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

  深圳IT領袖峯會

  上,億歐作爲合作媒體進行了全程報道。在現場的億歐採訪中心,我們跟科技領域的多位大咖瞭解了新技術的應用現狀和前景,從中看到了三個“潛力股”,包括兩個底層技術:5G和區塊鏈,以及一個新興的企業服務市場IAM(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

  以下是億歐與三位嘉賓(CEG Ventures創始管理合夥人、蘇州超塊鏈創始人史興國、竹雲創始人董寧)在IT領袖峯會上的採訪內容:

  5G:備受追捧,但殺手級的應用還未顯現

  王維嘉曾在在美國硅谷創辦美通無線公司,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無線移動聯網,目前爲CEG Ventures創始管理合夥人,專注投資前沿技術。

  作爲無線通訊領域的老兵,王維嘉並不認同2019年是5G應用的元年。首先,判斷一個技術是否到了元年有很多標準,看5G基站的數量是一個標準,但王維嘉更看重實際用戶的數量,看是否達到了百萬用戶。

  “具體來說,假如某個應用只能用5G來支持,並且離不開5G,纔是5G元年。就像一開始使用iPhone的用戶並不多,然而一旦你用上,你就會用下去,不會再換成諾基亞。當我們能發現這樣一個東西時候就是它的元年。目前從成熟度來講,5G還相對早期。” 王維嘉說到。

  王維嘉回憶,當年在移動互聯網還沒有普及之前,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爲移動互聯網只是把搜索框放到了手機上,而另一派認爲移動互聯網是完全不同的種類,但還不清楚殺手級應用是什麼。

  到後來,大家才意識到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的核心區別就是:位置,手機定位催生出衆多O2O應用,以及現在的多家獨角獸公司。

  在王維嘉看來,5G現在也是同樣的情況,大家看到5G的速度更快,延時更低,預見5G對於自動駕駛和遠程醫療的幫助。王維嘉認可這些應用場景,但他不認爲低延時是哪個催生殺手級應用的關鍵,而殺手級的應用場景還未顯現。以個人的角度來說,他看好高網速這個特性,因爲一定有新的應用是必須要高速網絡才能支持的。比如VR顯示。

  區塊鏈:賦能實體產業的應用即將出現

  蘇州超塊鏈創始人史興國曾開發了第一款Sparc64位Linux系統,對操作系統國產化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致力於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

  關於風口上的AI、5G、區塊鏈三個技術,史興國有他獨到的理解:“現有技術裏,人工智能解決現有產業的效率問題,從存量市場上解決問題,本質上是加深產業內涵。而5G和區塊鏈是基礎設施級別的技術,具有外延性,觸及以前從來沒有的應用範圍。”在超塊鏈創始人史國興看來,區塊鏈類似於5G,因爲是基礎設施級的技術,所以很多應用場景還看不到,但他相信區塊鏈很可能比5G更早實現產業級應用。

  史興國表示,作爲一項底層IT技術,區塊鏈技術本身能表達價值和信用,這是區塊鏈跟數據庫的核心區別。從應用落地來看,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最早成熟的應用,只不過這種應用由於變得空心化,跟產業脫鉤,也因此不被政府鼓勵。史國興認爲,區塊鏈目前還有兩個方向的應用比較有潛力,一個是供應鏈金融,一個是互聯網內容行業。

  之所以是這個兩個行業,是因爲當傳統業務以區塊鏈方式支持時,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將現實數據和鏈上數據統一起來。在這個問題不解決之前,最好的落地場景就是不需要線下實體數據上鍊的,比如互聯網內容產業,本身整個產業就是在線上運作,最適合用區塊鏈做支撐。而供應鏈金融通常是面向垂直領域,可以規避到區塊鏈的弱點,追蹤資金的流向。

  史興國也介紹了公司的定位,在產業鏈上,超塊鏈作爲一家底層技術服務商,爲客戶提供並行計算的區塊鏈應用,史興國透露,現在已經有不少公司願意根據區塊鏈的架構來挑戰公司業務,跟實體產業結合的區塊鏈應用預計最快今年下半年就會出現。

  IAM:數字化轉型浪潮帶來的紅利市場

  竹雲創始人董寧是個具備投資眼光的創業者,在2009年公司成立前,董寧便看到IAM(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這個領域的前景,“當時無疑知道了這項技術,在分析全球市場後,發現IAM當年的全球市場累計超過250億美金,並保持18%的年複合增長率。在國外,IAM市場被IBM、Oracle這類大公司佔據,而國內卻是空白,現在技術上還有幾年的差距。”看到市場前景後,董寧決定投身於IAM領域。

  IAM(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是融合多類信息安全技術對企業數據進行保護。在這個時代,企業除了網絡安全、物理安全,還要確保人員權限和應用系統的安全。比如對於新入職員工的賬號授權,以及對離職員工的賬號回收,都屬於IAM的範疇。

  近兩年,數據泄露問題日益嚴峻,數據保護條例也更加完善,於是很多公司意識到要把不同的組織、數據、流程整合到一起,打通信息孤島,以管理好員工、供應商、C端用戶等人員的權限,IAM市場順勢成長。

  董寧介紹,國內IAM市場在2018年快速增長,原因就是2017年我國正式網絡安全法,監管驅動了這個市場的發展。再加上各個領域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企業和組織都發現:IT系統的用戶邊界在擴大。除了權限和訪問管理,IAM還可以幫組織把不同時期建設的系統快速打通,實現人員流程組織的有限整合。

  關於IAM的門檻,董寧認爲有兩個:一是好產品,二是對業務場景的熟悉。場景和技術的融合,才能實現有效的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董寧認爲,隨着客戶的積累,先發者的護城河會越挖越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