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讀者來信告訴我,看了我的文章和我改完的履歷,覺得應該要把標題的"淺談"改成"探討",因為上篇文章,已經很細微的探討到到許多人平常不會注意到的要點,應觀眾要求,我將標題做了更動。

我陸陸續續消化了數十份履歷表,大概還有數十份還尚未處理,希望有寄給我的讀者,稍微耐心點,我ㄧ定會改完歸還,再次抱歉,畢竟這是志工活動,且我時間真的有限。

接續上篇文章,還有幾個大家寫履歷常犯錯誤,在此供大家參考。

 3. 數字、數字、數字 (Number! Number! Number!)。

相信有看The Apprentice (台灣翻譯叫做誰是接班人) 都知道房地產大亨 (現在是破產大亨) Donald Trump曾針對房地產講過,好的房地產,要把握最重要的三個要點: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地點、地點、還是地點)。套在履歷表上,其實也有類似特性,只不過履歷表要注意的是"數字!數字!數字!" ,為何數字很重要呢?請看以下例子:

很多人在撰寫履歷表的時候,都會流於空談,例如:

我曾服務於台X電,曾將製程部門效能大量提升,經過小組合作,成功的提升良率,使公司客戶參訪滿意,公司業務部門因而順利拿到訂單。

這些文字看起來偉大,但是到底偉大,who knows? 如果改成下面這樣呢?

服務於台X電期間,利用統計製程方法,嚴密監控"三個月"製程缺失,於"一週內"提出改善計畫,帶領與來自各部門"人"小組經過"一個月"改善,成功將良率提升"2%"。同時,接待"三批"來訪廠商,使業務部門單季簽約提升"50%"。

兩個相比感覺如何呢? 後者是不是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我這邊數字雖然是假的,或許與事實不符,但是重點是,數字的確能把你的績效和貢獻具體化,尤其在高科技產業,想要應徵廠長、各類經理、工程師等,"量化"您的功績,是絕對必要的。如果不是高科技職缺,量化的功績,也讓雇主一目瞭然您過去的"豐功偉業"是具體的,而不是subjective (主觀的),以免產生"嚨是你在說"的不良印象。

這邊也牽涉到一個問題,這些數字哪裡來? 其實這些數字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紀錄,一個人在職場時候,切勿只依賴老闆給你打的考核,來知道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從加入公司第一天開始,每一年度、季、月、週,都該自己紀錄回顧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對公司有哪些貢獻,檢討之餘,也可以知道自己哪裡有待加強,可說是一舉數得,未來如果要轉換跑道,這些資料都可以用的上。如果是首次應徵者,可以翻箱倒櫃查查當年度社團活動到底有哪些貢獻,學業到底得到第幾名,切忌,數字絕對不能言過其實或是誇大捏造,同時,如果該數字涉及公司機密或是他人隱私,也應該儘量避免。

 4. 私人訊息:

如果您是雇主,請問你會想知道應徵者的哥哥、姐姐、妹妹等資訊,或是家裡的私事嗎? 從前台灣找工作,很重視應徵者是不是家世清白,所以這些資訊會被要求,但是在越來越先進開放的年代,家裡的環境背景,和這個人是否能勝任工作是毫不相關的,私人訊息,尤其很多人非常愛在自傳開頭就先詳細的介紹自己家裡大小雜事,其實是可以省略的,與其講述家庭,不如用更多開頭的篇幅來摘要您個人優勢和過去豐功偉業,讓雇主更快知道您的實力在哪。

5. 大頭照需知:

發現很多年輕剛入社會的男女們,把履歷表當作無名小站或是交友網站,履歷表照片都用大頭貼,依據過去我知道人資經理的觀念,這些人是絕對不會考慮錄用的,因為這樣的行為顯示出其專業度的不足。另外,很多剛畢業的同學,也喜歡用畢業照,可是有時候畢業照稍嫌嚴肅,強烈建議應徵者,可以到照相館重新拍攝應徵用的照片 (男生至少要穿襯衫,女生也要套裝的上半身),記得可以露齒微笑,會更有親切感。

 下面幾個容後再談。

6. 積極用詞。

7. 自傳長度。

相关文章