軍大將東條英機解釋說,對最終版本達成一致大約花了半年時間。它沿用了1882年天皇發佈的《軍人敕諭》的基本模式。東條英機表示,爲了澄清國體的基本含義,還諮詢了一些外部專家。

  日軍的意識形態讀物《戰陣訓》

  隨後,美國、英國和法國假借正義與人道之名,企圖對全世界實施壟斷控制。一戰後,又出現了其他一些對日本和整個世界和平構成威脅的具體事件:顛覆性的共產主義影響和共產國際陰謀、總體戰理論、西方對日本人和其他東方民族的種族歧視、對日本不利的軍事和經濟協定等等。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的“神聖職責”十分明確。日本響應使命的召喚,奮起捍衛自己的國家,遏制歐洲和美國列強主宰全世界的趨勢,穩定亞洲和解放亞洲人民,從而率先建立以道德原則爲本的國際新秩序。那麼,從哪裏可以找到這些原則呢?就像《南方作戰手冊》中兩次提及的詩句一樣,古代經典中對這些原則進行了闡述,其中最重要的美德是在天皇統治下的忠孝。在爲天皇盡忠的時候,利己主義被丟棄在一邊,道德進一步得到完善,私人和公共生活融爲一體。那麼,這是否也適用於整個世界呢?在文部省官員和他們的學術界專家看來,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對其他國家而言又意味着什麼呢?正如日本天皇本人在1940年9月紀念簽署三國軸心協定時發表的詔書上所言,所有國家都將(就像所有日本的公民一樣)找到他們的“合適位置”。

  (本文摘選自《無情之戰——太平洋戰爭中的種族與強權》,約翰·W.道爾(John W. Dower) 著,韓華譯。經出版社授權刊發,刊發時對英文有刪節。標題系編者所加,文中配圖來自網絡及出版社提供。)

  作者簡介

  約翰 W 道爾(John W. Dower),哈佛大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歷史學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是近現代日本史和美日關係,是相關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著作多次獲包括普利策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在內的重要學術獎項。他的《擁抱戰敗》獲普利策獎。

  譯者簡介

  韓華,四川隆昌人,歷史學博士,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曾出版專著《民初孔教會與國教運動研究》《罪證——從東京審判看日本侵華鴉片戰爭》;譯著《孔門理財學》《審判山下奉文:戰爭罪與指揮官責任》等七部。曾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日本侵華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這裏是每天帶給你驚喜的小石頭

  微信公衆號:yimeishito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