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04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確診18例“超級真菌“感染病例的新聞一度上了“熱搜”榜,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趕上“超級真菌”,是不是隻能“坐以待斃”,會不會被傳染?4月11日,國家衛健委做出公開回應,所謂“超級真菌”在我國仍屬個案,且耐藥性並不嚴重。

  01

  “超級真菌”來襲?

  近日,網上流傳“超級真菌被美國列爲‘緊急威脅’”的文章,國家衛健委抗菌與臨牀耐藥應用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表示,被美國稱爲“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在國內發生仍屬個案,目前我國近年來累計報道耳念珠菌感染18例,沒有集中爆發的案例,大家沒有必要感到恐慌。

  這種被稱爲“超級真菌”的病菌到底是什麼呢?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紹稱,所謂“超級真菌”,名爲耳念珠菌,它是一種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該真菌感染最初的症狀是發燒、疼痛和疲勞,並伴隨各種器官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現,如果感染擴散到血液、大腦或心臟,甚至會奪人性命。目前,超過1/3的侵襲性感染者會在一個月內死亡。

  耳念珠菌作爲新近進化出來的、快速適應人體宿主環境能力的新物種,危險性不容小覷。據北京疾控中心介紹,耳念珠菌既可以引起有症狀性的感染,也可以在體內攜帶而無症狀。耳念珠菌導致的症狀取決於感染的位置,包括血流感染、傷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最爲嚴重,病死率可達30-40%。

  截至今年2月底,美國12個州已經發現587起確診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紐約、新澤西等地區,有50%的感染者在90天內身亡。其中7個州中還有另外1000名患者被發現攜帶有耳念珠菌。美國疾控中心已將其列入“全球緊急威脅”名單中。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下屬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沒能及時得到診斷的耳念珠菌感染者有35.2%都在感染後30天內死亡。在感染者死亡後,耳念珠菌依然能夠存活,並繼續入侵其他人體。去年5月,一名老人在紐約西奈山醫院接受腹部手術時發現了耳念珠菌感染,隨即被隔離治療。90天后,老人在醫院離世。檢測結果發現在他住的病房裏到處都能發現耳念珠菌,包括牀、窗簾、牆壁、電話、水槽等。醫院不得不使用特殊清潔設備對房間進行徹底清理,並剝除部分天花板和地板磚,以根絕病菌擴散。

  02

  不要慌!

  從目前不同國家出現的有關耳念珠菌病例及情況來看,耳念珠菌是一種院內感染菌,而美國的大規模流行也都發生在院內。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介紹稱,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牀感染病例,總體上還沒有出現美國那樣的爆發性流行感染。

  同時,廖萬清表示,從目前監測結果來看,中國出現耳念珠菌爆發性流行的可能性較低。

  中國的“超級真菌”與國外的“超級真菌”有什麼不同嗎?徐英春解釋稱,國外稱之爲“超級真菌”,主要因爲它對很多的抗真菌藥全耐藥,那就意味着沒有藥可用,但是中國的18例報道並非這樣,真菌對很多種類的抗菌藥物全敏感,我們依然有藥可用,所以叫超級真菌並不合適。

  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紹稱,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住院病例,高風險人羣爲嚴重慢性基礎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腎病、HIV感染、腫瘤等);新生兒、插管或留置導管的病人、手術病人以及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全身用藥病人也可感染。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此外,我國耳念珠菌感染情況並不嚴重,也尚未見耳念珠菌感染導致死亡的病狀。專家介紹稱,耳念珠菌存在一個主要的患者羣,不會輕易經過呼吸道之間互相傳播。且從美國的情況來看,它的致命性並沒有顯著地高於其它真菌,患者死亡也不單純是由於真菌感染導致。

  那麼目前對付耳念珠菌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哪些?北京疾控中心介紹稱,大部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治療,對於多重耐藥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高劑量多種抗真菌藥聯合治療。

  03

  一個10億美元的問題

  在人類發現抗生素之前,幾乎所有可以感染人類的細菌都是超級真菌,人類一旦感染就是凶多吉少。二戰時期,青黴素誕生,並製成了抗菌抗感染的藥品,人類進入擁有抗生素的“無敵時代”。

  但讓人鼓舞的故事到並沒能延續下去。耳念珠菌再一次向人類敲響了“抗生素失效”的警鐘。

  耳念珠菌只是“超級真菌”中的一種,近年來超級真菌的陸續出現引起了各方的高度警覺,因爲被歸爲“超級真菌”的新進化菌種很多都“無藥可救”,即人類抗生素“無敵”時代正在走向終結。

  2000年,輝瑞耗資10億美元耗時10年研發的新抗生素利奈唑烷獲准上市,在醫學界引起轟動,因爲它是世界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惡唑烷酮類抗生素,被寄予厚望。但僅僅不到1年,腸球菌就對利奈唑烷進化出了耐藥性,10年10億美元相當於打了水漂。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1月發佈的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中,對抗生素等藥物的濫用也名列其中。英國政府資助的一個研究項目預計,如果不採取相應的政策降低細菌和真菌的抗藥性,到2050年全世界將有1000萬人死於所有此類感染,超過預計將因癌症而死亡的800萬人。

  隨着“超級真菌”躍入人們的視野,醫藥板塊再度活躍。Wind數據顯示,4月11日超級真菌板塊開盤大漲,四環生物、未名醫藥、聯環藥業集體封板,魯抗醫藥、海王生物、神奇製藥大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